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5780
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曾银英 黄海燕

    单位:(曾银英)广东农垦中心医院,湛江 524002;(黄海燕)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湛江 524003

    关键词: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449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1],但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意识还不够,因而临床诊断的漏误诊率较高。本文对6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B超检查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年龄 本组子宫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60例,患者年龄35~50岁,其中40~49岁48例,占80%。

    1.2 生育史与宫腔手术史 60例均为已产妇,有40例分娩2次以上,人工流产1~4次者30例(50%),5例曾做过诊刮术,17例曾有上/取环史,8例曾做过剖宫产术。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表现 60例患者中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37例,占61.7%;不规则阴道流血3例,占5.0%;继发性痛经者37例,占61.7%;继发不孕2例,占3.3%;以盆腔包块为主诉者10例,占16.7%。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者50例,绝大部分患者下腹部可扪及硬结或局部突出增大,子宫正常大小者10例。

    1.4 术前临床诊断 子宫腺肌病13例,子宫肌瘤4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宫体癌1例,术前确诊率 为21.7%。

    1.5 B超诊断 子宫腺肌病3例,子宫肌瘤40例;子宫增大,光点正常14例; 子宫正常2例,宫体癌1例。

    1.6 术后病理诊断 本文60例中单纯子宫腺肌病36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18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临床漏误诊率为78.3%(47/60),B超漏误诊率为95.0%(57/60)。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症状、体征不典型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如果临床医生询问病史不详,检查不仔细,思维片面,极易造成误诊。月经增多和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且质硬、压痛,尤以经前为甚系本症三联征候。但有的患者仅表现月经失调,子宫无明显增大,易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两者同属于子宫病变,临床表现相似,好发年龄无明显差别,仅根据一般临床手段进行两者鉴别有困难,两者的鉴别最好是根据临床并对月经前后的子宫大小、轮廓、坚度作检查,以提高诊断率。有些临床医生作出诊断时过于强调痛经症状,致使部分无继发性痛经或痛经轻微患者被临床忽略。临床上有少数患者仅以盆腔包块为主诉,无月经失调、痛经,易误诊。本组有10例,占16.67%。

    2.2 对绝经期发病者认识不足 腺肌病好发于35~49岁妇女,但也有极少数绝经期发病者。本组有1例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行分段诊刮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宫内膜增生过长”。数月后症状复发而作B超检查提示:“宫体癌”,未再行诊刮术,遂诊断"宫体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 http://www.100md.com
    2.3 不重视妊娠和宫腔手术操作史 现公认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是导致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原因[2]。人工流产、诊刮术、上/取环术、剖宫产术等均可造成子宫壁的创伤,促使内膜碎片进入肌层生长而发病。本文60例患者均为已产妇,分娩2次以上者占66.7%(40/60),50%患者有人工流产史,50%患者有其它宫腔手术操作史。

    2.4 没有仔细辨别B超声像图 本文60例全部均作B超检查,漏误诊57例,占95%。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表现与子宫腺肌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差别,如B超医生未能仔细辨别,极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此点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认为,为减少漏误诊率,临床上凡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继发进行性痛经、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有多次妊娠分娩或宫腔手术史的35岁以上妇女应多考虑子宫腺肌病。

    3 参考文献

    1 刘伯宁,陆丽华. 子宫肌腺病临床误诊原因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9:35

    2 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0

    收稿日期:1999-04-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