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6968
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变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刘窗溪 安怀略 吴若秋 隋健美

    单位: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脑动脉疾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990322 【中图号】 R743.3

    自1973年Tsumoto等[1]记录单侧大脑半球血管病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发现N1-P1-N2消失以来,体感诱发电位已被广泛地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我们记录28例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内外科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MN-SLSEP),探讨MN-SLSEP在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疗效评定中的定量分析价值,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对 象 和 方 法

    1.1 对象

    28例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均经CT扫描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平均49.6岁。病程3~84月,平均20月。全部病例入院前均经内科治疗后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以病侧上肢肌力计:0~Ⅱ级者12例,Ⅲ~Ⅵ级者1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10例;单侧肢体或偏身感觉障碍20例。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记录MN-SLSEP。11例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后20 d复查MN-SLSEP;8例行颞肌贴敷术治疗后40 d复查MN-SLSEP;9例不愿接受手术者予静脉滴注菸酸治疗:第1 d以菸酸100 mg加于质量浓度为10%葡萄糖250 ml中静滴,逐日增加菸酸100 mg直至800 mg,15 d为1个疗程,治疗2~3疗程后复查MN-SLSEP。

    1.2 MN-SLSEP记录方法
, 百拇医药
    所用仪器为日本光电NEUROPACK Ⅰ型脑诱发电位仪。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刺激电极为盘状氯化银电极,正、负极分别置于碗部远、近侧,二者相距2.5 cm。方波脉冲波宽0.1 ms,频率5 Hz,刺激强度以能引起屈拇短肌出现收缩为准。记录电极亦为盘状氯化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额部正中FPz点,记录电极分别置于Erb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交点上方2~3 cm处)及对侧shagas点(EEG国际10~20联结系统C3或C4后2 cm处),滤波50~3 000 Hz,叠加256次,分析时间20、50 ms。重复测定至少2次。

    1.3 研究方法

    我们将疗效定量评定值命名为A。按公式A=(治疗前NT+W病健侧差-治疗后NT+W病健侧差)/0.48 ms(其中N20缺如者, NT+W病健侧差按4×0.48 ms计算[2,3]),计算出A值。研究疗效定量评定值A与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程度的相关性,以探讨按以上公式计算出结果,可否作为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的量化指标。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2.1 28例患者治疗前的MN-SLSEP检查结果

    15例病侧N20缺如;13例NT+W值病健侧差增大,其中9例病侧NT+W值异常,1例伴健侧NT+W值异常(NT+W 值及左右侧差异常标准为大于同龄健康人组2.5倍标准差)。

    2.2 28例患者经内外科治疗后结果

    15例病侧上肢肌力分别进步Ⅰ~Ⅲ级,13例无明显进步。15例病侧上肢肌力进步者,2 例治疗前N20缺如,治疗后出现N20;13例NT+W值病健侧差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而无效的13例患者,治疗后的MN-SLSEP无明显改善。按公式计算出的疗效定量评定值:A为0者13例,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均无明显进步;A为0.54~1.49者10例,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Ⅰ级者9例,进步Ⅰ~Ⅱ级者1例;A为1.54~2.32者4例,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Ⅱ级者3例,进步Ⅰ级者 1例;A为3.32者1例,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Ⅲ级。 由于治疗观察时间较短,故本组患者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者仅4例。疗效定量评定值A与治疗后肌力进步程度显著相关(r=0.96,P<0.01,回归方程为疗效定量评定值A=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级数-0.05)。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完全性卒中病人治疗前后的MN-SLSEP进行了研究,认为治疗前后波形及N20-N13、N20-N9值的变化可反应临床效果。我们早期采用N20-N9作为MN-SLSEP的判定指标,分析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前后的MN-SLSEP亦发现,它可作为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4]。 但是由于现今国际公认的MN-SLSEP分析指标N20-N13、N20-N9,尚不够精确[5],因此,迄今国内外尚无一个能够精确定量的数量化指标可用于此类患者治疗效果的定量评定。即以传统的N20-N13、N20-N9作为MN-SLSEP的分析指标,只能反应有无疗效,但不能精确定量反应治疗效果的有效程度,我们提出的NT+W=N20-1.31N9计算公式,克服了现今国际公认的N20-N13及N20-N9测算法受个体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身高差异的影响[3,5],为MN-SLSEP在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疗效评定的数量化分析奠定了基础。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运动系统与躯体感觉系统的局部解剖关系极为密切,MN-SLSEP亦可间接作为评价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客观指标。缺血性完全性卒中发生后,由于梗死区严重缺血缺氧,且其范围广泛,因此,MN-SLSEP常出现严重异常,表现为N20缺如,本组15例。我们发现单侧幕上下病变所致偏瘫患者病侧上肢肌力每相差1级,其NT+W值的病健侧差平均相差0.48 ms[2,3]。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前后的MN-SLSEP改变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我们提出采用MN-SLSEP NT+W 值治疗前病健侧差减去治疗后病健侧差除以0.48 ms,该值反映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的程度,并将其命名为疗效定量评定值A。

    本组28例治疗前后MN-SLSEP按公式计算出的A 值与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程度显著相关(r=0.96,P<0.01,回归方程为疗效定量评定值A=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级数-0.05),从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出A 值与治疗后病侧上肢肌力进步的级数几乎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公式计算出的疗效定量评定值与病侧上肢肌力恢复程度呈正相关,即治疗前后NT+W值的病健侧差差值可精确反映治疗的效果。它不仅可反映疗效的有无,而且可以精确定量反应治疗效果的有效程度。据此,我们推荐它为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完全性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定量评定的量化指标。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Tsumoto T,Hirose N, Nonaka S, et al. Cerebrovasular disease : changes i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associated with unilateral lesions. 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73,35:463-473.

    2 安怀略,吴若秋,隋健美,等.运动障碍患者的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贵阳医学院学报,1987,12:177.

    3 吴若秋,安怀略.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定量分析.贵阳医学院学报,1987,12:172.

    4 吴若秋,安怀略,隋健美,等. 脑缺血病人的短潜时体感诱 发电位及其在治疗选择中作用研究.贵阳医学院学报,1987,12:13-20.

    5 安怀略,刘窗溪,吴若秋,等.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分析指标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23-25.

    (收稿 1998-10-30 修回 1999-05-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