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2092
针刺列缺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 彦 周红海 黄而泓 覃德蓉

    单位:广西中医学校(南宁 530001);广西南宁红十字会医院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40 笔者曾在临床上采用针刺列缺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住院病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30岁以下47例,30岁以上11例;病程最短8h,最长3天;初产妇49例,经产妇9例;剖宫产8例;行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缝合术50例;插导管尿1次20例,2次12例,3次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产科学》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列缺,配穴取三阴交、足三里。每次施术只取一侧列缺、足三里,对侧三阴交。
, 百拇医药
    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列缺穴沿皮下斜向肘部刺入0.2~0.3寸,三阴交、足三里垂直针刺0.8~1.2寸。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列缺穴毫针的操作拇指用稍缓而重的力量向前捻针,并轻微向下按,然后轻轻向后捻并稍稍向上提,如此一紧一松,整个过程中针尖保持在原深度不变,由针带动局部软组织产生牵滞感,促进气的传导,以气感传到肘、膝关节附近为佳。足三里,三阴交行重按轻提补法九下,使气感传至膝关节附近,然后于列缺、三阴交接G6850Ⅱ型多功能治疗仪,用连续波,刺激强度的患者刚有感觉为好,足三里每5min行补法1次,并加清艾条灸,以患者有温感循经传导为最佳,留针20min。

    1.3 疗效标准 (自拟)显效:针灸1次后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可自主排尿;有效:经2~3次针灸治疗后能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无效:经3次以上针灸治疗,仍有不能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2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显效4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显效46例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6例,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缝合术40例。有效9例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3例;剖宫产2例,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缝合术7例。无效3例均为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缝合术的年龄偏高的初产妇。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2岁。1992年5月4日入院。剖宫产术后小便不通2天。患者孕41周,因胎儿窘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出1女婴,术后2天,小便一直不能自解,需每天插导尿管导尿,方能缓解,5月6日,患者仍觉手术刀口稍痛,小腹胀,有尿意而无法自解,要求针灸治疗。体查:膀胱区叩诊浊音,扪见膀胱充盈,神疲体倦,刀口无红肿,舌质淡舌苔薄白,有齿印,脉沉、稍弦。诊断:产后尿潴留。按上述针灸治疗1次,出针后10min即能自解小便约500ml。出院后随访3周,均能自行排尿。

    4 讨论与体会
, 百拇医药
    产后尿潴留原因主要为:①妊娠期膀胱紧张度降低,产后腹肌松弛,膀胱逼尿肌无力。②产程延长,膀胱受压牵拉过久,急性尿潴留不能及时处理,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排尿反射消失。③会阴切口缝合部疼痛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④在分娩时应用腰麻、鞍麻、硬膜外麻醉等使支配膀胱体及膀胱颈的神经受到影响,恢复时间存在差异,兴奋不协调。⑤精神紧张等[1]

    中医认为,本症属“癃闭”范畴。患者多因素体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耗气伤血,脾肺气虚,而致小便不利;又可因元气素虚,产时复伤气血,以致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职,治之当以补益肺、脾、肾之气,调节与水液运化失常的脏腑经络为原则[2~4]

    针刺治疗本病效果较好,治疗多取曲骨、中极、关元、气海、会阴、三阴交、中膂俞、利尿穴等,虽然疗效亦佳,但有的取穴较多,有的集中在腹部,有的需特殊体位,对产妇,特别是剖宫产,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会产生不适和恐惧感,甚至影响到手术切口,加重保护性痉挛[6]。因此选取四肢的有效穴位较为妥当。
, 百拇医药
    肺主气、主行水,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所以治本症需先考虑肺经之穴。针刺手太阴络穴列缺,可以益气宣肺,“开魄门,洁净府”,提高肺通调水道、疏理津液之功,奏提壶揭盖、疏泄下焦之效;而且,列缺穴又是八脉交会中通任脉的穴位,既可治手太阴阳明之病,又可疗任脉之疾。任脉“总任诸阴”起于胞中,主胞胎不和,小便不利,妇人阴血亏虚等症[7]。使用列缺通三经之气,使肺气得益,肃降和顺,妇人气血调和,津液气化正常。早在《针灸大全》中即有列缺治小便不利的记载。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列缺穴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泌尿系统的尿液形成和排泄[5],故优先选用它治疗本症是合理的。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合之穴,有疏泄、开阖、益阴和血,调节下焦气化的功能,是《千金方》推崇的治疗下腹部各症的妙穴。实验研究发现,针刺三阴交对膀胱逼尿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升高腹压,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调节各相关神经促进排尿反射,降低膀胱顺应性[5,8]。故选一穴而通三经,达到补肾精,健脾生血,疏肝行气,促进膀胱气化而利小便的目的。
, 百拇医药
    《灵枢、五邪篇》早已记载“阴阳有不足…皆调三里”。足三里补后天之本而调先天之亏虚,弥补妇人产后气血亏损。现代研究认为,足三里对人体血液的生成,循环系统的改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加;抗炎因子释放,大脑脊髓释放各种镇痛物质、神经递质,还可以与其它穴位配合兴奋被麻醉的神经系统[5]。因此,虽然足三里并不对泌尿系统起直接的作用,但其解痉镇痛,促进循环,提高机体被麻醉神经的兴奋性和自身调节的功效,对尿潴留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三穴配用穴精简、方便、效果显著。针对病因、病机,再选用适当的针灸法,对疗效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产妇对疼痛心存余悸,为了不增强精神紧张,引起排尿更加困难,先用和缓的平补平泄法,镇静安神以候气,再用捻转提按等较重的手法加强气感,催气行经,以至病所,配合和缓的电刺激及艾灸足三里可加大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共达行水利尿,祛除癃闭之功。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35

    2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14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4 扬长林.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3

    5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8

    6 何子强,唐丽蓉.产后尿潴留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评述.针灸临床杂志,1995;11(4):42

    7 李鼎.经络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59

    8 施承中,马小兵,黄显华,等.针刺对膀胱储尿期动力学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1;7(3):5

    (1999-02-0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