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9088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概念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士奎

    单位:100091 北京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301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科学一大优势,已成为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是我国医学科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国际医学界,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其取得的成就也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

    然而,迄今仍有同志(特别是学术界)不断提问“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或不断对中西医结合质疑,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还有同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不清”、“思路不顺”等。现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讨论如下。

    1 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概念

    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曾讲:“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的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我认为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定义与概念的内涵。“结合”即融合、合并、合一、统一之义。“结合”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和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长处,克服其短处,取长补短,把不同然而相关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并使之达到最佳组合、融汇贯通。中西医结合不否认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区别和矛盾,它恰恰是建立在中西医学之不相同,但彼此又有密切联系的不可分离及互补关系基础上的“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即承认差异和不同,才有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中西医结合过程,也就是两种医学矛盾斗争和融合统一过程。
, 百拇医药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即促进中西医融合、合并、合一、统一。这一明确的中西医结合发展目标的确立,必然导致更科学、更有程序和条理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行动,更加鼓舞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西医结合而努力奋斗。

    但是,还必须认识到,中西医结合如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然有一个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临床实践到系统理论,由中西医互相合作到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由幼稚到成熟和由初级到高级等循序渐进、不断深入、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尚处于幼年时期或初级发展阶段。但已经过4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目标是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药学(目前称中西医结合医学)。但是,4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不仅促进了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容;中西医结合是建立在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结合。只有不断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化发展,才能不断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3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百拇医药
    2 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概念

    2.1 中西医结合事业:中西医结合事业是指我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学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的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的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教育及管理等系统活动的总和。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从开始便是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又有综合医院及中医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室)等开展的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活动;以高等医学院校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主体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科研活动;以高等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包括硕士与博士)教育和本科教育(如湖南中医学院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系及河北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学院等)为主体的中西医结合教育活动。构成了以促进中西医结合为目标的医疗、科研、教育及与其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形成了一支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专业科技队伍。中西医结合事业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对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2 中西医结合方针:中西医结合方针是我国政府为引导卫生事业朝着中西医结合方向和目标前进和发展的方针。40多年来,我国政府在卫生工作方针上先后提出“团结中西医”、“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以及“中西医并重”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充分表明我国中西医结合方针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为引导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和目标,并推动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

    2.3 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包括:①中西医结合工作方法。如在卫生工作中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承担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等,即属中西医结合工作方法,包括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工作中的中西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方法。指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程序、途径、步骤、方式,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规范的制定等。例如,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的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诊断方法,即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如生化、病理、免疫、医学影像学等检测,进行西医的“辨病”诊断,同时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判断,以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辨证”诊断。把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形成“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诊断实现了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使对疾病的认识更趋全面和深刻,提高了临床诊断质量和水平,不仅可避免或减少误诊、漏诊,更有利于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③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即围绕促进中西医结合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等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采用的程序、技术、途径、手段、方式、步骤及观点等。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经验表明,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指导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学理论,可来自于中医药学(即运用中医药学中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也可来自于现代医药学、其他边缘学科、哲学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等。其次是从研究选题、研究设计、技术路线、观察指标的选择、实验仪器的设计、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成等程序中,都要贯穿和采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揭示、认识和掌握中西医结合的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④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即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所采用的教学程序、途径、步骤及方式。40多年来,由于我国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简称西学中班),是系统讲授中医药学全部课程,通过临床或科研实践,巩固中医药理论知识并掌握中医临床或科研方法,实践证明西学中班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有效办法。另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关于中西医结合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特别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班)或系,各地都在探索其教学方法及培养方式。⑤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实践活动的要素、过程、规律、操作规范和程序等,在人们头脑中升华而形成的一种辩证综合思维方式,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和严格逻辑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发展性研究中,更应努力培养这种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如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其临床思维方法则是综合中西医两个医药学知识,对疾病的诊断形成“病证结合”诊断思维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形成“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目前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认识活动、医疗活动的内在起点。必须培养和训练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但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更多的是探索性研究。所以,中西医结合思维,一定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文化及观念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摆脱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和影响,摆脱传统逻辑推理在科学知识发展中的不良作用等,鼓励和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对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工作尤为重要。
, http://www.100md.com
    2.4 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求中西医结合人才既具备中西医药学两种知识,形成两种医药学互相交汇、互相渗透的交叉网络知识结构,又能运用这种知识结构认识和整理临床或实验等医学实践活动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或者说是经过严格教育和实践训练,形成了个体的相对稳定的中西医结合交叉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医学工作者。其能力和素质特征是在各种具体医学认识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思维判断及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护理、科研、教学、管理等实践。而且,中西医结合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基本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所讲:“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

    中西医结合人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护理、医技、科研、教育、管理等专业人才,并由此构成中西医结合人才群体结构,形成各种不同人才合理配置、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的多层次、多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整体队伍。经过40年的发展,在中国已经培养造就出一支包括各个层次、各专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成为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主要力量。
, 百拇医药
    2.5 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同一科学门类的中西医药学之间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交叉学科。197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招收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确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学科。从此,中西医结合学科在中国开始确定为独立的学科。同时通过连续性招收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流动站,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各学科的建设发展。

    2.6 中西医结合理论:中西医结合理论是指中西医药学两个医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既包含中西医药学理论内涵,又不同于中西医药学理论(原型)的新的医药学理论。它是对中西医药学理论的高度综合。中西医结合理论形成过程,也即对中西医药学理论的沟通综合过程。

    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理论是一种过渡性理论,是从中西医药学两个密切联系的理论,过渡到另一种更为具有普遍性的医药学理论,即把中医药学的普遍原理与现代医药学的普遍原理高度有机结合、融合、统一成一个新的医药学理论的“过渡理论”。但是,没有中西医结合理论,就不会有中西医药学的高度有机结合与融汇贯通的新医学理论的产生。“中西医结合理论”的产生,蕴育着新医药理论。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结合理论应包括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理论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及临床应用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各学科(包括基础和临床学科)在对其具体对象的中西医结合认识、分析、综合研究中,总结概括出相应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共同构筑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

    2.7 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中医学自《内经》时代即奠定了“整体观念”、“天人相应”、“心身合一”及“形神相合”等医学观念,把人与社会及自然看作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形成中医学的宏观“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西医经历了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自20世纪中叶以来,也进入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发展阶段。但是,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是宏观的,现代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再综合。中西医结合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医学观念和对医学科学及卫生事业“总框架”、“总特征”等涵义。所以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应参与新的医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吸收中西医学两个医学模式的长处,综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生物—社会—心理—自然”医学模式,并指导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活中的思维—行为方式。
, http://www.100md.com
    2.8 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目前,这一定义可适用于中西医结合各个学科,如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即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则为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儿童健康与疾病防治问题的科学,等等。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要充分地综合运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理论与方法,深入系统地开展中西医结合各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发展,才能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奠定理论基础并促进其发展。

    作者简介:陈士奎,男,60岁,硕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曾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加编写著作10部。

    (收稿:199810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