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 > 儿童哮喘
编号:10216510
儿童哮喘治疗近况及展望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4期
     作者:于 波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30022)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122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率增高较明显。近十几年来,支气管哮喘的防范一直是研究的热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的研究,除传统的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外,新的治疗方法正在探索及试用阶段,具潜在的应用价值,现就近年来的进展及前景作一简介。

    1 抗炎剂的应用

    1.1 皮质类固醇激素 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它能抑制炎症过程的每个环节,非常有效地减轻哮喘的支气管高反应性[1]。主张在急性重症发作期短期全身给药加局部吸入治疗;缓解期长期持续吸入激素药物,已被公认为是针对反复发作哮喘的“治本”方法之一[2]。一些研究显示早期应用吸入激素可防止随哮喘时间延长而出现的气道功能不可逆改变,这就提示吸入激素治疗应早期应用。早期应用吸入激素还能减少全身激素用量[3]。在一组确诊哮喘儿童的研究中,发现越早使用丁地去炎松吸入,其每年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改善率越明显[4]。Bo Hughes提出在怀疑为哮喘的患者中可规则使用激素预防发作,效果与治疗哮喘一样好[5]。研究发现,尽管规则吸入激素治疗,但在轻到中度哮喘患者气道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浸润持续存在,提示哮喘患者需规则长期抗炎治疗[6]。为了快速而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吸入类固醇治疗在开始阶段宜使用较大剂量,然后在控制哮喘的基础上逐渐降到最低剂量。每日吸入100~200μg低剂量(希地奈德)类固醇激素,对于中重度的儿童哮喘已经可以达到迅速而有效地改善症状及肺功能的目的。低剂量的吸入激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所有被认定是哮喘患儿的支持预防治疗,没有任何严重的临床副作用出现[7]。多数学者认为吸入常规剂量(≤400μg/d)的BDP对患儿身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一般无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也无影响,不会引起骨质疏松;甚至每日吸入1000μg BUD(丁地去炎松)或1600μg BUD对患儿身高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也无抑制作用,但也有个别报道吸入BDP 400μg/d或氧替卡松200μg/d对下肢增长有短暂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对激素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对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或吸入剂量较大者,需监测身高及肾上腺皮质功能[8]
, 百拇医药
    1.2 介质阻释剂/拮抗剂 导致哮喘发病的气道炎症多有炎性介质参与,诸多介质中以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腺苷、环氧化酶代谢产物、脂氧化酶代谢产物、氧自由基等倍受注意,设法阻止这些介质的产生、释放或直接拮抗其病理活性,对于控制哮喘发病有一定意义。近年推出的色甘酸钠、酮替芬、曲尼司特、速尿等有阻释细胞源性介质的作用,可乐宁、敏顺宁(zaprinast)、丁氮菲酸(Butrolinum)等有阻滞神经原性介质作用;非选择性组织胺(H)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赛庚啶等,由于多有困倦催眠副作用且在哮喘治疗中效果不确切,现已被无镇静作用的选择性H受体拮抗剂如息斯敏、丁苯哌丁醇(terfenadine)、氯雷它啶(Loratadin)等所取代。鉴于哮喘发作常有多种介质介导,故宜阻释剂与拮抗剂合用,或数种针对性拮抗剂使用,例如:酮替芬(阻释剂)+赛庚啶(H受体拮抗剂)+维生素C(自由基清除剂)[9]

    1.3 免疫抑制剂 环孢菌素A(CsA)对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用于长期依赖激素的哮喘患者,可减少激素用量,FEV1和PEF增加,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甲氨喋呤对慢性哮喘可替代皮质激素,对依赖性患者可降低激素用量。竹桃霉素除能替代激素外,并抑制细胞色素P-450,延长甲基强的松龙和茶碱的半衰期[10]。这类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毒副反应明显,故尚未做为常规用药[11]
, 百拇医药
    2 支气管扩张剂

    2.1 茶碱类药物 对茶碱制剂,近年来已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除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茶碱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减少气道炎症渗出,对迟发反应的炎症和水肿起阻断作用,提示茶碱具有抗炎作用[12]。其作用机制与激素不同,但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13]。此外,茶碱有阻断过敏性鼻炎症状和明显减少鼻液中化学介质的作用[14]。目前已有不少资料证实,血药浓度仅达5mg/L时已具有一定的气道抗炎作用,在5~10mg/L时,即可抑制抗原吸入引起的哮喘迟缓反应,有人预测小剂量茶碱配合小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提高气道抗炎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因为最新的研究表明,对成人轻中度哮喘小剂量丙酸倍氯米松(300mg/d)加小剂量茶碱(200mg/d)治疗3个月,其疗效与单用600mg/d者一样,而对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少[4]。Kindey等的研究发现低浓度茶碱有增加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比例的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由外周循环向气道转移,从而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13]
, 百拇医药
    2.2 β2-激动剂(β2-AG) 最近几年,给哮喘病人恰当地使用β2-AG已成为许多讨论的主题。在30年前,就注意到使用大剂量β2-AG的严重哮喘病人当剂量减少时,病情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频繁使用短效β2-AG,可导致哮喘病人恶化[15]。研究表明β2-AG在低剂量时可发挥较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大剂量持续使用是有害的,可引起快速耐药性、肺功能下降、反常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反应性增高等[16]。因此,对于过去所推荐的β2-AG的用药方案需要进行修改。绝大多数哮喘专家一致认为正确使用β2-AG的16字方针是:气雾吸入,常规剂量,按需使用,配合激素[16]

    最近国际上亦有推荐应用长效吸入β2-AG,其作用持续12h,能明显减少日夜症状,特别适用于预防夜间哮喘的发作[17]。有人主张可单纯用在季节性哮喘患儿的预防性治疗[12]。长效β2-AG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快速衰减现象较轻,但不能用吸入激素来预防,耐药性一旦产生,就必须改变治疗方法[15]
, 百拇医药
    3 NO治疗途径

    3.1 吸入一氧化氮(NO) NO有致气道炎症和扩张气道的双重作用,低浓度NO具有对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高浓度NO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在哮喘发病过程中NO产生增多,它一方面可以对抗其它因素所致支气管收缩,另一方面可产生细胞毒性,特别是导致气道上皮损害、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NO可能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18]。研究表明吸入小剂量NO可减轻症状[19]。目前,由于吸入NO的浓度难于掌握,到底吸进气道多大浓度难以测定,高浓度的NO吸入可以造成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加重哮喘。加上吸入NO作用小,作用持续时间短,虽然低浓度吸入NO未发现短期不良的反应,但远期不良效应还不得而知[18]。总之,通过NO途径来治疗哮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目前尚处实验观察阶段,临床上使用应慎重。

    3.2 硝基类药物及其它NO供体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用硝基类药物治疗血管痉挛和气道痉挛有较长历史,直到现在才证明是通过分解NO后而发挥扩张气道的作用。因副作用较常见,发生率占1/3,可有面部潮红、头痛、低血压和晕厥等血管扩张作用,也许是目前没有应用该类药物治疗哮喘的原因之一[18]
, 百拇医药
    3.3 NO酶抑制剂治疗哮喘的前景 NO酶(NOS)可分为原发型NOS(C-NOS)和诱生型NOS(i-NOS),在C-NOS作用下产生的少量NO具有舒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而在i-NOS作用下产生的大量NO引起细胞毒性作用,使炎症反应加重[19]。因此对诱生型NOS有高度选择性抑制剂在理论上可以用来治疗哮喘。所以开发新的高选择性诱导型NOS抑制剂也许能给哮喘的治疗带来突破[18]

    4 吸入肝素

    有报道肝素可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哮喘病人用肝素15min后气道阻力下降50%[20]。Ceyhan等用雾化吸入肝素观察13例轻度哮喘患者对乙酰甲胆碱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吸入肝素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21]。研究表明肝素能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故有抗炎和抗过敏使用[22]。因此肝素可成为探索哮喘治疗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5 细胞因子疗法

    5.1 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 目前发现,尽管参与气道高反应性形成的介质较多,但唯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能造成实验动物和部分人的气道反应性持续升高,PAF主要通过趋化、活化嗜酸细胞(EOS)汇聚支气管-肺组织,这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重要机制。EOS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气道炎症、阻塞及促使气道反应性增高。PAF是迄今发现最强的EOS趋化介质[23]。因此,通过拮抗PAF可抑制病人气道炎症,用该拮抗剂治疗哮喘取得一定疗效[10]

    5.2 r-干扰素(IFN-r) IFN-r作为白细胞介素-4(IL-4)拮抗剂,促进Ⅰ型辅助T细胞(TH1)功能,抑制IL-4诱导的Ig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预防改善哮喘症状。T细胞比例(主要是TH1与TH2)失衡是哮喘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活化的TH1细胞产生IFN-r,TH2细胞产生IL-4,以相互拮抗的方式调节IgE的生成与分泌,前者抑制B细胞产生IgE,后者则增强B细胞产生IgE。另外,活化的TH2细胞使嗜酸细胞产生增多,并在气道聚集,引起气道慢性炎症[24]。通过给予TH1类细胞因子来恢复TH1类细胞因子和TH2类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是哮喘免疫治疗的途径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重组IFN-r皮下给药时效果不佳,而吸入给药则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通过雾化吸入IFN-r治疗的研究,为其它细胞因子雾化吸入治疗哮喘起到了借鉴作用。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吸入给药是细胞因子疗法治疗哮喘最有效的给药途径,比皮下、静脉和口服给药更为有效[25]
, 百拇医药
    5.3 磷脂酶A2(PLA2)抑制剂 通过抑制PLA2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气道变应性炎症[26]。目前已发现的PLA2抑制剂包括阿斯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溴苯酰溴(PBPB)、氯喹等抗病药和糖皮质激素。但是,除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防治外,其他大多还限于实验研究阶段。寻找高效、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的PLA2抑制剂,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27]

    5.4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抗体 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表明,炎症细胞粘附到支气管内皮的过程是引起支气管高反应关键性的第一步。粘附分子在气道炎症反应中参与并介导了多种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针对这一机制,运用抗ICAM-1抗体阻断这一过程,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这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途径。国外采用抗粘附分子的单克隆抗体作动物哮喘模型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人类哮喘的治疗,正在进一步研究中[28]
, 百拇医药
    5.5 血栓烷A2(TXA2)拮抗剂 已证明TXA2具有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TXA2拮抗剂还能有效抑制EOS在呼吸道的积聚,国外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哮喘患者,确实取得了满意疗效[29]

    5.6 白介素-5(IL-5) 受体拮抗剂和IL-5合成拮抗剂:IL-5主要由激活的TH2细胞产生,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因子,在哮喘病人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协同IL-4促进B细胞生成IgE并促进气道炎症区域的嗜酸粒细胞聚集、浸润和活化[30]。因此,IL-5合成抑制物或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开辟了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另一个途径。

    5.7 抗白三烯药 白三烯(LTS)是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它能引起气道平滑肌的收缩、血浆渗漏、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粘液分泌及促进速激肽释放等。抗LTS药有两大类,即LTS拮抗剂和LTS合成抑制剂。目前,疗效比较肯定的是新的CYSLTS受体拮抗剂,如Zafirlukast(fICI-204219)、MK-571、ONO-1078等,活性高且选择性强,能缓解气道痉挛,改善血浆渗漏等炎症改变,降低AHR,对轻、中度哮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阿斯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均有较好的疗效,对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作为轻、中度哮喘的一线用药[31]
, 百拇医药
    5.8 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 最近证明IVIG对免疫介导性疾病,包括哮喘在内初步应用颇有良效[10]。孙涛等用IVIG治疗25例小儿哮喘,结果表明IVIG能更有效地缓解哮喘急性发作,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缩短。其机理可能与IVIG通过抑制TH2细胞,活化TH1细胞从而纠正IFN-r与IL-4失衡进而抑制IgE合成,达到减轻气道炎症,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32]

    参考文献

    1 陈卓焕.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近况.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18(3):459~461

    2 王正民.支气管哮喘的抗炎治疗.哮喘肺部疾病杂志,1998,(2):25~26

    3 Barres PJ.哮喘患者激素抗炎治疗新进展.国外学者来访报告,1998,18(2):20
, http://www.100md.com
    4 钟南山.支气管哮喘研究近况及展望.新医学,1997,28(7):342~343

    5 Bo Hyghes.哮喘治疗新趋向.国外学者来访报告,1997,17(2):28

    6 辛晓峰.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18(2):63~65

    7 第四届亚太呼吸病学术会议.及早控制哮喘.哮喘与肺部疾病杂志,1996,(4):35~40

    8 韩连书,戴家熊.糖皮质激素防治儿童哮喘进展.临床儿科杂志,1996,14(5):347~348

    9 颜 鞍.儿童哮喘治疗进展.医师进修杂志,1996,19(3):28~31

    10 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196~198
, 百拇医药
    11 孔晓慧,江载芳,申昆玲.激素耐药型哮喘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1998,36(8):503~505

    12 袁 壮,陈育智,付文永,等.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1~20

    13 辛晓峰.茶硷在哮喘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7,24(12):519~521

    14 万莉雅,范永珲.茶硷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天津医药,1998,26(2):123~125

    15 Sears MR.长效β激动剂.快速耐药性和皮质类固醇.国外学者来访报告,1998,18(2):21~22

    16 高维新.β2激动剂治疗哮喘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哮喘与肺部疾病杂志,1996,(3):22~25
, http://www.100md.com
    17 Ann T Woolcock.处理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价: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作用.哮喘与肺部疾病杂志,1997,(2):37~40

    18 黄铁群.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双重性.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18(1):51~53

    19 杜捷夫.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8):330~332

    20 梁 丽.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53例.新医学,1997,28(5):272

    21 Ceyhan.吸入肝素对乙酰甲胆碱诱发支气管为高应性影响.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3):164

    22 严汉华.高频通气与小剂量肝素救治小儿哮喘持续状态并呼吸衰竭.哈尔滨医药,1998,18(2):41~42
, 百拇医药
    23 王长江.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气道高反应性.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3,13(2):76~78

    24 高 燕.干扰素-r与支气管哮喘.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1):43~45

    25 李明华.支气管哮喘的细胞因子疗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8):507~508

    26 李明华,杨丽华.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3(11):474~476

    27 洪 新.磷脂酶A2与支气管哮喘.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5,15(4):199~201

    28 殷少军,张建勇.粘附分子与支气管哮喘.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5,15(1):20~23

    29 李耀乾,龙学照,施耀中,等.血栓素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剂OKY-046对抗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广西医科大学报,1997,14(2):10~13

    30 李明华,杨丽华.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的细胞因子.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24(12):507~511

    31 王宝力.抗白三烯治疗哮喘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2):90~93

    32 孙 涛,李永柏,陈坤华,等.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25例小儿哮喘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临床儿科杂志,1997,15(2):99~100,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 > 儿童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