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及治疗近况
作者:肖胜雄
单位:广西百色市中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3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自1983年Marshall等首先报道从胃炎、胃溃疡病人胃粘膜分离出来后,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业已证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起重要作用。近几年来,HP相关性胃癌(GC)、胃淋巴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等正在研究中。1996年WHO正式宣布HP是人类五大致癌因子之一[1]。现将近年来的HP相关性胃病综述如下:
1 HP与十二指肠溃疡(Du)
D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Du患者HP感染率高达95%以上[2],然而人类广泛感染HP仅有10%左右的人群发生Du[3]。在发达国家Du发病率高,而HP感染则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Du男性多于女性,而HP感染无性别差异。从流行病学看,Du普遍伴有HP感染,但Du发病率不与HP感染平行。治疗Du仍以抑酸药为主导,同时兼顾根治HP可显著降低复发[4]。
, http://www.100md.com
HP含有鞭毛、尿素酶、热休克蛋白、氧自由基、细胞因子、VacA、CagaA、picA及picB等多种毒力因子[5]。HP感染胃部后可使胃窦部粘膜G细胞、D细胞的功能失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生长抑素分泌减少,因而胃酸分泌增加,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大,同时抑制十二指肠HCO-3分泌,因而共同造成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导致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6]。
2 HP与胃溃疡(Gu)
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服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是诱发Gu病的两大因素,NSAID所致胃粘膜上皮层出血、糜烂、溃疡形成,无HP相关感染的炎症细胞浸润。Gu感染率显著低于Du,但HP根治后,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胃组织学明显好转。Sung[7]报道对85例Gu HP阳性患者分组治疗,一组用抗生素:次碳酸铋120mg、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服4次,疗程1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d,口服,疗程4周。用药后5周复查,结果两组HP根除率为91.1%、12.2%,溃疡愈合率84.4%、72.5%。治疗1年后复查,复发率为4.5%、52.2%。
, 百拇医药
3 HP与相关性胃炎
胃炎病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糜烂性胃炎乃应激病变或非类固醇抗炎药所致[4]。国外大量资料证明HP同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胃炎90%以上有HP感染,用药根除HP后,胃炎的组织学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可以逆转,再次感染HP,炎症改变再次出现。新近研究HP感染引起的胃炎类型和转归有很大差异。其机理可能和宿主情况及HP菌株毒力不同相关。高酸分泌的人群,HP多定植在胃窦部,引起弥漫性胃窦胃炎,这类人群常伴有十二指肠粘膜胃上皮化生,异位于十二指肠的胃上皮亦成HP寄居场所,HP感染破坏粘膜屏障,是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原因;低胃酸分泌人群,HP常寄居于全胃,引起全胃浅表炎症,以后可发展成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这类病人易发生胃溃疡和胃癌[8]。
4 HP与胃癌(GC)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虽然不能肯定两者因果关系,但越来越多资料支持HP在GC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今后GC的可能性大。大量资料分析表明年青人HP感染GC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4.2倍。不同地区的调查表明,GC死亡率由低到高的地区,HP感染率也由6.3%上升到96%[9]。胡品津[10]认为HP通过启动慢性胃炎的发生,在GC起关键作用,但需要其他促癌因素参与。HP引起GC确切机理,目前普遍接受HP感染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这样一系列过程。覃江[9]认为GC的发生是内、外环境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突变的结果。HP是促使GC发生的其中一个协同因子,HP感染作为间接因素参与GC形成的初级阶段。从HP感染到GC形成需要漫长时间。此外,GC的发生还与高盐、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低抗氧剂摄入等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进展,HP感染与GC关系有待继续研究。
, http://www.100md.com
5 HP与胃淋巴瘤[11]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危险性,60%非何杰金淋巴瘤是由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发展而来。Parsonnet在高发区对230593名健康体检者收集保留血清标本,并追踪监测肿瘤发生。结果33例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人在血清收集平均14年发病,与134例对照组对比,胃淋巴瘤病人HP感染明显增多,证明胃非何杰金淋巴瘤与HP感染相关。
6 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4]
NU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已肯定HP感染与慢性非特异性胃炎相关,但HP与NUD仍缺乏相关证据。Berreson对309例NUD和310例无症状对照组研究,检出HP阳性率在胃组织学慢性胃炎与正常胃窦粘膜组分别为70%、3%,而NaD与无症状组则无差异。
, 百拇医药
7 HP感染诊断[1]
7.1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测检出率高、结果可靠,将胃粘膜组织涂片,用革兰氏或其他方法染色,凭借HP形态及胃粘膜分布特征,可对病例诊断。
7.2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方法可靠,被视为验证其他试验的“金标准”。将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对指导治疗很有价值。患者术前应禁用抗生素,标本在2h内接种。
7.3 呼吸试验 口服同位素C13C14标记尿素溶液,如有感染,尿素被分解产生有同位素标记CO2从肺部呼出,收集标本后用相应仪器检查。C14有放射性,不适于孕妇及儿童检查。
7.4 免疫学检查 目前已有多种血清检测HP感染与研究,主要有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公认后二种优于前述各法。敏感性接近100%,特别适应流行病学调查。
, 百拇医药
7.5 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 其优点简易、快速,但有赖于大量活菌的存在,且化学试剂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7.6 聚合酶链反应 是近年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检出少于0.1pg的DNA以及球形静息菌株。可扩大到胃液、唾液、牙菌斑及粪便。还可以从石蜡包埋的组织中检测HP。
8 HP治疗
抗HP治疗方案很多,所报道HP清除率参差不齐。1996年国际幽门螺杆菌会议提出HP治疗方案目标是:治愈率>90%、疗程1周、副作用小于5%、同时抗药性产生率低。目前根治HP主要有:①以铋剂为基础三联治疗;②以质子泵为基础三联或四联方案。HP根除定义标准是:在停药治疗28天后,至少取胃窦部2块组织活检,组织培养及染色物HP阴性,治疗结束后3~6个月后系列滴度持续下降也是被根除证据[13]。HP居住在胃窦部深层粘液腺内,治疗必须考虑药物能否透过粘液层及有效浓度、耐酸、易于吸收。四环素、羟氨苄青霉素及硝基咪唑能分泌到胃液中有效浓度,胶态次枸橼酸铋(CBS)能透过粘液层抑制HP并保护细胞促进溃疡愈合,甲硝唑主要用于厌氧菌和肠道寄生虫,克红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脂药物,体外HP极敏感,然而由于受胃酸影响疗效不理想。这些药单用HP根除率只有10%~20%,二联为20%~50%,而三联根除率可达85%以上[14]。1990年9届世界胃肠会议推荐以铋剂(CBS)为中心三联治疗方案,加甲硝唑及羟氨苄青霉素,疗程2周。HP对甲硝唑耐药菌株增多,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对于某些耐药或过敏者,有人提出其他方案:CBS+甲硝唑+强力霉素,连用4周,或呋喃唑酮+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连用5天。由于三联治疗副作用多及耐药,近年来提倡用洛赛克20mg,每日2次加羟氨苄青霉素1g,每日2次,疗程2周。此方案在1994年10届世界胃肠病会议得到肯定并推荐。羟氨苄青霉素单用HP清除率为30%,与洛赛克合用可达80%。这是洛赛克使胃酸变中性,使抗生素有效发挥作用。三联方案中,梁飞[15]报道,用洛赛克20mg,日2次,羟氨苄青霉素1g及甲硝唑0.4,日2次,连服2周,HP根除率93.1%,溃疡愈合率96.6%。在抗药菌株治疗中,若三联失败,可用四联或调整有效抗生素。大剂量羟氨苄青霉素与洛赛克、或克红霉素与洛赛克联合应用,也可作根除候选方案[13]。聂玉强[16]报道采用四联治疗42例HP阳性患者,用胶态次枸橼酸铋120mg、阿莫西林250mg、甲硝唑200mg,每日4次,洛赛克20mg,每日2次连用2周,HP根除率达91%,溃疡愈合率95%。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治疗:国人报道公英、甘草、大黄等有杀灭HP作用[17]。李琼莲[18]报道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雷尼地丁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80例,结果总有效率97.5%。
根除HP后,不仅加速了消化性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还可以长期缓解症状。由于HP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尽管人们在治疗上作出了大量工作,要彻底清除HP仍很困难。主要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但同时可以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及耐药等问题。随着对HP研究深入,寻找筛选新的安全有效的新药,包括中草药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开展其他防治措施,从免疫学方面研究HP疫苗,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制各种减毒菌株与HP致病菌竞争,各种有效IgA进行被动免疫,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宝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意义.中级医刊,1997;32(6):28
, 百拇医药
2 Tytgat GNJ, Axon ATR, Dixon MF,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cause agent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working Party Report of the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26~31 1990, Sydney, Australia.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ications,1990:36
3 Tytgat GNJ, Noach LA, Rauws EAJ.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duodenal ulcerdisease. Gastroenterol Clin NAm,1993;22:127
4 张选场,朱宜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的现状.湖南医学,1996;13(4):198
, http://www.100md.com
5 Peek RM, Blaser MJ. Pathophys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s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Am J Med,1997;102:200
6 Tytgat G. Peptic ulcer disease: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 European J Clin Research,1997;(9):91
7 程清奇,摘.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的抗菌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6):261
8 李瑜元.慢性胃炎病因学的新进展.新医学,1998;29(5):230
9 覃江.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1998;20(4):614
, 百拇医药
10 胡品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山医科大学,1993;14(3):161
11 梁安定.幽门螺杆菌与胃淋巴瘤.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8
12 黄家清,袁世珍.1996年国际幽门螺杆菌会议简介.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11):461
13 蔡中起,曹更福,杨海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现状.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5):207
14 于皆平,陈建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级医刊,1995;30(2):3
15 梁飞.联合治疗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1周疗效观察.江苏医学,1998;24(5):361
16 聂玉强,李瑜元,吴惠生,等.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新医学,1998;29(2):72
17 黄雅慧.中医学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对策.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3):178
18 李琼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广西医学,1998;20(5):918
(1999-01-13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百色市中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3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自1983年Marshall等首先报道从胃炎、胃溃疡病人胃粘膜分离出来后,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业已证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起重要作用。近几年来,HP相关性胃癌(GC)、胃淋巴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等正在研究中。1996年WHO正式宣布HP是人类五大致癌因子之一[1]。现将近年来的HP相关性胃病综述如下:
1 HP与十二指肠溃疡(Du)
D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Du患者HP感染率高达95%以上[2],然而人类广泛感染HP仅有10%左右的人群发生Du[3]。在发达国家Du发病率高,而HP感染则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Du男性多于女性,而HP感染无性别差异。从流行病学看,Du普遍伴有HP感染,但Du发病率不与HP感染平行。治疗Du仍以抑酸药为主导,同时兼顾根治HP可显著降低复发[4]。
, http://www.100md.com
HP含有鞭毛、尿素酶、热休克蛋白、氧自由基、细胞因子、VacA、CagaA、picA及picB等多种毒力因子[5]。HP感染胃部后可使胃窦部粘膜G细胞、D细胞的功能失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生长抑素分泌减少,因而胃酸分泌增加,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大,同时抑制十二指肠HCO-3分泌,因而共同造成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导致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6]。
2 HP与胃溃疡(Gu)
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服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是诱发Gu病的两大因素,NSAID所致胃粘膜上皮层出血、糜烂、溃疡形成,无HP相关感染的炎症细胞浸润。Gu感染率显著低于Du,但HP根治后,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胃组织学明显好转。Sung[7]报道对85例Gu HP阳性患者分组治疗,一组用抗生素:次碳酸铋120mg、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服4次,疗程1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d,口服,疗程4周。用药后5周复查,结果两组HP根除率为91.1%、12.2%,溃疡愈合率84.4%、72.5%。治疗1年后复查,复发率为4.5%、52.2%。
, 百拇医药
3 HP与相关性胃炎
胃炎病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糜烂性胃炎乃应激病变或非类固醇抗炎药所致[4]。国外大量资料证明HP同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胃炎90%以上有HP感染,用药根除HP后,胃炎的组织学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可以逆转,再次感染HP,炎症改变再次出现。新近研究HP感染引起的胃炎类型和转归有很大差异。其机理可能和宿主情况及HP菌株毒力不同相关。高酸分泌的人群,HP多定植在胃窦部,引起弥漫性胃窦胃炎,这类人群常伴有十二指肠粘膜胃上皮化生,异位于十二指肠的胃上皮亦成HP寄居场所,HP感染破坏粘膜屏障,是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原因;低胃酸分泌人群,HP常寄居于全胃,引起全胃浅表炎症,以后可发展成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这类病人易发生胃溃疡和胃癌[8]。
4 HP与胃癌(GC)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虽然不能肯定两者因果关系,但越来越多资料支持HP在GC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今后GC的可能性大。大量资料分析表明年青人HP感染GC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4.2倍。不同地区的调查表明,GC死亡率由低到高的地区,HP感染率也由6.3%上升到96%[9]。胡品津[10]认为HP通过启动慢性胃炎的发生,在GC起关键作用,但需要其他促癌因素参与。HP引起GC确切机理,目前普遍接受HP感染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这样一系列过程。覃江[9]认为GC的发生是内、外环境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突变的结果。HP是促使GC发生的其中一个协同因子,HP感染作为间接因素参与GC形成的初级阶段。从HP感染到GC形成需要漫长时间。此外,GC的发生还与高盐、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低抗氧剂摄入等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进展,HP感染与GC关系有待继续研究。
, http://www.100md.com
5 HP与胃淋巴瘤[11]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危险性,60%非何杰金淋巴瘤是由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发展而来。Parsonnet在高发区对230593名健康体检者收集保留血清标本,并追踪监测肿瘤发生。结果33例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人在血清收集平均14年发病,与134例对照组对比,胃淋巴瘤病人HP感染明显增多,证明胃非何杰金淋巴瘤与HP感染相关。
6 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4]
NU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已肯定HP感染与慢性非特异性胃炎相关,但HP与NUD仍缺乏相关证据。Berreson对309例NUD和310例无症状对照组研究,检出HP阳性率在胃组织学慢性胃炎与正常胃窦粘膜组分别为70%、3%,而NaD与无症状组则无差异。
, 百拇医药
7 HP感染诊断[1]
7.1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测检出率高、结果可靠,将胃粘膜组织涂片,用革兰氏或其他方法染色,凭借HP形态及胃粘膜分布特征,可对病例诊断。
7.2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方法可靠,被视为验证其他试验的“金标准”。将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对指导治疗很有价值。患者术前应禁用抗生素,标本在2h内接种。
7.3 呼吸试验 口服同位素C13C14标记尿素溶液,如有感染,尿素被分解产生有同位素标记CO2从肺部呼出,收集标本后用相应仪器检查。C14有放射性,不适于孕妇及儿童检查。
7.4 免疫学检查 目前已有多种血清检测HP感染与研究,主要有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公认后二种优于前述各法。敏感性接近100%,特别适应流行病学调查。
, 百拇医药
7.5 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 其优点简易、快速,但有赖于大量活菌的存在,且化学试剂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7.6 聚合酶链反应 是近年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检出少于0.1pg的DNA以及球形静息菌株。可扩大到胃液、唾液、牙菌斑及粪便。还可以从石蜡包埋的组织中检测HP。
8 HP治疗
抗HP治疗方案很多,所报道HP清除率参差不齐。1996年国际幽门螺杆菌会议提出HP治疗方案目标是:治愈率>90%、疗程1周、副作用小于5%、同时抗药性产生率低。目前根治HP主要有:①以铋剂为基础三联治疗;②以质子泵为基础三联或四联方案。HP根除定义标准是:在停药治疗28天后,至少取胃窦部2块组织活检,组织培养及染色物HP阴性,治疗结束后3~6个月后系列滴度持续下降也是被根除证据[13]。HP居住在胃窦部深层粘液腺内,治疗必须考虑药物能否透过粘液层及有效浓度、耐酸、易于吸收。四环素、羟氨苄青霉素及硝基咪唑能分泌到胃液中有效浓度,胶态次枸橼酸铋(CBS)能透过粘液层抑制HP并保护细胞促进溃疡愈合,甲硝唑主要用于厌氧菌和肠道寄生虫,克红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脂药物,体外HP极敏感,然而由于受胃酸影响疗效不理想。这些药单用HP根除率只有10%~20%,二联为20%~50%,而三联根除率可达85%以上[14]。1990年9届世界胃肠会议推荐以铋剂(CBS)为中心三联治疗方案,加甲硝唑及羟氨苄青霉素,疗程2周。HP对甲硝唑耐药菌株增多,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对于某些耐药或过敏者,有人提出其他方案:CBS+甲硝唑+强力霉素,连用4周,或呋喃唑酮+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连用5天。由于三联治疗副作用多及耐药,近年来提倡用洛赛克20mg,每日2次加羟氨苄青霉素1g,每日2次,疗程2周。此方案在1994年10届世界胃肠病会议得到肯定并推荐。羟氨苄青霉素单用HP清除率为30%,与洛赛克合用可达80%。这是洛赛克使胃酸变中性,使抗生素有效发挥作用。三联方案中,梁飞[15]报道,用洛赛克20mg,日2次,羟氨苄青霉素1g及甲硝唑0.4,日2次,连服2周,HP根除率93.1%,溃疡愈合率96.6%。在抗药菌株治疗中,若三联失败,可用四联或调整有效抗生素。大剂量羟氨苄青霉素与洛赛克、或克红霉素与洛赛克联合应用,也可作根除候选方案[13]。聂玉强[16]报道采用四联治疗42例HP阳性患者,用胶态次枸橼酸铋120mg、阿莫西林250mg、甲硝唑200mg,每日4次,洛赛克20mg,每日2次连用2周,HP根除率达91%,溃疡愈合率95%。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治疗:国人报道公英、甘草、大黄等有杀灭HP作用[17]。李琼莲[18]报道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雷尼地丁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80例,结果总有效率97.5%。
根除HP后,不仅加速了消化性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还可以长期缓解症状。由于HP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尽管人们在治疗上作出了大量工作,要彻底清除HP仍很困难。主要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但同时可以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及耐药等问题。随着对HP研究深入,寻找筛选新的安全有效的新药,包括中草药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开展其他防治措施,从免疫学方面研究HP疫苗,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制各种减毒菌株与HP致病菌竞争,各种有效IgA进行被动免疫,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宝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意义.中级医刊,1997;32(6):28
, 百拇医药
2 Tytgat GNJ, Axon ATR, Dixon MF,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cause agent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working Party Report of the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26~31 1990, Sydney, Australia.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ications,1990:36
3 Tytgat GNJ, Noach LA, Rauws EAJ.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duodenal ulcerdisease. Gastroenterol Clin NAm,1993;22:127
4 张选场,朱宜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的现状.湖南医学,1996;13(4):198
, http://www.100md.com
5 Peek RM, Blaser MJ. Pathophys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s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Am J Med,1997;102:200
6 Tytgat G. Peptic ulcer disease: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 European J Clin Research,1997;(9):91
7 程清奇,摘.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的抗菌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6):261
8 李瑜元.慢性胃炎病因学的新进展.新医学,1998;29(5):230
9 覃江.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1998;20(4):614
, 百拇医药
10 胡品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山医科大学,1993;14(3):161
11 梁安定.幽门螺杆菌与胃淋巴瘤.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8
12 黄家清,袁世珍.1996年国际幽门螺杆菌会议简介.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11):461
13 蔡中起,曹更福,杨海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现状.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5):207
14 于皆平,陈建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级医刊,1995;30(2):3
15 梁飞.联合治疗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1周疗效观察.江苏医学,1998;24(5):361
16 聂玉强,李瑜元,吴惠生,等.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新医学,1998;29(2):72
17 黄雅慧.中医学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对策.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3):178
18 李琼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广西医学,1998;20(5):918
(1999-01-1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