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9102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郑新玲

    单位: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32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常表现为显著心动过缓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窦房结功能丧失,心跳骤停。由于SSS病因复杂、病程长,因此近年对其防治逐渐引起重视。现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SSS的临床疗效。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根据《实用内科学》SSS诊断标准确诊的心血管病门诊及住院患者62例,心电图检查分别含有窦性心动过缓(窦缓)伴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心律22例,窦缓伴逸搏夺获8例,窦缓伴房室传导阻滞12例,快慢综合征7例,慢性心房颤动13例。62例均经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经阿托品试验和食管调搏检查证实。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82岁;病程1~23年。原发病:心肌炎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例,心肌病4例,其他心脏传导系统原因不明的退行性改变9例。西药加黄芪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2~72岁;病程3个月~15年。原发病:心肌炎9例,冠心病7例,心肌病5例,其他心脏传导系统原因不明的退行性改变1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组:5%葡萄糖250 ml加肌苷0.6 g,加辅酶A(CoA)100 U,每日1次静滴;氨茶碱0.1 g,每日3次口服。

    1.2.2 西药加黄芪组:在西药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30 ml于5%葡萄糖250 ml静滴。重症者每日3次,疗程2~3周。

    1.3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心电图(记录常规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在1分钟内静注阿托品1.5~2.0 mg,记录注药后即刻,1、3、7、10、20和30分钟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平均心率,以及出现的心律失常),食管心房调搏〔经鼻腔向食管插入双极起搏导管长度为35~45 cm,根据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及电压定位后,用Eb2型多功能心脏程序刺激调搏,电压为15~35 V,脉宽10 ms,同时作连续示波观察记录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χ2检验。

    1.5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后各种心律失常和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传导阻滞、窦性静止消失;有效:用药后各种心律失常明显改善;无效:用药后各种心律失常和症状无改变。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西药加黄芪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西药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西药加黄芪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2组比较χ2=7.33,P<0.01。

    2.2 动态心电图变化见表1。西药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变化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说明西药加黄芪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提高(P<0.01和P<0.001),平均提高7~8次/min,24小时总心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心电监护心律失常变化:西药加黄芪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电图疗效为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3%;西药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加黄芪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 http://www.100md.com
    表1 西药加黄芪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次/min

    最高心率

    最低心率

    平均心率

    总心率

    治疗前

    59.23±1.43

    40.71±2.57

    50.82±3.46

    75 280±1 230

    治疗后

    68.00±2.44
, 百拇医药
    52.09±3.21

    59.20±3.81

    86 320±1 820

    P值

    <0.01

    <0.001

    <0.001

    <0.001

    2.3 食管调搏结果见表2。表2示:SNRT、SNRTc和SACT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治疗前SNRT均大于1 600 ms,治疗后有6例<1 600 ms。表2 西药加黄芪组治疗前后食管调搏结果 ms

    SNRT
, 百拇医药
    SNRTc

    SACT

    治疗前

    2 420.00±1 375.43

    46.85±77.80

    1 453.00±61.20

    治疗后

    1 189.67± 791.59

    42.13±12.91

    1 111.20±39.87

    P值

    <0.01
, http://www.100md.com
    <0.001

    <0.01

    3 讨论

    临床上对SSS的处理非常棘手,严重者可致阿斯综合征发作心跳骤停。心脏起搏器费用昂贵使用受到限制,因此药物治疗则更为重要。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有黄芪皂甙、黄酮类似物、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类化合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起重要作用,对细胞代谢及心血管系统均有显著改善〔1〕。黄芪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内cAMP的水解,从而增加cAMP含量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2〕,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及心脏指数〔3〕。黄芪治疗SSS不仅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兴奋窦房结功能改善窦房结供血,对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的抑制。本观察结果示:西药加黄芪治疗SSS可改善临床一般症状、提高心室率,重症患者加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从动态心电图、食管调搏测定结果来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这可能与黄芪正性肌力及改善窦房结动脉灌注,促进缺氧及起搏细胞恢复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有关。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是治疗SSS的有效药物。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郑新玲,女,40岁,副主任医师。

    4 参考文献

    1 董承良,寿琪,陈灏珠主编.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34

    2 施海明,戚玮琳,戴瑞鸿.黄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上海医学,1997;11(1):27

    3 刘志一.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50(11):312

    (收稿:19980703 修回:199808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