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1662
胃及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伴多发性小肠套叠1例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李全生 文天夫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成都 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990382 [中图分类号]R735.3+2;R574.3 [文献标识码]E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不多见,而同时伴多发性小肠套叠者更为罕见。我院1999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因不明原因反复腹痛1月、加重1天入院。疼痛呈间歇性绞痛,难以忍受。无寒战、发热及黄疸,无呕吐,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毒麻药品接触史。入院查:T37℃,P90次/分,R20次/分,BP19/12kPa。巩膜不黄,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移浊阴性,肠鸣正常,指肛检查未见异常。血WBC11×109/L,N 0.70,L 0.28。LDH 225IU/L。B超提示:肠梗阻声像图,腹腔内少量积液,肝脾未见异常。腹部X线平片提示小肠远段不完全性肠梗阻。胸片未见异常。经胃肠减压、中药灌肠及解痉等治疗2天,腹痛无减轻,反而疼痛频率增加,出现腹胀并闻及气过水声,考虑为肠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离回盲部60cm以近的小肠胀气,距离Treitz韧带60cm和距离回盲部60cm两处肠套叠,行手法复位后见套叠头均为直径约2.5cm的肠壁肿块。距离Treitz韧带100cm处见一约30cm的小肠套叠,肠壁高度水肿,色暗红。手法复位不能,切开套叠头部复位,见套头为一直径约3cm的肠壁肿块,凸向肠腔致肠腔完全梗阻。胃大弯侧后壁见一8cm×10cm之肿块沿胃壁生长。胃大、小弯侧及小肠系膜可扪及散在质软的淋巴结。肝、脾、胰及大肠均未见异常。依次行小肠3处肿块所在的肠段切除、肠吻合,毕Ⅱ式胃大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将胃、小肠肿块及胃周和小肠系膜淋巴结送病理检查。术后恢复顺利,术后5天进食,9天拆线,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胃肠高度恶性程度、中心母细胞为主性恶性淋巴瘤累及浆膜,送检的胃肠标本各断端和送检各淋巴结均未见累及。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不多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有关,但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较难〔1〕。引起肠梗阻或肠套时出现相应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便等。查体可扪及腹部包块,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平片可提示肠梗阻表现等。手术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1961年Dawson提出的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诊断标准:(1)无全身浅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病。(2)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3)肝脾无肿瘤浸犯。(4)剖腹探查或尸检仅发现病灶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淋巴结。本例符合此诊断标准。

    胃肠道原发淋巴瘤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结肠少见〔2〕。早期可化疗。对于经化疗后病灶不消失或出现并发症,则需手术治疗。胃中晚期及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手术切除则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可辅以放疗和化疗以提高生存率〔3〕

    3 参考文献

    1 张汝鹏,王殿昌,霍岫梅:30例回盲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59-460。

    2 Henry CA.Berry RE.Primery lymphoma of large intestine.Am Surg,1998,54∶262-265.

    3 居纪全,韩自刚;盲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7。

    (收稿日期:1999-05-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