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编号:10246682
氨酰心安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黄秀惠

    单位:厦门市开元区医院内科,厦门市,361001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990338

    心房颤动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我科住院病人的12.5%。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并有心功能不全,临床上常规用地高辛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显著,增加洋地黄用量易致药物过量。为此,我们加用小剂量氨酰心安,以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45例慢性房颤的住院患者,心电图平均心室率>101次/分。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15岁。所有患者均无β阻滞剂禁忌症。病人被随机分成二组:①观察组:25例,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凤心病4例、心肌病4例;心功能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5例;②对照组:20例,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凤心病3例、心肌病3例;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3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观察组25例先用地高辛0.125~0.25mg/日治疗3日,心率未降至90次/分者,则加用氨酰心安6.25mg, 每日二次治疗,再酌情每次增加氨酰心安6.25mg,直到心室率控制在70~80次/分,待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后,维持2~4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自我感觉、心电图及心脏功能变化。对照组20例仅用地高辛0.125~0.375mg/日治疗,观察指标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静息时与活动时心率大致相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静息时与活动时心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次/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静息时

    活动时

    静息时

    活动时

    观察组

    (n=25)

    124.0

    ±15.0
, http://www.100md.com
    138.0

    ±17.0

    71.0

    ±7.0

    79.0

    ±5.0

    对照组

    (n=20)

    126.0

    ±14.2

    139.0

    ±16.0
, http://www.100md.com
    85.0

    ±13.0

    89.0

    ±9.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随着心率降低,患者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均有提高,观察组比治疗前平均提高0.86级(纽约心功能评价法),而对照组仅提高0.57级。

    2.4 观察地高辛日用量为0.125~0.25mg,氨酰心安为6.25~12.5mg;而对照组地高辛日用量为0.25~0.375mg。观察组地高辛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生洋地黄过量。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快速型房颤患者,临床常规用洋地黄控制其心室率,多数有效,但部分患者疗效不显,难于把心室率控制在理想水平,加大洋地黄用量则易致过量。据报道,房颤可单独使用地高辛或加用小剂量β阻滞剂治疗,从而有效控制快速型心室率。动物实验发现:地高辛并不影响氨酰心安的吸收,二种药物结合治疗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并增加心排出量[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息心率治疗前为124.0±15.0次/分,治疗后下降到71.0±7.0次/分,活动时心率治疗前为138±17次/分,治疗后下降到79.0±5.0次/分。且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平均提高0.86级,疗效显著,对于运动时易发生心动过速的患者收益更大;氨酰心安可减少地高辛用量,这对防止洋地黄中毒有着重要作用,但使用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酌情加量,以防意外。

    4 参考文献

    1 Shen Weifeng.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treatment of tachyarrhythmias.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92,10:798,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