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3521
横形小切口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马宏民 刘彩光 段隆平

    单位:广州市妇婴医院外科(510180)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横形切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990442 分类号 R656.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作者于1989年10月~1997年2月采用横形小切口法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4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1个月~9岁,<1岁4例,1~3岁79例,4~6岁37例,<7岁14例,平均3.1岁,其中右侧76例(56.72%),左侧46例(34.33%),双侧12例(8.95%),均为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术前先用小指从阴囊部皮肤经外环入腹股沟用指尖探得内环后,于内环体表投影处沿皮纹方向取横形切口,长约1.0~1.5cm,切开皮肤、浅筋膜,沿纤维方向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小拉钩牵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用蚊式钳轻轻交替分开菲薄的提睾肌及其筋膜后,显露疝囊,常规横断并高位结扎疝囊,残端要求回缩至内环之上,疝囊远端边缘止血后不作特殊处理,逐层缝合切口。术中关键一是确定内环位置,使切口位于内环投影处,距内环最近,从而使小切口也可充分暴露,易于寻找疝囊;二是找寻疝囊时应用蚊式钳交替钝性分离,避免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以及精索内血管和输精管。

    1.3 结果

    134例均痊愈,89例得到随诊,随诊期限最短4个月,最长8年,未见疝复发及睾丸移位、睾丸萎缩等。

    2 讨论

    腹股沟斜疝手术多取腹股沟韧带上方与之平行的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中点至耻骨棘[1],一般长约3.0~5.0cm,其优点是暴露良好,修补方便。由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多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而非因肌肉薄弱或缺损,实际手术方法只是做疝囊高位结扎,而不需特殊修补[1~3],并且小儿腹股沟管短而直,外环和内环接近,年龄较小之患儿不切开外环也可高位结扎疝囊[2],因而传统切口相对小儿来说损伤较大。作者采用横形小切口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只要部位正确,疝囊容易找到,可直达内环部,使手术创伤达最小,术后痛苦少,恢复快,无需住院,麻醉清醒后便可回家,降低了治疗费用,家长容易接受,并且切口顺皮纹方向,切口张力小,切口疤痕纤细,外观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贵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3

    2 童尔昌,季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98~105

    3 张金哲.小儿外科门诊常见病的诊治.普外临床,1987;2(4):250

    1998-09-26收稿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