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的X线诊断(附3例报告)
作者:刘 江
单位: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金华 321000)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X线诊断
肿瘤9903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移行上皮增生性病变,1989年由Stoerck首先描述,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过去认为该病较少见,近年文献报道有增多趋势,但尚未见X线表现专题报道,现对3例由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加以分析,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一、病例简介
例1 男,43岁,反复尿频、尿急1年,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B超提示膀胱多发占位。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三角区多个结节状负影,边缘清晰,光滑,规则,结节影内密度均匀;充分充盈时膀胱形态欠规则;病变处膀胱无僵硬感;一侧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其上扩张(见封三图2A,B)。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左右侧壁多发乳头状占位。活检病理:腺性膀胱炎(布氏巢形成)。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38岁,无痛性血尿1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多发性充盈缺损,CT显示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隆起,基底部宽大,明显超过厚度,病变表浅,不向深层及邻近组织侵犯。可见膀胱慢性炎症改变;膀胱形态欠规则,壁较毛糙,内壁可见不均匀增厚。B超:膀胱颈部9 mm×12 mm,8 mm×19 mm实质光团,表面乳头状向膀胱突起。造影、CT及B超均诊断膀胱癌而行膀胱开放性手术。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多发性新生物,基底较宽大,呈乳头状。病理:腺性膀胱炎(见封三图3)。
图2 "气泡征":A:为造影剂充盈时;B:为适当排尿后摄息膀胱三角区多个结节状负形(→),以B显示更佳,边缘清晰,光整、密度均匀.B→侧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其上呈扩张
图3"宽低征":CT示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隆起基底宽大,膀胱呈慢性炎症改变.
, 百拇医药
例3 女,46岁,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4个月。静脉尿路造影:膀胱左侧壁输尿管入口处类圆形负影,边缘光滑,形态规则。膀胱镜检查:膀胱左输尿管入口处后唇见乳头状隆起。活检病理:腺性膀胱炎
二、讨论
1.病因 腺性膀胱炎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膀胱炎症、下尿路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粘膜增生性病变。
2.病理 正常膀胱粘膜无腺体,膀胱粘膜由于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移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局灶性增生并突入固有膜形成实心上皮细胞巢(Brunn's巢),巢内可发生腺化生,形成腺样结构。上皮也可分泌粘液而形成囊样腺腔,甚至囊肿,故亦称囊性膀胱炎[1]。
3.临床表现 本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无痛性血尿,病史长短不一,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 百拇医药
4.诊断 本病需经膀胱镜检及活检才能确诊。影像学检查因缺乏特征性表现而多限于膀胱占位的诊断,甚至常误诊为膀胱癌。例2即为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膀胱癌而行膀胱开放性手术。武心萍[2]等报道腺性膀胱炎的B超声像图有一定特征:增生团块无球体感;病灶与基底间有较明显的线状分界;彩色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的血流参数有特异性,表现为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以静脉频谱为主,动脉频谱是低速高阻型。根据以上特点应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结果B超、多普勒及两者联用的诊断符合率达65%、88%、及93%,显示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腺性膀胱炎诊断的有效途径。
5.X线表现 通过对本组3例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具有如下特征:(1)“气泡征”: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充盈缺损或负影,其边缘清晰、光滑、规则,结节影内密度均匀,状如气泡,故谓“气泡征”。(2)“宽底征”:CT表现为病变处膀胱壁增厚,隆起,其底部宽,其宽度明显超过其厚度。(3)CT可见病变表浅,不向深层侵犯,膀胱壁外缘完整。(4)膀胱慢性炎症改变:造影显示膀胱表面高低不平,形态不规则,壁较毛糙等。CT表现为膀胱内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内外壁均毛糙,膀胱形态丧失正常的自然规则状。(5)病变处膀胱壁完整,无僵硬感。(6)可合并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及以上尿路轻度扩张积水。这可能为腺性输尿管炎所致。需要注意的是:膀胱内造影剂过多或过浓不利于本病的显示。在怀疑本病时应多体位、多方向观察。必要时适当排尿后再行摄片观察。本组例1之图1为大量充盈造影剂,图2为适当排尿后摄片,病变显示图2为佳。
, 百拇医药
6.鉴别诊断 (1)膀胱乳头状瘤 与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较难鉴别,可根据以下几点分析:①乳头状瘤可见突出至膀胱内的结节状影,边缘清晰、光整,可呈明显分叶或菜花样。基部可有较小的蒂但无广基。无“宽底征”是与腺性膀胱炎的重要区别点。②病变以外膀胱壁光滑自然,厚度均匀一致,无慢性炎症改变。
(2)膀胱癌 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进一步的诊疗方案。①膀胱癌之充盈缺损或负影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病灶内密度不均。②病变部位膀胱壁僵硬。③CT可见膀胱壁肿块突向腔内,无宽大的基底,病变宽度与高度之比例明显小于腺性膀胱炎病灶处改变。④CT可见肿块多向壁深层侵犯,甚至累及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⑤病变累及输尿管时常致其严重梗阻积水甚至肾显影不良。
(3)神经源性膀胱 ①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诸如程度不等的排尿困难、尿失禁、残余尿等,膀胱压力曲线多有特点。②尿路造影整个膀胱外形非常粗糙且不规则,呈“柏树征”,为小梁增加及假憩室形成所致。③CT表现为膀胱壁小梁粗大,普遍性膀胱壁增厚,为肌层增厚,不同于腺性膀胱炎,后者主要为粘膜慢性炎症而致内壁增厚、毛糙。此点为主要区别所在。④输尿管返流及扩张,其扩张呈全程性且多较严重。
, http://www.100md.com
(4)间质性膀胱炎 1915年Hunner首先发现本病临床表现有血尿及疼痛,病理是膀胱的内层间质肌束中含有胶元物质,影像表现可有假溃疡及壁的不规则,但无明显肿块,膀胱常可缩小[3]。
三、结论
腺性膀胱炎以膀胱镜及活检病理为确诊手段。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充分认识这些表现,并与B超、多普勒联合运用,可作为其诊断及与其它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膀胱镜检查的不适性,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膀胱镜检前充分运用影像学手段,发挥其鉴别诊断及排除性诊断的作用,为定性诊断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开放性手术。
注:本文承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韩莘野教授指导
第一作者简介 刘江,男,主治医师。
参 考 文 献
, http://www.100md.com
1 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39
2 武心萍,周齐军,丁永宁,等.灰价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5(3):152
3 Kastrup J,Hald T,Larsen S,et al.Histamine content and mast cell count of detrusor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and other types of chronic cystitis.Brit J Urol,1983,55(5):495
(收稿:1998-10-12), 百拇医药
单位: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金华 321000)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X线诊断
肿瘤9903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移行上皮增生性病变,1989年由Stoerck首先描述,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过去认为该病较少见,近年文献报道有增多趋势,但尚未见X线表现专题报道,现对3例由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加以分析,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一、病例简介
例1 男,43岁,反复尿频、尿急1年,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B超提示膀胱多发占位。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三角区多个结节状负影,边缘清晰,光滑,规则,结节影内密度均匀;充分充盈时膀胱形态欠规则;病变处膀胱无僵硬感;一侧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其上扩张(见封三图2A,B)。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左右侧壁多发乳头状占位。活检病理:腺性膀胱炎(布氏巢形成)。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38岁,无痛性血尿1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多发性充盈缺损,CT显示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隆起,基底部宽大,明显超过厚度,病变表浅,不向深层及邻近组织侵犯。可见膀胱慢性炎症改变;膀胱形态欠规则,壁较毛糙,内壁可见不均匀增厚。B超:膀胱颈部9 mm×12 mm,8 mm×19 mm实质光团,表面乳头状向膀胱突起。造影、CT及B超均诊断膀胱癌而行膀胱开放性手术。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多发性新生物,基底较宽大,呈乳头状。病理:腺性膀胱炎(见封三图3)。
图2 "气泡征":A:为造影剂充盈时;B:为适当排尿后摄息膀胱三角区多个结节状负形(→),以B显示更佳,边缘清晰,光整、密度均匀.B→侧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其上呈扩张
图3"宽低征":CT示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隆起基底宽大,膀胱呈慢性炎症改变.
, 百拇医药
例3 女,46岁,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4个月。静脉尿路造影:膀胱左侧壁输尿管入口处类圆形负影,边缘光滑,形态规则。膀胱镜检查:膀胱左输尿管入口处后唇见乳头状隆起。活检病理:腺性膀胱炎
二、讨论
1.病因 腺性膀胱炎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膀胱炎症、下尿路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粘膜增生性病变。
2.病理 正常膀胱粘膜无腺体,膀胱粘膜由于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移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局灶性增生并突入固有膜形成实心上皮细胞巢(Brunn's巢),巢内可发生腺化生,形成腺样结构。上皮也可分泌粘液而形成囊样腺腔,甚至囊肿,故亦称囊性膀胱炎[1]。
3.临床表现 本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无痛性血尿,病史长短不一,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 百拇医药
4.诊断 本病需经膀胱镜检及活检才能确诊。影像学检查因缺乏特征性表现而多限于膀胱占位的诊断,甚至常误诊为膀胱癌。例2即为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膀胱癌而行膀胱开放性手术。武心萍[2]等报道腺性膀胱炎的B超声像图有一定特征:增生团块无球体感;病灶与基底间有较明显的线状分界;彩色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的血流参数有特异性,表现为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以静脉频谱为主,动脉频谱是低速高阻型。根据以上特点应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结果B超、多普勒及两者联用的诊断符合率达65%、88%、及93%,显示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腺性膀胱炎诊断的有效途径。
5.X线表现 通过对本组3例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具有如下特征:(1)“气泡征”: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充盈缺损或负影,其边缘清晰、光滑、规则,结节影内密度均匀,状如气泡,故谓“气泡征”。(2)“宽底征”:CT表现为病变处膀胱壁增厚,隆起,其底部宽,其宽度明显超过其厚度。(3)CT可见病变表浅,不向深层侵犯,膀胱壁外缘完整。(4)膀胱慢性炎症改变:造影显示膀胱表面高低不平,形态不规则,壁较毛糙等。CT表现为膀胱内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内外壁均毛糙,膀胱形态丧失正常的自然规则状。(5)病变处膀胱壁完整,无僵硬感。(6)可合并输尿管下段轻度狭窄及以上尿路轻度扩张积水。这可能为腺性输尿管炎所致。需要注意的是:膀胱内造影剂过多或过浓不利于本病的显示。在怀疑本病时应多体位、多方向观察。必要时适当排尿后再行摄片观察。本组例1之图1为大量充盈造影剂,图2为适当排尿后摄片,病变显示图2为佳。
, 百拇医药
6.鉴别诊断 (1)膀胱乳头状瘤 与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较难鉴别,可根据以下几点分析:①乳头状瘤可见突出至膀胱内的结节状影,边缘清晰、光整,可呈明显分叶或菜花样。基部可有较小的蒂但无广基。无“宽底征”是与腺性膀胱炎的重要区别点。②病变以外膀胱壁光滑自然,厚度均匀一致,无慢性炎症改变。
(2)膀胱癌 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进一步的诊疗方案。①膀胱癌之充盈缺损或负影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病灶内密度不均。②病变部位膀胱壁僵硬。③CT可见膀胱壁肿块突向腔内,无宽大的基底,病变宽度与高度之比例明显小于腺性膀胱炎病灶处改变。④CT可见肿块多向壁深层侵犯,甚至累及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⑤病变累及输尿管时常致其严重梗阻积水甚至肾显影不良。
(3)神经源性膀胱 ①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诸如程度不等的排尿困难、尿失禁、残余尿等,膀胱压力曲线多有特点。②尿路造影整个膀胱外形非常粗糙且不规则,呈“柏树征”,为小梁增加及假憩室形成所致。③CT表现为膀胱壁小梁粗大,普遍性膀胱壁增厚,为肌层增厚,不同于腺性膀胱炎,后者主要为粘膜慢性炎症而致内壁增厚、毛糙。此点为主要区别所在。④输尿管返流及扩张,其扩张呈全程性且多较严重。
, http://www.100md.com
(4)间质性膀胱炎 1915年Hunner首先发现本病临床表现有血尿及疼痛,病理是膀胱的内层间质肌束中含有胶元物质,影像表现可有假溃疡及壁的不规则,但无明显肿块,膀胱常可缩小[3]。
三、结论
腺性膀胱炎以膀胱镜及活检病理为确诊手段。似肿瘤样腺性膀胱炎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充分认识这些表现,并与B超、多普勒联合运用,可作为其诊断及与其它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膀胱镜检查的不适性,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膀胱镜检前充分运用影像学手段,发挥其鉴别诊断及排除性诊断的作用,为定性诊断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开放性手术。
注:本文承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韩莘野教授指导
第一作者简介 刘江,男,主治医师。
参 考 文 献
, http://www.100md.com
1 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39
2 武心萍,周齐军,丁永宁,等.灰价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5(3):152
3 Kastrup J,Hald T,Larsen S,et al.Histamine content and mast cell count of detrusor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and other types of chronic cystitis.Brit J Urol,1983,55(5):495
(收稿:1998-10-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