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瘤的CT分析(附118例报告)
作者:刘德新 刘若鹏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000)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82
肺转移瘤较为常见。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放化疗后的胸部随访确定有肺部转移灶的118例作一分析,对一些特殊的CT表现、转移途径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性92例,女性26例。年龄在30~70岁,45岁以下者下23例,45岁以上者95例,占多数。明确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112例,另6例虽未查明原发病灶,但通过淋巴结活检已证实为转移瘤。其原发肿瘤为肝癌,鼻咽癌、腮腺癌、黑色瘤、纵隔、阴茎癌、左眼眶癌、左小腿肉瘤各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症状 出现咳嗽、血痰、气促、胸闷等呼吸道症状、1/4的病例出现咯血,大多数转移性肺肿瘤痰中找不到肿瘤细胞。1/2以上病例无胸部自觉症状,仅在原发肿瘤术前检查、术后及放、化疗后的随访或因其它原因而作胸部检查时才被发现。
2 CT分析
根据118例CT所见,将肺内转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肺结节型转移 单发结节型31例,肺野内可见直径在1.0cm以上单发病灶,其中多数直径在4cm以下,病灶轮郭清楚完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无分叶征。少数肿瘤轮郭较模糊、毛糙,可有分叶出现。本组多发结节型63例,单侧或双侧肺野中可以见到较清楚的两个以上大小不等结节型、弥漫型、粟粒型,病灶轮郭均清楚完整、圆形、大小不等,直径大多为0.5~0.6cm,以两肺中下野为著。
2.2 纵隔型转移 CT表现为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形成突向肺野的块影,有时呈分叶状。
, 百拇医药
2.3 胸水型转移 单侧9例,双侧2例。胸水CT表现与其它原因产生的胸腔积液一样,非特殊性表现,7例表现出肺癌侵犯胸膜产生的浸出性积液。
2.4 混合型转移 本型均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同时有胸水存在,共9例。
3 讨 论
肺部是转移性肿瘤最多发生的部位,而且比其它器官转移性病灶更易于检查发现。一般CT平扫对于2~3mm的细小结节均可发现。本组有5例手术中发现的转移数目比术前CT发现的多1~2个,大小约0.2~0.4cm左右。据病理解剖资料的统计,约30%的人体各部位恶性肿瘤有肺部转移性病变,而且其中约有半数只局限于肺部。
孤立型肺转移并不多见,占血行性转移的25%以下。大多数均表现轮廓清楚光整、密度均匀、无分叶和毛刺现象,多数直径在6cm以下,与原发性肺癌不难鉴别。其前者主要为膨胀性生长,压迫和推移周围肺组织;后者为浸润性生长,以引起周围肺组织改变较多见,呈胸膜凹陷征。孤立型肺转移瘤较多见于大肠癌、各种肉瘤,其它如滋养层细胞癌、肾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口腔癌和胃癌等。多发型肺转移是血行性转移的最常见表现,占血行性转移瘤的60%以上。其CT特点为大小不等、轮廓清楚的圆形阴影,直径为0.3~6cm,以两肺中下野较多,常见于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如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
, 百拇医药
肺淋巴性转移有两种方式:①先有肺的血行性转移灶,然后经淋巴管转移至肺门淋巴结;②先转移到纵隔淋巴结,然后逆行到肺门淋巴结,最后发展到肺内淋巴管。其主要CT表现为沿肺纹理周围有细小结节,也可出现肺门或纵隔内的淋巴结肿大。肺淋巴性转移多见于乳腺癌、胃癌、鼻咽癌、肝癌、直肠癌和肾癌。这些来自胸腔以外的淋巴性转移。通常为双侧性,肺癌肺内淋巴性转移通常为单侧性,并较集中于原发性的同一肺叶内。
肺转移瘤在未行治疗前,一旦发现进展迅速,半个月至一个月病灶可见增多、增大。经过治疗,肺转移瘤可以缩小及减少,甚至消失。近年来,肺转移性病变自然消退,文献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主要见于滋养层细胞癌和肾癌。在原发灶手术切除后或者只作姑息的放射治疗或抗癌药物治疗下,甚至没有治疗,转移灶有时可以自行消失。其自行消失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为血供不足,也有认为可能与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百拇医药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000)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82
肺转移瘤较为常见。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放化疗后的胸部随访确定有肺部转移灶的118例作一分析,对一些特殊的CT表现、转移途径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性92例,女性26例。年龄在30~70岁,45岁以下者下23例,45岁以上者95例,占多数。明确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112例,另6例虽未查明原发病灶,但通过淋巴结活检已证实为转移瘤。其原发肿瘤为肝癌,鼻咽癌、腮腺癌、黑色瘤、纵隔、阴茎癌、左眼眶癌、左小腿肉瘤各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症状 出现咳嗽、血痰、气促、胸闷等呼吸道症状、1/4的病例出现咯血,大多数转移性肺肿瘤痰中找不到肿瘤细胞。1/2以上病例无胸部自觉症状,仅在原发肿瘤术前检查、术后及放、化疗后的随访或因其它原因而作胸部检查时才被发现。
2 CT分析
根据118例CT所见,将肺内转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肺结节型转移 单发结节型31例,肺野内可见直径在1.0cm以上单发病灶,其中多数直径在4cm以下,病灶轮郭清楚完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无分叶征。少数肿瘤轮郭较模糊、毛糙,可有分叶出现。本组多发结节型63例,单侧或双侧肺野中可以见到较清楚的两个以上大小不等结节型、弥漫型、粟粒型,病灶轮郭均清楚完整、圆形、大小不等,直径大多为0.5~0.6cm,以两肺中下野为著。
2.2 纵隔型转移 CT表现为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形成突向肺野的块影,有时呈分叶状。
, 百拇医药
2.3 胸水型转移 单侧9例,双侧2例。胸水CT表现与其它原因产生的胸腔积液一样,非特殊性表现,7例表现出肺癌侵犯胸膜产生的浸出性积液。
2.4 混合型转移 本型均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同时有胸水存在,共9例。
3 讨 论
肺部是转移性肿瘤最多发生的部位,而且比其它器官转移性病灶更易于检查发现。一般CT平扫对于2~3mm的细小结节均可发现。本组有5例手术中发现的转移数目比术前CT发现的多1~2个,大小约0.2~0.4cm左右。据病理解剖资料的统计,约30%的人体各部位恶性肿瘤有肺部转移性病变,而且其中约有半数只局限于肺部。
孤立型肺转移并不多见,占血行性转移的25%以下。大多数均表现轮廓清楚光整、密度均匀、无分叶和毛刺现象,多数直径在6cm以下,与原发性肺癌不难鉴别。其前者主要为膨胀性生长,压迫和推移周围肺组织;后者为浸润性生长,以引起周围肺组织改变较多见,呈胸膜凹陷征。孤立型肺转移瘤较多见于大肠癌、各种肉瘤,其它如滋养层细胞癌、肾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口腔癌和胃癌等。多发型肺转移是血行性转移的最常见表现,占血行性转移瘤的60%以上。其CT特点为大小不等、轮廓清楚的圆形阴影,直径为0.3~6cm,以两肺中下野较多,常见于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如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
, 百拇医药
肺淋巴性转移有两种方式:①先有肺的血行性转移灶,然后经淋巴管转移至肺门淋巴结;②先转移到纵隔淋巴结,然后逆行到肺门淋巴结,最后发展到肺内淋巴管。其主要CT表现为沿肺纹理周围有细小结节,也可出现肺门或纵隔内的淋巴结肿大。肺淋巴性转移多见于乳腺癌、胃癌、鼻咽癌、肝癌、直肠癌和肾癌。这些来自胸腔以外的淋巴性转移。通常为双侧性,肺癌肺内淋巴性转移通常为单侧性,并较集中于原发性的同一肺叶内。
肺转移瘤在未行治疗前,一旦发现进展迅速,半个月至一个月病灶可见增多、增大。经过治疗,肺转移瘤可以缩小及减少,甚至消失。近年来,肺转移性病变自然消退,文献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主要见于滋养层细胞癌和肾癌。在原发灶手术切除后或者只作姑息的放射治疗或抗癌药物治疗下,甚至没有治疗,转移灶有时可以自行消失。其自行消失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为血供不足,也有认为可能与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