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园地三年浅析
作者:胡家兴 胡泉 石希玉
单位:胡家兴 石希玉(431600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眼科);胡泉(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中华眼科杂志990326 中华眼科杂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1年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于1995年第1期起,开办了“继续教育园地”[1]。三年来,共刊出18篇文章,总计14万字,涉及眼科领域15个方面的内容。文稿源于我国眼科学术界造诣较深、且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和教授。笔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结合学习体会浅析如下:
1.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的特点。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一文,从青光眼的一般概念开始,逐步阐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房水排出通道病变,房水排出的阻力部位在小梁。临床表现描述从共性到特性,由浅入深。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程进展缓慢,早期无症状、中期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等,视野逐步缩小。晚期视野缩窄至管型,夜盲、虹膜及视物模糊至视力丧失。眼底的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损害,视乳头神经节细胞轴索的丢失,使盘沿神经纤维组织数量减少,从而出现视乳头凹陷的病理学表现。文章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2.突出临床与科研相结合,重在临床的特点。在刊出的18篇文章中,有13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为眼部检查及用药等。“眼内异物的诊断与摘除术”[3]一文就眼内异物的诊断与临床要点予以详尽描述。如角膜新鲜伤口出现的“溪流”现象,结膜陈旧伤口下色素组织存留是巩膜穿通伤的依据,虹膜穿通伤可遗留终生不愈合的伤口,以及眼球穿通伤伴随症状与体征等。对有些较普遍而又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做了全面的描述。如X线定位法,从定位到投照,不论是眼科医生还是其他临床工作者均能掌握。对眼后部较难取出异物的手术方法也进行了全面的叙述。“眼底病的理论研究”[4]是一篇较好的科研指导性文章。作者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眼底病科研动态。如遗传因素、免疫与分子学的关系、某些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基因工程。这些高层次、高起点、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将使我国眼底病的科学理论与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在眼科研究工作中的应用”[5]是一篇十分有益的文章。尤其对于年轻医师开始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基本步骤、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统计学处理的基本方法,均有指导意义;在撰写医学论文,了解已发表论文的价值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检查方法应用于眼科。如计算机体层摄影,γ-线闪烁摄影。磁共振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这些先进的检查方法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特别是80年代前毕业的眼科工作者更为需要。宋国祥[6]教授的“眼科影像诊断”是一篇较好的科普文章。文中详述了先进检查方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并就眼部的正常图像及异常图像分门别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具体标准。对普及和提高眼科影像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何守志[7]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文中指出,其手术过程中“严格要求术者双手、双脚、双眼及大脑密切配合”,“那种认为只要几次参观手术就可以掌握手术技巧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笔者十分敬佩作者学风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尽管我们尚未开展超声乳化术,但从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野带进了课堂,各个手术步骤的讲解,更使人有身临手术台的感受。
4.为了使继续教育园地越办越好,提出两点肤浅建议:(1)“继续教育园地”发表的文章应装订成册,以利于读者集中学习,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课外读物。(2)适当增加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基础科研知识。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怎样掌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发展的方向,跟上时代潮流,走在学科发展前沿,是每个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所以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认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方法多种多样,而阅读医学书刊和杂志是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好方法。愿中华眼科杂志的“继续教育园地”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 佟维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认真阅读医学杂志.中华眼科杂志,1995,31:69.
2 李美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华眼科杂志.1995,31:464-467.
3 张金嵩.张效房.眼内异物的诊断与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1995,32:70-75.
4 罗成仁.眼底病的理论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5,31:397-399.
5 赵家良.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在眼科研究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1995,31:71-75.
6 宋国祥,何彦津.眼科影像诊断.中华眼科杂志,1997,33:394-399.
7 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华眼科杂志,1997,33:313.
(收稿:1999-01-13)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