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08894
希普欣致大疱性表皮松懈性皮炎型药疹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何晋涛 张钧

    单位:何晋涛(北京市第六医院内科 邮政编码 100007);张钧(北京市第六医院内科 邮政编码 100007)

    关键词:

    北京医学990433 患者,男,76岁。因乏力、纳差半年,加重伴头晕20天入院。实验室检查Cr 564μmoL/L,BUN 191.8mmol/L,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予非透析治疗。患者于1997年1月7日出现咳嗽,咯白粘痰。查体:体温36.8℃,双肺可闻散在干鸣音,心腹阴性,诊为肺部感染,予希普欣200mg静点,每日2次。患者于第一次静点后13小时双手及腋窝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并有破溃,破溃面露出真皮似Ⅱ°烫伤样,后在数小时内陆续于躯干皱褶部位、手足活动部位水疱集中出现,对称分布,水疱如豆及鸡蛋大小,基底不红。尼可征(+),口腔粘膜可见暗红色水疱。临床诊断:药物性皮疹(希普欣),大疱性表皮松懈性皮炎型。治疗:即停希普欣,予强的松20mg,tid,VitC0.2g tid,并用3%双氧水及雷硼锌软膏处理水疱破溃面。此后现出的水疱,尼可征(-)。3天后患者未再出现新的水疱,且无创面感染。1周后患者皮科情况稳定,强的松减量为10mg,tid。患者于1997年1月27日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讨 论

    患者使用希普欣(又名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前曾较长时间使用几种药物治疗,无不良反应,且与希普欣无配伍禁忌。使用希普欣13小时后在四肢躯干部突然出现大量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水疱,并可见破溃面显露真皮似Ⅱ°烫伤样,水疱尼可征(+),故诊为希普欣所致药疹。希普欣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对其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多数认为其有较好耐受性,临床使用中仅少数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头痛、荨麻疹、肝功增高等症状,大多轻微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希普欣致大疮性表皮松懈性皮炎型药疹尚未见报道。该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可因感染、出血、急性肾衰而死亡。我们提醒临床医师慎用喹诺酮类药物,并对其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判断、迅速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收稿日期:1997-03-18

    修回日期:1997-08-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