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2463
中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教育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刘桂荣

    单位:刘桂荣(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4)

    关键词:中医学;现代化教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0326 中医教育历史悠久,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成为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然而,传统中医教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学术继承上,且这一特点影响至今,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作用颇为局限。要想培育未来中医人才,使中医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医教育的现代化乃当务之急。

    1 关于教育的一般认识

    众所周知,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世界的教育历史早已证明:教育是人才的保证,人才是现代化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中医教育同样如此,对于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实现中医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 百拇医药
    新陈代谢是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教育模式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任何事物在其依次交替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显现出阶段性。社会发展有更替,时代变有阶段性,每个时代、社会的教育也体现出不同特点,即呈现为不同的模式,正是这些不同的教育模式,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医教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亦有不同的模式,发挥了不同作用。然而,教育模式的变化应是反映时代要求、社会变革需要的,否则,只会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桎梏。不同的教育模式由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宰着。中外教育发展史证实: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不同社会、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中医教育思想同样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教育思想各有特点,确立了相应的教育模式,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中医教育史上,具有革新意识、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时的教育模式,即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对传统中医教育的检讨

    古代传中医教育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并在相当程度上受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制约。尤其要明确的是传统中医教育是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文化条件上的产物,因此,其教育思想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中国文化独有的伦理化、政治化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宋明理学的束缚,中医教育思想满足于尊圣崇经,教育模式陈腐的特点日趋明显,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 百拇医药
    2.1 传统中医教育思想较偏狭

    古代中医教育虽有不同的形式,如主要是师承教育,自隋朝正式有了学校教育以为补充,但其教育思想、培养目标的大致相似性,决定了教育模式不会有很大区别。其主旨是经验相传、学术继承,使学生获得谋生之技艺或为某些特定人群服务。突出体现在重视医学经验的世代积累,而较少考虑学术发展。就象以士子作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教育,主要以人伦道德和培养官吏为唯一宗旨的教育那样,难以将培养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作为指导思想。

    2.2 传统中医培养模式较落后

    传统中医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少考虑个人的发展。较多地表现为迷信教条、武断盲从、抱残守缺、自我封闭、不思革新,甚至彼此相轻,好以见闻所及,持一孔之见,守先生之言而排他,这一点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师承式教育中。传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学生尊重传统、步法先贤,具备良好的服从精神和被动适应“真理”与环境的能力,奉行“思不出位,行不逾矩”的规则。
, 百拇医药
    2.3 传统中医教育方法较单一

    在尊古崇经,“代圣人立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学过程具体表现为传授死的知识,教学生死记硬背,如记诵教育、书房教育、文字教育等的方式下,就是训练学生读经典、学名著,形成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不良风气,致使教育的作用仅局限于传递已有的经验知识,完全没有了选择、创造、发现的更重要的性能。因而,学医者多长于诵经释义,短于批判创造。

    由于传统中医教育的缺陷较明显,因而培养的人才没有个性特征,缺少创造精神,多数成为奴性十足的“忠臣”,“顺民”,善于固守传统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现在的院校教育仍然受着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步古人后尘,培养的人才依然缺乏独立自由的人格,如同古代儒、释、道教人均要“成圣”、“成佛”、“成仙”一样,造就了整齐划一的一批又一批思想保守、不思创新的人,也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现在的中医教育必须改革。

    3 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 百拇医药
    考察一下近代和现代中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中医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建立现代中医教育模式。

    3.1 西方近现代教育的改革

    18世纪工业革命至19世纪,欧美国家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教育也深受影响,特别是高等教育,由工业革命前主要保存和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成就,转变为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本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尤其西方国家的教育有了大改革、大发展,教育思想超前发展,着重于培养科学精神,刻意培养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以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为目标。其教育结构有了多样化、多层次化特点,教育内容实现现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育实行终身化等,培养了大量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近代西方医学教育也是处于此种情形下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在科学思维、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在医学教育中广泛而深入的渗透和影响。先是牛顿力学机械论观点左右了教育思想,使分析、还原、量化、实验等方法全面而深刻的扎根于医学。医学教育,医学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仍占据相当地位。然而,笛卡尔——牛顿的理论世界毕竟不是世界的全部,在分析还原法高度发展的背面,医学面临着许多难以应付的问题,对好多疾病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整体”人的问题。于是,现代思维模式,理论方法已从高度分析还原走向整体研究与系统综合之路。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医学教育亦随之变革,为医学发展服务。
, http://www.100md.com
    3.2 中医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沉痛教训后,在世界近代教育改革的震撼下,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下,清政府被迫学习外国教育,西学开始东渐。然而,有着闭关锁国传统政策、“中庸之道”的传统思维方式下的中国教育,却采用了洋务教育与科举教育并存的做法,且置前者于“补不足”的偏位。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进,在维新变法的大潮中,中国教育还是走上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之路。20世纪初,科学制寿终正寝,新教育渐兴,但教育思想却仍固守着“中体西用”原则。时至民国,尊孔读经思想得到遏制,新文化运动初见成效,现代思想意识、科技文化得到传播,培养了一批批新型知识分子,为教育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解放后,中国教育走上正规,现代科技文化获得发展,教育思想、模式有了很大改观,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现行的教育离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同样,中医教育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启发下,学校教育积极吸取了西医知识,学习西方教育,为中医教育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深层的缺陷,中医教育未能近代化。建国后至当前,中医教育加大了改革力度,培养了大量人才。然而,现行中医教育思想中,仍然是承传知识、阐经释义、服从经典、适应“真理”观占主导地位,忽视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医学发展缓慢,此其重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4 中医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在现代化的变革中,传统中医学需要向现代中医学转型,已成为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潮流。担负传统中医学继承与发展重任的中医教育,首应实现现代化。

    4.1 现代化的中医人才是中医现代化之本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科学观念、科技文化、科学精神已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现代人缺少现代科技观念与素养,无异于文化“缺钙”,不可能成为“健全”的现代人。中医学的现代化同样需要现代化的人来实现,现代化的中医药人才必须具备现代科技观念与素养,具有革新精神、创造能力,而这样的素质必须由现代化的中医教育来塑造。

    4.2 现代化的中医教育之特征

    没有继承、接受便没有创造,但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创造。创造不仅是创造知识、技能、观念的能力,更是创造性的人格、精神,这正是传统中医教育所没有的。尊重、重视革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是现代化中医教育所必备的特点。这是中医理论发展,实践创新的出路。

    任何一门科学,其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教育亦如此,应在批判地吸收传统教育中的有用东西时,及时学习采用现代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如在现代中医教育中引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念,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的创造精神,这应该是现代化中医教育的又一显著特征。因为自由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亦是中医学发展的源泉。

    (收稿日期 1998—08—07 修回日期 1998—1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