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替丁预防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唐义厚 刘海军 朱澍 宋涛
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38 自1989年起,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早期使用西米替丁(甲氰咪呱)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将伤后2h内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次交替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按1978年我国外科学术会议制订的分类标准,并参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昏迷方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按Balint法分为3类:(1)大量出血:有循环障碍的体征(如低血压、心率快、周围血管收缩或少尿),最初24h内需补血2500ml以上;(2)明显出血:有呕血、黑便,但无循环障碍,无需大量补充血液;(3)隐匿性出血: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前两者为明显可见出血。
2 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用药组患者伤后2h内既开始静脉滴注西米替丁800~1000mg/d(35~40mg/h持续滴注),连续2周。如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则延长用药时间。对照组不用西米替丁及其它H2受体拮抗剂。对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加用抗酸剂,并进行综合治疗。
3 结果
3.1 用药组40例,明显出血4例,隐匿性出血6例。对照组40例中明显出血16例,隐匿性出血12例,两组比较P<0.01。
3.2 用药组,对照组伤后4、12、24、72h分别测定胃液pH,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伤后不同时间胃液pH 组 别
例 数
4h
12h
24h
72h
pH<3.5,pH≥3.5
pH<3.5,pH≥3.5
pH<3.5,pH≥3.5
pH<3.5,pH≥3.5
用药组
40
2
38
3
37
1
39
3
37
对照组
40
34
6
36
4
37
3
39
1
两组比较P<0.01
4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其突出的特点是高胃酸分泌。本文对照组40例,伤后4h胃液pH<3.5者34例,占85%。创伤应激反应引起的胃肠肌肉痉挛性收缩,粘膜缺血,使胃粘膜抗酸力下降,进而糜烂,出血。在此基础上,加上脑外伤引起的高胃酸分泌,pH显著降低,使胃粘膜的损害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西米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国内外学者自80年代初即开始应用H2受体阻滞剂预防颅内疾患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明显出血的发生率仍在23%~30%之间。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用药时间过迟及采用间断给药有关。曾有报道伤后18h,胃液已处于高酸状态(90%患者pH<3.5),间断给药法只影响胃液pH值的峰值与谷值,不能完全消除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我们采取早期用药(伤后2h内)的方法,及早地阻止了高胃酸状态的形成,并用连续滴注的用药方法(35~40mg/h),维持胃液pH3.5以上,打断了胃酸对胃粘膜损害的恶性循环。从而较显著地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收稿日期:1998-12-0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38 自1989年起,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早期使用西米替丁(甲氰咪呱)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将伤后2h内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次交替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按1978年我国外科学术会议制订的分类标准,并参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昏迷方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按Balint法分为3类:(1)大量出血:有循环障碍的体征(如低血压、心率快、周围血管收缩或少尿),最初24h内需补血2500ml以上;(2)明显出血:有呕血、黑便,但无循环障碍,无需大量补充血液;(3)隐匿性出血: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前两者为明显可见出血。
2 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用药组患者伤后2h内既开始静脉滴注西米替丁800~1000mg/d(35~40mg/h持续滴注),连续2周。如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则延长用药时间。对照组不用西米替丁及其它H2受体拮抗剂。对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加用抗酸剂,并进行综合治疗。
3 结果
3.1 用药组40例,明显出血4例,隐匿性出血6例。对照组40例中明显出血16例,隐匿性出血12例,两组比较P<0.01。
3.2 用药组,对照组伤后4、12、24、72h分别测定胃液pH,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伤后不同时间胃液pH 组 别
例 数
4h
12h
24h
72h
pH<3.5,pH≥3.5
pH<3.5,pH≥3.5
pH<3.5,pH≥3.5
pH<3.5,pH≥3.5
用药组
40
2
38
3
37
1
39
3
37
对照组
40
34
6
36
4
37
3
39
1
两组比较P<0.01
4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其突出的特点是高胃酸分泌。本文对照组40例,伤后4h胃液pH<3.5者34例,占85%。创伤应激反应引起的胃肠肌肉痉挛性收缩,粘膜缺血,使胃粘膜抗酸力下降,进而糜烂,出血。在此基础上,加上脑外伤引起的高胃酸分泌,pH显著降低,使胃粘膜的损害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西米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国内外学者自80年代初即开始应用H2受体阻滞剂预防颅内疾患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明显出血的发生率仍在23%~30%之间。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用药时间过迟及采用间断给药有关。曾有报道伤后18h,胃液已处于高酸状态(90%患者pH<3.5),间断给药法只影响胃液pH值的峰值与谷值,不能完全消除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我们采取早期用药(伤后2h内)的方法,及早地阻止了高胃酸状态的形成,并用连续滴注的用药方法(35~40mg/h),维持胃液pH3.5以上,打断了胃酸对胃粘膜损害的恶性循环。从而较显著地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收稿日期:1998-12-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