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吴毓麟 朱美玲 朱明钦
单位:南京市鼓楼医院消化科(210008)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526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常见原因。1976~1997年我院共行纤维结肠镜检查5256例,其中50岁以下因便血而就诊者为515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515例中男303例,女212例;小于30岁146例,占28.35%。均应用Olympus各型纤维及电子肠镜作纤维结肠镜检查。除因结肠癌肠腔狭窄无法插入外,均到达盲肠,如有息肉均以电凝电切摘除,常规作活组织检查,诊断均以病理诊断为准。
二、结果:大肠息肉153例(29.7%),结肠癌43例(8.3%),溃疡性结肠炎41例(7.9%),出血性结肠炎40例(7.7%),内痔14例(2.7%),血管病变14例(2.7%),单纯性溃疡9例(1.7%),克隆氏病8例(1.5%),嗜酸性结肠炎8例(1.5%);其余尚有血吸虫5例,Peutz-Jkeghers(P-J)综合征4例,结肠憩室3例,盲肠结核3例、阿米巴1例,无明显病变169例(32.8%)。
, 百拇医药
讨论
一、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各种病因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比率尚无一致的结果,但多数认为幼年组息肉多见占95.6%,老年组肿瘤多见,中青年组以息肉和慢性结肠炎多见。本 组依次为大肠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为多见。
1.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胃肠道息肉以大肠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部分大肠息肉是属于肠粘膜的良性上皮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故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需要引起注意。本组息肉为最多见共153例,<30岁60例,≥30岁93例,分别占年龄组的42.0%和25.2%,说明<30岁的息肉所占比重较大。息肉的分布以左半结肠为多,单个息肉,单个部位多见。息肉的性质:增生性息肉88例,腺瘤49例,幼年息肉16例,P-J综合征4例,其中3例为一家兄妹3人。
2.大肠癌,本组43例,<30岁11例(7.3%),≥30岁为32例(8.7%)。分布以左半结肠为多34例占79.0%,而与老年人的右半结肠癌发生率较高不同。内镜下形态:狭窄性16例,肿块性27例。病理特征:腺癌32例,粘液腺癌5例,乳头腺癌5例,肝癌转移1例。。
, 百拇医药
3.炎症性肠病,本组49例,溃疡性结肠炎41例,克隆氏病8例。<30岁13例(8.7%)≥30岁28例(7.6%)。其发生率较老年组为高。左半结肠病变38例(92.7%);克隆氏病8例,男女各4例,均位于右半结肠。
4.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见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出血点及糜烂)40例,<30岁5例(3.3%),≥30岁35例(9.5%)。分布直肠、乙状结肠39例,降结肠1例。
5.结肠血管性病变14例,其中直肠7例,乙状结肠5例。表现为血管扩张1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
6.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9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溃疡,其中直肠6例,乙状结肠2例,横结肠1例。
二、结肠镜对病因诊断的评价
肠镜对大肠息肉、大肠癌,息肉是否癌变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组未发现明确病变的169例占32.6%,其中一种可能为病变浅表而检查时已自愈,故及时行纤维肠镜检查很有必要。发现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的285例,占发现病变的82.4%。故对于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先做乙状肠镜,因其简便,不需肠道准备,病人痛苦少,对及时作出诊断有很大帮助。, 百拇医药
单位:南京市鼓楼医院消化科(210008)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526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常见原因。1976~1997年我院共行纤维结肠镜检查5256例,其中50岁以下因便血而就诊者为515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515例中男303例,女212例;小于30岁146例,占28.35%。均应用Olympus各型纤维及电子肠镜作纤维结肠镜检查。除因结肠癌肠腔狭窄无法插入外,均到达盲肠,如有息肉均以电凝电切摘除,常规作活组织检查,诊断均以病理诊断为准。
二、结果:大肠息肉153例(29.7%),结肠癌43例(8.3%),溃疡性结肠炎41例(7.9%),出血性结肠炎40例(7.7%),内痔14例(2.7%),血管病变14例(2.7%),单纯性溃疡9例(1.7%),克隆氏病8例(1.5%),嗜酸性结肠炎8例(1.5%);其余尚有血吸虫5例,Peutz-Jkeghers(P-J)综合征4例,结肠憩室3例,盲肠结核3例、阿米巴1例,无明显病变169例(32.8%)。
, 百拇医药
讨论
一、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各种病因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比率尚无一致的结果,但多数认为幼年组息肉多见占95.6%,老年组肿瘤多见,中青年组以息肉和慢性结肠炎多见。本 组依次为大肠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为多见。
1.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胃肠道息肉以大肠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部分大肠息肉是属于肠粘膜的良性上皮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故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需要引起注意。本组息肉为最多见共153例,<30岁60例,≥30岁93例,分别占年龄组的42.0%和25.2%,说明<30岁的息肉所占比重较大。息肉的分布以左半结肠为多,单个息肉,单个部位多见。息肉的性质:增生性息肉88例,腺瘤49例,幼年息肉16例,P-J综合征4例,其中3例为一家兄妹3人。
2.大肠癌,本组43例,<30岁11例(7.3%),≥30岁为32例(8.7%)。分布以左半结肠为多34例占79.0%,而与老年人的右半结肠癌发生率较高不同。内镜下形态:狭窄性16例,肿块性27例。病理特征:腺癌32例,粘液腺癌5例,乳头腺癌5例,肝癌转移1例。。
, 百拇医药
3.炎症性肠病,本组49例,溃疡性结肠炎41例,克隆氏病8例。<30岁13例(8.7%)≥30岁28例(7.6%)。其发生率较老年组为高。左半结肠病变38例(92.7%);克隆氏病8例,男女各4例,均位于右半结肠。
4.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见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出血点及糜烂)40例,<30岁5例(3.3%),≥30岁35例(9.5%)。分布直肠、乙状结肠39例,降结肠1例。
5.结肠血管性病变14例,其中直肠7例,乙状结肠5例。表现为血管扩张1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
6.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9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溃疡,其中直肠6例,乙状结肠2例,横结肠1例。
二、结肠镜对病因诊断的评价
肠镜对大肠息肉、大肠癌,息肉是否癌变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组未发现明确病变的169例占32.6%,其中一种可能为病变浅表而检查时已自愈,故及时行纤维肠镜检查很有必要。发现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的285例,占发现病变的82.4%。故对于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先做乙状肠镜,因其简便,不需肠道准备,病人痛苦少,对及时作出诊断有很大帮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