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09583
外伤性右面颊部异物1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张志鹏

    单位: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443001

    关键词:

    外伤性右面颊部异物1例

    外伤性右面颊部异物比较少见,我科于1998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

    患儿,男,6岁。于1998年11月15日因面部、右手炸伤伴出血3小时,收住我院外科。

    查体:右面颊部可见两个长约2cm伤口,呈“<”型,仅行清创缝合。右手拇指、食指开放性骨折行清创缝合,加石膏固定。并给予抗生素治疗。两周后右面部颊部明显肿胀,经我科会诊,考虑为右面颊部脓肿。于1998年12月1日转入我科。右面部B超显示:混合性包块,可能为脓肿。于12月4日、7日分别抽出血水样液体20ml、10ml,肿胀未明显消退。考虑可能损伤腮腺导管,于12月10日行腮腺碘油造影示:腮腺导管末端显影,颊间隙形成碘油池,右腮腺导管损伤可能性大。于12月15日在肿胀区抽出脓液20ml。在加大抗生素剂量后,肿胀逐渐消退,而形成一硬结,呈长椭圆形,轻压痛,不能移动。于12月21日行右下颌骨X线正侧位片,示:碘油池存在、异物不明显,用针穿刺硬结可触及一硬物,表面粗糙,并发出磨砂样声音。诊断为颌面异物。又行颌面CT检查结果:右面颊部异物、不排除碘油池存在。拟手术取出异物,因家长不同意手术,于1999年1月1日出院。出院后两个月,右面颊部再发肿胀,再次来院行脓肿切排时,取出一椭圆形、大小约4cm×2cm×2cm的石块、灰褐色,重约80g。伤口经换药半月而愈合。随访,无特殊不适。

    2 讨论

    本例经腮腺碘油造影、X线、CT检查均未能确定异物存在,可能是碘油正好注入异物周围,因碘油与异物密度基本一致,导致X线、CT片上难以分辨。对这类面颊部外伤患者清创时应尽可能仔细地探查创口,不应简单地缝合,以免遗留异物,造成反复感染加重面部损伤。手术取出异物,首先要考虑颜面美观,其次要注意不损伤面神经。原则是能经口内取出者尽可能经口内取出,操作应仔细、轻柔避免损伤面神经。

    (本文承本院口腔科刘开金副主任医师指导,谨此致谢。)

    (1999-07-2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