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的应用
作者:王力宁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临床一系(南宁市园湖路2号 530023)
关键词: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中医儿科学;应用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13 中图分类号 G642.41
以问题为引导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相继采用的教学法,其具有全面锻炼学生自学、表达、观察和动手能力的特点〔1〕。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西医儿科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对临床教学有以下作用。
1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虽然中西医儿科学是高等中医教育后期临床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医院校的儿科学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诸如教学方法陈旧、开课学期滞后以及授课内容和内科重复等各方面的原因,给儿科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也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科特点,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以感冒为便,由于病名与内科相同,易被认为小儿感冒即是成人感冒而已,提出的问题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小儿感冒?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而小儿感冒为什么在辨证分型上以风热为多见?在辨证要点上为什么要强调以唇舌咽的色译变化来辨别风寒风热?临床表现上为什么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暑邪感冒为什么常发汗而热不为汗解?由于问题提出紧紧扣绕小儿感冒的特点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儿科感冒是内科的重复,而且不断的以问题为引导,不仅使各章节授课内容能够紧密衔接,而且使学生能够始终有“欲听下回分解”的感受,因此能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足够的注意力,认真解决老师提出的一系列教学问题。而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学目的也就得到了实现。
, http://www.100md.com
2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更易于澄清中西医临床的概念
近年来,我院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中医专业儿科课程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课时得以合理分配,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实用,但是中西医结合方法授课亦存在诸如中西医概念容易混淆的问题,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授课,能够引导学生注意中西医概念的区分,从而使教学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肺炎”为中西医所共有的病证,而中医所言之肺炎主要针对其病理机制在于肺热炽盛而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的病证;而西医的肺炎是指肺泡组织的炎症渗出等表现的疾病,其可因不同病原致病而有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不同类型;可因为X线观察结果不同而有大叶性、小叶性、局限性等不同类型的肺炎;可因病程的长短有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的不同。西医的肺炎不一定都具有中医肺炎的表现。类似中西医肺炎概念上的不同,即使利用课堂上较多的时间加以阐述,也很难使学生弄得清楚,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出临床实践问题如为什么中医治疗肺炎的经方“麻杏石甘汤”经某西医生临床验证,结果证明对小儿肺炎治疗无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同学们不但能够辨清中西医肺炎不同的概念,从而也加深了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
, 百拇医药
3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病机证治特点的理解
作为中医临床课程,掌握好每一病证的病机证治特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不同病证存在其内涵上的差异,这就是每一病证的病机特点,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儿科病证特征的理解,如在课堂教学时仅陈述水痘为感受时行邪毒,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治疗以清热透疹为法,用银翘散为主等内容,就很难掌握该病的辨证论治,而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对学生提出水痘皮疹为什么分批出现而不能一发即尽?提示其病因病机特点为时邪夹湿所致,治疗上要注意祛湿;又如顿咳是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病机上离不开肺气上逆的基本病理,为什么会表现出与一般咳嗽不同的痉咳?提示学生注意其感受的病因是时行疫疠之邪,并存在痰火上逆、木火刑金的病理特点而成,治疗上应注意辅以调肝解痉。
4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儿科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疾病诊断特点是儿科临床的基础,采取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能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儿科病证特点的理解。如小儿感冒后为什么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提示要注意小儿存在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神志怯弱、经脉未盛的特点;为什么哮喘常自幼发病,而终身难愈?提示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易成而不易去的特点;为什么小儿热证多见?提示小儿为纯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且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小儿感冒辨别风寒风热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有异于成人不以寒热的轻重、口渴与否及汗的有无来定寒热?而注意唇舌咽色泽的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如小儿为哑科,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往往不能表达恶寒发热的熟轻熟重;因惧怕服药而常渴而不饮;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营卫循行较快,新陈代谢旺盛,正常情况下均可有头颈部的微微汗出,因而不能视不喝为不渴,也不能把正常的汗出视为热迫津液所为,儿科临床实践中不能以寒热的多少、口渴与否及汗的有无作用辨别风寒风热的标准,而必须在望诊中注重观察小儿唇舌咽的色泽变化。
, http://www.100md.com
5 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实施,需要教师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精心设计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并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并要根据教学步骤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才能充分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加强临床资料的积累及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敏琦.转变传统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中医教育.1996,15(3):7~8
收稿日期:1999-06-23,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临床一系(南宁市园湖路2号 530023)
关键词: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中医儿科学;应用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13 中图分类号 G642.41
以问题为引导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相继采用的教学法,其具有全面锻炼学生自学、表达、观察和动手能力的特点〔1〕。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西医儿科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对临床教学有以下作用。
1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虽然中西医儿科学是高等中医教育后期临床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医院校的儿科学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诸如教学方法陈旧、开课学期滞后以及授课内容和内科重复等各方面的原因,给儿科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也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科特点,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以感冒为便,由于病名与内科相同,易被认为小儿感冒即是成人感冒而已,提出的问题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小儿感冒?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而小儿感冒为什么在辨证分型上以风热为多见?在辨证要点上为什么要强调以唇舌咽的色译变化来辨别风寒风热?临床表现上为什么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暑邪感冒为什么常发汗而热不为汗解?由于问题提出紧紧扣绕小儿感冒的特点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儿科感冒是内科的重复,而且不断的以问题为引导,不仅使各章节授课内容能够紧密衔接,而且使学生能够始终有“欲听下回分解”的感受,因此能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足够的注意力,认真解决老师提出的一系列教学问题。而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学目的也就得到了实现。
, http://www.100md.com
2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更易于澄清中西医临床的概念
近年来,我院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中医专业儿科课程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课时得以合理分配,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实用,但是中西医结合方法授课亦存在诸如中西医概念容易混淆的问题,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授课,能够引导学生注意中西医概念的区分,从而使教学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肺炎”为中西医所共有的病证,而中医所言之肺炎主要针对其病理机制在于肺热炽盛而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的病证;而西医的肺炎是指肺泡组织的炎症渗出等表现的疾病,其可因不同病原致病而有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不同类型;可因为X线观察结果不同而有大叶性、小叶性、局限性等不同类型的肺炎;可因病程的长短有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的不同。西医的肺炎不一定都具有中医肺炎的表现。类似中西医肺炎概念上的不同,即使利用课堂上较多的时间加以阐述,也很难使学生弄得清楚,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出临床实践问题如为什么中医治疗肺炎的经方“麻杏石甘汤”经某西医生临床验证,结果证明对小儿肺炎治疗无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同学们不但能够辨清中西医肺炎不同的概念,从而也加深了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
, 百拇医药
3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病机证治特点的理解
作为中医临床课程,掌握好每一病证的病机证治特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不同病证存在其内涵上的差异,这就是每一病证的病机特点,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儿科病证特征的理解,如在课堂教学时仅陈述水痘为感受时行邪毒,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治疗以清热透疹为法,用银翘散为主等内容,就很难掌握该病的辨证论治,而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对学生提出水痘皮疹为什么分批出现而不能一发即尽?提示其病因病机特点为时邪夹湿所致,治疗上要注意祛湿;又如顿咳是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病机上离不开肺气上逆的基本病理,为什么会表现出与一般咳嗽不同的痉咳?提示学生注意其感受的病因是时行疫疠之邪,并存在痰火上逆、木火刑金的病理特点而成,治疗上应注意辅以调肝解痉。
4 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儿科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疾病诊断特点是儿科临床的基础,采取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能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儿科病证特点的理解。如小儿感冒后为什么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提示要注意小儿存在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神志怯弱、经脉未盛的特点;为什么哮喘常自幼发病,而终身难愈?提示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易成而不易去的特点;为什么小儿热证多见?提示小儿为纯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且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小儿感冒辨别风寒风热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有异于成人不以寒热的轻重、口渴与否及汗的有无来定寒热?而注意唇舌咽色泽的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如小儿为哑科,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往往不能表达恶寒发热的熟轻熟重;因惧怕服药而常渴而不饮;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营卫循行较快,新陈代谢旺盛,正常情况下均可有头颈部的微微汗出,因而不能视不喝为不渴,也不能把正常的汗出视为热迫津液所为,儿科临床实践中不能以寒热的多少、口渴与否及汗的有无作用辨别风寒风热的标准,而必须在望诊中注重观察小儿唇舌咽的色泽变化。
, http://www.100md.com
5 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实施,需要教师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精心设计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并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并要根据教学步骤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才能充分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加强临床资料的积累及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敏琦.转变传统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中医教育.1996,15(3):7~8
收稿日期:1999-06-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