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感冒香袋的再观察与开发研究
作者:康文运 薄靖远 濮瑞华
单位:康文运 甘肃省医学科学院 730050;薄靖远 濮瑞华 兰州轴承厂职工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477 防感冒香袋(简称香袋)是用中草药制成的一种外用药,其味芳香。1990~1994年我们观察佩带于胸前的香袋对感冒有防治作用[1];此后于1996~1997年对香袋的效果、剂型开发、辨证组方做了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1990~1994年观察454人的基础上,扩大样本,共观察1971例(男887例,女1084例)。其中3~6岁者215例(托儿所196例),11~15岁中学生250例,18~75岁的工人、农民、干部及居民1506例。
, http://www.100md.com
1.2 香袋的制作及剂型开发 ①组方分型试验:以辛温药为主制成秋冬型(白芷等6味),以辛凉药为主制成春夏型(薄荷等6味)。②大型香袋:以秋冬型50袋剂量制成大包装,用于悬挂室内距地面2m处。③香袋成分喷洒剂:以秋冬型10袋份量,浸煎成30g/L的液剂(最后酒精化冰片加入),喷洒室内空气及地面。④对照香袋:外形相同,内装党参末(喷洒剂用普通水对照)。
1.3 分组 参试对象均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托儿所、学校按班级分组,工厂按车间分组,其他随机分组。香袋每月一换,喷洒剂日二次。
1.4 感冒病情区分 有感冒的典型症状,不发热、不休息者为轻度;发热38℃以上需卧床休息者为重度。
2 结果
2.1 佩带式香袋 实验组人均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病情较轻、病程较短(P<0.01)。详见表1。
, 百拇医药
附表 防感冒香袋单独佩带的效果(%) 组 别
n
感 冒 例 次
病情(例次)
病程(d)
总次数
人均次数
轻
重
1~2
3~
实验组
幼儿
, 百拇医药
84
89
1.05
72(80.9)
17(19.1)
79(88.8)
10(11.2)
成人
554
632
1.14
560(88.6)
72(11.4)
, 百拇医药
543(85.9)
89(14.1)
合计
638
721
1.13△△
632(87.7)△△
89(12.3)△
622(86.3)△△
99(13.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幼儿
42
65
1.54
35(53.8)
30(46.2)
36(55.4)
29(44.6)
成人
379
571
1.50
389(68.1)
, 百拇医药
182(31.9)
287(50.3)
284(49.7)
合计
421
636
1.51
424(66.7)
212(33.3)
323(50.8)
313(49.2)
注:P<0.01;P<0.052.2 悬持式香袋 实验组126例(男59例,女67例),对照组124例(男55例,女69例)。两组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0.86和1.04次(P<0.01);病程较短者分别为83.3%和71.8%(P<0.05);病情轻重者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2.3 香袋成分喷洒剂 实验组幼儿25例(男22例,女13例),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两组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1.91和2.41次)、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仅实验组61.2%的患者病程较短,高于对照组的41.5%(P>0.05)。
2.4 秋冬型与春夏型对照 两袋同时投药。秋冬型与春夏型11~3月参试者分别为118例和93例;4~8月分别为35例和48例。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1.65和1.60次,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再次证实佩带香袋确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表1显示1059例胸前佩带香袋者,实验组感冒次数减少(P<0.01),且症状轻、病程短,此与以往资料一致[1],表明香袋重点在“防”,且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3.2 大型悬挂式香袋的开发应用 悬挂在教室里的大型香袋,实验组人均感冒0.86次,对照组1.04次,差异明显(P<0.01)。与胸前佩带者相比,悬挂者预防率较低,可能与其接触药物时间较短有关(每日仅5~6h);而悬挂组整体人均感冒次数较少,可能与此人群体质较好有关。
, http://www.100md.com
3.3 喷洒剂的效果 实验组除病程较短之外,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表明①喷洒剂对体外病毒无杀灭作用,不能用作空气消毒剂;②可能其药力持续时间过短,也可能煎取方式对芳香药物破坏过大,故该剂应用价值不大。
3.4 香袋辨证分型 从呼吸道粘膜对气流中挥发药物的吸收作用讲某种意义上有口服给药的效果。故秋冬用辛温药,春夏用辛凉药更为合理[2]。但分型试验结果,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然呼吸道对药物的吸收不是主要机制。我们以前的研究曾显示呼吸道SIgA的升高与感冒发病次数之间呈负相关(r=-1),但血中IgA的升降无明显规律性(与以往资料不符)。因此推断呼吸道SIgA升高是药物刺激诱导的局部聚集作用。这种聚集形成局部生物-生化优势,构成初级防线[3]。此与呼吸道局部抗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的观点[4]也是一致的。晚近研究认为,病毒感染早期,主要是粘膜IgA起免疫作用,这可能是香袋尚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的原因。既然香袋不同于口服给药,故辨证分型没有必要。
, 百拇医药
3.5 副作用 在相关资料中,我们以往[1]首次观察到香袋有轻微的副作用(心悸、气喘),发生率0.04%。本次选择对象时除外高血压、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及孕妇婴儿等,再未发现副作用。但薄荷、冰片都有过不良反应的记载[6],对此不能不慎。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 康文运,薄靖远,濮瑞华,等.防感冒香袋的效果观察.甘肃医药,1994,13(6):316
2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46~57
3 Chen BF.Progress in surgical pathology.Vol 6.Phiadelphia:
Penn Med,1988.177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8
5 何球藻,吴厚生.医学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24~128
6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81~685
[收稿:1999-01-16 修回:1999-06-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康文运 甘肃省医学科学院 730050;薄靖远 濮瑞华 兰州轴承厂职工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477 防感冒香袋(简称香袋)是用中草药制成的一种外用药,其味芳香。1990~1994年我们观察佩带于胸前的香袋对感冒有防治作用[1];此后于1996~1997年对香袋的效果、剂型开发、辨证组方做了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1990~1994年观察454人的基础上,扩大样本,共观察1971例(男887例,女1084例)。其中3~6岁者215例(托儿所196例),11~15岁中学生250例,18~75岁的工人、农民、干部及居民1506例。
, http://www.100md.com
1.2 香袋的制作及剂型开发 ①组方分型试验:以辛温药为主制成秋冬型(白芷等6味),以辛凉药为主制成春夏型(薄荷等6味)。②大型香袋:以秋冬型50袋剂量制成大包装,用于悬挂室内距地面2m处。③香袋成分喷洒剂:以秋冬型10袋份量,浸煎成30g/L的液剂(最后酒精化冰片加入),喷洒室内空气及地面。④对照香袋:外形相同,内装党参末(喷洒剂用普通水对照)。
1.3 分组 参试对象均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托儿所、学校按班级分组,工厂按车间分组,其他随机分组。香袋每月一换,喷洒剂日二次。
1.4 感冒病情区分 有感冒的典型症状,不发热、不休息者为轻度;发热38℃以上需卧床休息者为重度。
2 结果
2.1 佩带式香袋 实验组人均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病情较轻、病程较短(P<0.01)。详见表1。
, 百拇医药
附表 防感冒香袋单独佩带的效果(%) 组 别
n
感 冒 例 次
病情(例次)
病程(d)
总次数
人均次数
轻
重
1~2
3~
实验组
幼儿
, 百拇医药
84
89
1.05
72(80.9)
17(19.1)
79(88.8)
10(11.2)
成人
554
632
1.14
560(88.6)
72(11.4)
, 百拇医药
543(85.9)
89(14.1)
合计
638
721
1.13△△
632(87.7)△△
89(12.3)△
622(86.3)△△
99(13.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幼儿
42
65
1.54
35(53.8)
30(46.2)
36(55.4)
29(44.6)
成人
379
571
1.50
389(68.1)
, 百拇医药
182(31.9)
287(50.3)
284(49.7)
合计
421
636
1.51
424(66.7)
212(33.3)
323(50.8)
313(49.2)
注:P<0.01;P<0.052.2 悬持式香袋 实验组126例(男59例,女67例),对照组124例(男55例,女69例)。两组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0.86和1.04次(P<0.01);病程较短者分别为83.3%和71.8%(P<0.05);病情轻重者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2.3 香袋成分喷洒剂 实验组幼儿25例(男22例,女13例),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两组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1.91和2.41次)、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仅实验组61.2%的患者病程较短,高于对照组的41.5%(P>0.05)。
2.4 秋冬型与春夏型对照 两袋同时投药。秋冬型与春夏型11~3月参试者分别为118例和93例;4~8月分别为35例和48例。人均感冒次数分别为1.65和1.60次,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再次证实佩带香袋确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表1显示1059例胸前佩带香袋者,实验组感冒次数减少(P<0.01),且症状轻、病程短,此与以往资料一致[1],表明香袋重点在“防”,且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3.2 大型悬挂式香袋的开发应用 悬挂在教室里的大型香袋,实验组人均感冒0.86次,对照组1.04次,差异明显(P<0.01)。与胸前佩带者相比,悬挂者预防率较低,可能与其接触药物时间较短有关(每日仅5~6h);而悬挂组整体人均感冒次数较少,可能与此人群体质较好有关。
, http://www.100md.com
3.3 喷洒剂的效果 实验组除病程较短之外,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表明①喷洒剂对体外病毒无杀灭作用,不能用作空气消毒剂;②可能其药力持续时间过短,也可能煎取方式对芳香药物破坏过大,故该剂应用价值不大。
3.4 香袋辨证分型 从呼吸道粘膜对气流中挥发药物的吸收作用讲某种意义上有口服给药的效果。故秋冬用辛温药,春夏用辛凉药更为合理[2]。但分型试验结果,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然呼吸道对药物的吸收不是主要机制。我们以前的研究曾显示呼吸道SIgA的升高与感冒发病次数之间呈负相关(r=-1),但血中IgA的升降无明显规律性(与以往资料不符)。因此推断呼吸道SIgA升高是药物刺激诱导的局部聚集作用。这种聚集形成局部生物-生化优势,构成初级防线[3]。此与呼吸道局部抗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的观点[4]也是一致的。晚近研究认为,病毒感染早期,主要是粘膜IgA起免疫作用,这可能是香袋尚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的原因。既然香袋不同于口服给药,故辨证分型没有必要。
, 百拇医药
3.5 副作用 在相关资料中,我们以往[1]首次观察到香袋有轻微的副作用(心悸、气喘),发生率0.04%。本次选择对象时除外高血压、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及孕妇婴儿等,再未发现副作用。但薄荷、冰片都有过不良反应的记载[6],对此不能不慎。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 康文运,薄靖远,濮瑞华,等.防感冒香袋的效果观察.甘肃医药,1994,13(6):316
2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46~57
3 Chen BF.Progress in surgical pathology.Vol 6.Phiadelphia:
Penn Med,1988.177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8
5 何球藻,吴厚生.医学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24~128
6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81~685
[收稿:1999-01-16 修回:1999-06-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