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亿校注《脉经》删方考
作者:崔锡章
单位: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 北京100013
关键词:脉经;校注;方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306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理论专著,也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诏校定整理的重要医书之一,作者为三国时魏太医令王叔和[1]。林亿在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校勘《伤寒论》,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校勘《金匮要略》之后,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校注《脉经》。由于《脉经》卷七、卷八、卷九基本为《伤寒论》的内容,可以说前边的工作已为《脉经》的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自晋室东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于养生之书实未皇暇,虽好事之家仅有传者,而承疑习非,道将丧真”,再加传本不一,仍给《脉经》的校注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林亿等人“各殚所学,博求众本”,“除其重复,补其脱漏”,经过努力,完成了《脉经》的校定工作。这一校注本,已成为后世《脉经》一切传本的祖本,就此而言,林亿等人对《脉经》的羽翼之功实不可没。但另一方面,林亿虽在《校定脉经序》中说:“据经为断,去取非私”,实际上却在校注中作了一定的删改,其中包括删除了《脉经》中原有的大量方子。对此,马继兴先生在《中医文献学》中曾说:“我们的依据是,在今本《脉经》(宋人修定后)中所收《伤寒杂病论》条文在记叙‘某某汤主之’字样之后,仍可看到有为宋人删汰未尽的原文中大字佚文,即‘方在伤寒中’及‘在伤寒中’。而这些大字佚文在经宋人修订的《金匮要略》一文中均已改作小字的‘方在痉中’,‘方在利中’,‘×××汤方见前虚劳中’及直接将原方列出等方式,均与现存本《脉经》所指篇节不同,可证在北宋校定前的《脉经》原本中是在其各卷篇中记有完整的处方的。”马继兴先生所指现象,在今本《脉经》中十分明显,而且只是林亿删方的一种方式。如:
, http://www.100md.com
《脉经.卷九》(林亿等修定后本,以下同)云:“妇人经水不利,抵当汤主之。方在《伤寒》中。”
而在《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杂症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林亿等校定后本,以下同)中作:“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以下为小字)亦可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在此之后,有抵当汤全方:“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是在《金匮要略》中记有完整处方之例。其他如:
《脉经.卷九.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证第二》:“师曰: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桂枝汤主之。法六十日有娠,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在《伤寒》中。”
, 百拇医药
而在《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十》则云:“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方在利中。”
今考全书,今本《脉经》有上述删方情况的有:《脉经.卷九.第二》1条;《脉经.卷九.第三》2条;《脉经.卷九.第五》3条;《脉经.卷九.第六》4条;《脉经.卷九.第七》5条,合计7条之多。
如果说以上删方尚有马继兴先生所提“删汰未尽”的痕迹,另一种情况就更为不引人注目,即直接将方子删掉。如: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而在《伤寒论.卷七.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则作:“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去滓,温服三升。啜粥,将息如初法。”此条中,林亿删去了“桂枝汤”方。
, 百拇医药
又《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而在《伤寒论.卷七.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作:“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有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四十一猪苓十八铢去皮 茯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NFDB8水,汗出愈。”《脉经》此条中删去了“五苓散方”。
以上情况,在《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中共计有12条,与宋人修定后的《伤寒论》本相较,删去了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柴胡桂枝汤、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五苓散、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等共计12个汤方。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林亿在校注中还不显眼地删除了一些方名。如:
, 百拇医药 《脉经.卷八.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而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症》则作:“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前者删去了“宜大承气汤”字样。
又《脉经.卷八.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而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症》中:“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前者删除了“四逆汤主之”字样。
经与《伤寒论》、《金匮要略》互考,在《脉经》卷七林亿删去方名5个,卷八删去方名4个,九处共计删去大承气汤、瓜蒂散、四逆汤、附子汤、桂枝汤、大陷胸丸6个方名。
林亿在删去上述方名时,手法隐蔽,如不细究,不会有所察觉。因为他在某些情况下,对原方名保留不动。删与不删,以是否影响句子的完整为标准。如:《脉经.卷八.平脉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第十五》:“肺痈,胸满胀……喘鸣迫害,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此处如删汰“×××主之”字样,则全段不能足句。
, http://www.100md.com
据以上考证,林亿在《脉经》一书校注当中共计对28处的方子、方名进行了“删汰未尽”或直接的删除,数量可谓多矣。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删方现象及评价林亿在《脉经》校注中的功与过呢?对此,笔者的认识如下:
(1)《脉经》作为祖国医学成就的一个方面,集中反映了魏以前脉学研究的理论成就。它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有关脉学的理论全面系统加以整理,使其自成体系,为后世法则。虽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终究是一部理论著作。如从全书之宗旨与功用出发,删除一些方子,对全书尚不能造成严重影响。
(2)在《脉经》校注之前,林亿等人已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作过系统的整理校注,在《脉经》中删除的方子,在这两部著作的各个条文之中,保存完好,使后人得以考证,以窥古籍全貌,这可以说是仲景、叔和学说流传的幸事。
(3)宋人陈振孙在《直斋录书解题》中曾这样说:“大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宗朝所校正
, http://www.100md.com
也。”今纵观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众多医书,虽所用功力不一,取得成就不一,但都能基本遵循当时的校勘通则或大法。其通则之一,就是删除重复。如林亿在校定《伤寒论.序》中曾说:“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在校定《外台秘要.序》中又云:“重者删之,以从其简。”在《金匮要略.序》中又曰:“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三方,勒成上中下三卷……”等。这种删除重复,简言之,有对一书中重复内容的删除;大言之,有对几部书中重复内容的删除;而《脉经》中的删方就是一例。因此,对《脉经》进行删方还是基本遵循了当时的校注原则及通例的。
但是,古籍整理是关系到千秋后世的大事,梁.陶弘景在《本草经叙录》上说:“辨识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方药小小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不少,何可轻以裁
断?”所以在古医籍的整理校定当中尤应审慎。林亿在《脉经》校注当中对28处方子、方名进行了删减实不当为今日法。而我们评价宋人校医书的得失功过,目的是为今天整理古医籍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51~52
(收稿日期:1998-05-15), 百拇医药
单位: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 北京100013
关键词:脉经;校注;方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306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理论专著,也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诏校定整理的重要医书之一,作者为三国时魏太医令王叔和[1]。林亿在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校勘《伤寒论》,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校勘《金匮要略》之后,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校注《脉经》。由于《脉经》卷七、卷八、卷九基本为《伤寒论》的内容,可以说前边的工作已为《脉经》的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自晋室东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于养生之书实未皇暇,虽好事之家仅有传者,而承疑习非,道将丧真”,再加传本不一,仍给《脉经》的校注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林亿等人“各殚所学,博求众本”,“除其重复,补其脱漏”,经过努力,完成了《脉经》的校定工作。这一校注本,已成为后世《脉经》一切传本的祖本,就此而言,林亿等人对《脉经》的羽翼之功实不可没。但另一方面,林亿虽在《校定脉经序》中说:“据经为断,去取非私”,实际上却在校注中作了一定的删改,其中包括删除了《脉经》中原有的大量方子。对此,马继兴先生在《中医文献学》中曾说:“我们的依据是,在今本《脉经》(宋人修定后)中所收《伤寒杂病论》条文在记叙‘某某汤主之’字样之后,仍可看到有为宋人删汰未尽的原文中大字佚文,即‘方在伤寒中’及‘在伤寒中’。而这些大字佚文在经宋人修订的《金匮要略》一文中均已改作小字的‘方在痉中’,‘方在利中’,‘×××汤方见前虚劳中’及直接将原方列出等方式,均与现存本《脉经》所指篇节不同,可证在北宋校定前的《脉经》原本中是在其各卷篇中记有完整的处方的。”马继兴先生所指现象,在今本《脉经》中十分明显,而且只是林亿删方的一种方式。如:
, http://www.100md.com
《脉经.卷九》(林亿等修定后本,以下同)云:“妇人经水不利,抵当汤主之。方在《伤寒》中。”
而在《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杂症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林亿等校定后本,以下同)中作:“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以下为小字)亦可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在此之后,有抵当汤全方:“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是在《金匮要略》中记有完整处方之例。其他如:
《脉经.卷九.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证第二》:“师曰: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桂枝汤主之。法六十日有娠,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在《伤寒》中。”
, 百拇医药
而在《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十》则云:“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方在利中。”
今考全书,今本《脉经》有上述删方情况的有:《脉经.卷九.第二》1条;《脉经.卷九.第三》2条;《脉经.卷九.第五》3条;《脉经.卷九.第六》4条;《脉经.卷九.第七》5条,合计7条之多。
如果说以上删方尚有马继兴先生所提“删汰未尽”的痕迹,另一种情况就更为不引人注目,即直接将方子删掉。如: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而在《伤寒论.卷七.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则作:“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去滓,温服三升。啜粥,将息如初法。”此条中,林亿删去了“桂枝汤”方。
, 百拇医药
又《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而在《伤寒论.卷七.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作:“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有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四十一猪苓十八铢去皮 茯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NFDB8水,汗出愈。”《脉经》此条中删去了“五苓散方”。
以上情况,在《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中共计有12条,与宋人修定后的《伤寒论》本相较,删去了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柴胡桂枝汤、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五苓散、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等共计12个汤方。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林亿在校注中还不显眼地删除了一些方名。如:
, 百拇医药 《脉经.卷八.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而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症》则作:“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前者删去了“宜大承气汤”字样。
又《脉经.卷八.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而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症》中:“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前者删除了“四逆汤主之”字样。
经与《伤寒论》、《金匮要略》互考,在《脉经》卷七林亿删去方名5个,卷八删去方名4个,九处共计删去大承气汤、瓜蒂散、四逆汤、附子汤、桂枝汤、大陷胸丸6个方名。
林亿在删去上述方名时,手法隐蔽,如不细究,不会有所察觉。因为他在某些情况下,对原方名保留不动。删与不删,以是否影响句子的完整为标准。如:《脉经.卷八.平脉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第十五》:“肺痈,胸满胀……喘鸣迫害,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此处如删汰“×××主之”字样,则全段不能足句。
, http://www.100md.com
据以上考证,林亿在《脉经》一书校注当中共计对28处的方子、方名进行了“删汰未尽”或直接的删除,数量可谓多矣。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删方现象及评价林亿在《脉经》校注中的功与过呢?对此,笔者的认识如下:
(1)《脉经》作为祖国医学成就的一个方面,集中反映了魏以前脉学研究的理论成就。它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有关脉学的理论全面系统加以整理,使其自成体系,为后世法则。虽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终究是一部理论著作。如从全书之宗旨与功用出发,删除一些方子,对全书尚不能造成严重影响。
(2)在《脉经》校注之前,林亿等人已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作过系统的整理校注,在《脉经》中删除的方子,在这两部著作的各个条文之中,保存完好,使后人得以考证,以窥古籍全貌,这可以说是仲景、叔和学说流传的幸事。
(3)宋人陈振孙在《直斋录书解题》中曾这样说:“大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宗朝所校正
, http://www.100md.com
也。”今纵观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众多医书,虽所用功力不一,取得成就不一,但都能基本遵循当时的校勘通则或大法。其通则之一,就是删除重复。如林亿在校定《伤寒论.序》中曾说:“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在校定《外台秘要.序》中又云:“重者删之,以从其简。”在《金匮要略.序》中又曰:“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三方,勒成上中下三卷……”等。这种删除重复,简言之,有对一书中重复内容的删除;大言之,有对几部书中重复内容的删除;而《脉经》中的删方就是一例。因此,对《脉经》进行删方还是基本遵循了当时的校注原则及通例的。
但是,古籍整理是关系到千秋后世的大事,梁.陶弘景在《本草经叙录》上说:“辨识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方药小小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不少,何可轻以裁
断?”所以在古医籍的整理校定当中尤应审慎。林亿在《脉经》校注当中对28处方子、方名进行了删减实不当为今日法。而我们评价宋人校医书的得失功过,目的是为今天整理古医籍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51~52
(收稿日期:1998-05-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