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测定二点法与终点法的比较江苏省镇江医学院临床检验教研室
作者:胡嘉波
单位:胡嘉波 (镇江 21200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14 肌酐测定目前已在Jaffe反应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测定方法,目的是尽量减少蛋白和假肌酐等干扰物质的影响。常规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去蛋白终点法[1]和不去蛋白的动力学测定法。由于肌酐与苦味酸反应不成直线关系,所以我们选择二点法测定肌酐,现就两法作一比较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721分光光度计。Selectra自动生成分析仪。8840μmol/L肌酐标准液、884μmol/L肌酐标准液。
1.2 方法 去蛋白终点法[1]。动力学二点法。
, 百拇医药
1.3 方法参数 Selectra测定标本15μl,试剂300μl,第一点32s,第二点72s,波长520nm,温度37℃。
1.4 试剂 10%NaOH∶饱和苦味酸∶蒸馏水为1∶5∶8体积比配制、混匀即可,该试剂于室温可稳定15天。
2 结果
2.1 线性关系 将8840μmol/L肌酐标准液精确稀释成88.4,176.8,265.2,353.6,442,530.4,707.2,884,160.8,1326,1768μmol/L的肌酐应用液。由终点法则定各浓度吸光度A值(测定管—空白管)及二点法测定各浓度△A值。由A值和△A值为纵坐标,由肌酐浓度为横坐标作线性关系图1和图2。
2.2 重复性试验 取两份混和血清,分别以终点法和二点法测定20次,测得去蛋白终点的CV为22.7%,二点法的CV为1.6%。
, http://www.100md.com
2.3 回收试验 取两份混和血清,以去蛋白终点法和二点法作回收试验、结果见表1示:两法准确度均很好。
图1 终点法线性关系
图2 二点法线性关系
表1 两法回收试验 2ml
血清
加入物
加入浓度μmol/L
测得浓度μmol/L
回收率(%)
, http://www.100md.com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0.2mlDW
0.2mlDW
-
-
234.67
, 百拇医药
82.0
(0.2ml44.2μmol/L)/(肌酐液)
(0.2ml322.25μmol/L)/(肌酐液)
40.2
29.3
273.54
110.56
95.7
97.5
(0.2ml868μmol/L)/(肌酐液)
(0.2ml643.5μmol/L)/(肌酐液)
, http://www.100md.com
78.9
58.5
311.28
138.69
97.1
96.7
平均回收率(%)
96.9
97.1
2.4 相关性测定 取11份不同血清分别以终点法和二点法测肌酐值。见表2。表2 相关性测定 N(终点法)μmol/L(二点法)μmol/L
, 百拇医药
回归方程
11
74.28
74.55
y=0.932x+5.02
t=0.51,P>0.5,r=0986
3 讨论
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精密度、准确性两法都很好,而二点法线性范围比终点法宽,且操作简便,试剂、标本用量少。在最初的30s内苦味酸与各种呈色团反应,约70s后与丙酮酸等慢反应物质反应。在30s至70s的时间内肌酐只与苦味酸反应,因此二点法又减少了做肌酐对测定的影响,增强了特异性。而去蛋白终点法相对受假肌酐影响颇大,高胆红素对二点法测定肌酐影响甚大,排除方法主要有Fe3+氧化法[2]和NaOH转化法[3]。总之,在肌酐测定中,二点法明显优于终点法。
参考文献1 金有余,郑铁生,主编.临床生化检验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265
2 汪俊军,庄一义,刘海萍.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肌酐时胆红素的干扰作用.临床检验杂志,1990;8(3):131
3 彭世国,胡定远.动力学测定肌酐时利用NaOH消除胆红素的干扰.临床检验杂志,1992;10(3):149
(1998-07-23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胡嘉波 (镇江 21200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14 肌酐测定目前已在Jaffe反应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测定方法,目的是尽量减少蛋白和假肌酐等干扰物质的影响。常规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去蛋白终点法[1]和不去蛋白的动力学测定法。由于肌酐与苦味酸反应不成直线关系,所以我们选择二点法测定肌酐,现就两法作一比较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721分光光度计。Selectra自动生成分析仪。8840μmol/L肌酐标准液、884μmol/L肌酐标准液。
1.2 方法 去蛋白终点法[1]。动力学二点法。
, 百拇医药
1.3 方法参数 Selectra测定标本15μl,试剂300μl,第一点32s,第二点72s,波长520nm,温度37℃。
1.4 试剂 10%NaOH∶饱和苦味酸∶蒸馏水为1∶5∶8体积比配制、混匀即可,该试剂于室温可稳定15天。
2 结果
2.1 线性关系 将8840μmol/L肌酐标准液精确稀释成88.4,176.8,265.2,353.6,442,530.4,707.2,884,160.8,1326,1768μmol/L的肌酐应用液。由终点法则定各浓度吸光度A值(测定管—空白管)及二点法测定各浓度△A值。由A值和△A值为纵坐标,由肌酐浓度为横坐标作线性关系图1和图2。
2.2 重复性试验 取两份混和血清,分别以终点法和二点法测定20次,测得去蛋白终点的CV为22.7%,二点法的CV为1.6%。
, http://www.100md.com
2.3 回收试验 取两份混和血清,以去蛋白终点法和二点法作回收试验、结果见表1示:两法准确度均很好。
图1 终点法线性关系
图2 二点法线性关系
表1 两法回收试验 2ml
血清
加入物
加入浓度μmol/L
测得浓度μmol/L
回收率(%)
, http://www.100md.com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终点法
二点法
0.2mlDW
0.2mlDW
-
-
234.67
, 百拇医药
82.0
(0.2ml44.2μmol/L)/(肌酐液)
(0.2ml322.25μmol/L)/(肌酐液)
40.2
29.3
273.54
110.56
95.7
97.5
(0.2ml868μmol/L)/(肌酐液)
(0.2ml643.5μmol/L)/(肌酐液)
, http://www.100md.com
78.9
58.5
311.28
138.69
97.1
96.7
平均回收率(%)
96.9
97.1
2.4 相关性测定 取11份不同血清分别以终点法和二点法测肌酐值。见表2。表2 相关性测定 N(终点法)μmol/L(二点法)μmol/L
, 百拇医药
回归方程
11
74.28
74.55
y=0.932x+5.02
t=0.51,P>0.5,r=0986
3 讨论
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精密度、准确性两法都很好,而二点法线性范围比终点法宽,且操作简便,试剂、标本用量少。在最初的30s内苦味酸与各种呈色团反应,约70s后与丙酮酸等慢反应物质反应。在30s至70s的时间内肌酐只与苦味酸反应,因此二点法又减少了做肌酐对测定的影响,增强了特异性。而去蛋白终点法相对受假肌酐影响颇大,高胆红素对二点法测定肌酐影响甚大,排除方法主要有Fe3+氧化法[2]和NaOH转化法[3]。总之,在肌酐测定中,二点法明显优于终点法。
参考文献1 金有余,郑铁生,主编.临床生化检验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265
2 汪俊军,庄一义,刘海萍.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肌酐时胆红素的干扰作用.临床检验杂志,1990;8(3):131
3 彭世国,胡定远.动力学测定肌酐时利用NaOH消除胆红素的干扰.临床检验杂志,1992;10(3):149
(1998-07-2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