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8586
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钝性肝脾损伤44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平生

    单位:上海市青浦县朱家角人民医院外科(201713)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411

    小儿肝脾损伤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探查。近年来,随着B超、C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在处理小儿钝性肝脾损伤时,采用更为保守的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我院自1987年4月~1997年3月,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钝性肝脾损伤4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占同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86%。男32例,女12例。年龄1.6~13岁,平均7岁。伤后就诊时间为2~48小时,平均10.4小时。损伤原因:车祸伤21例,占47.7%;高处坠落伤13例,占29.5%;其他外伤10例,占22.8%。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为外伤后上腹部疼痛,内出血量较多时可以出现烦躁、口渴、心悸、出冷汗甚至休克。血压稳定或不稳,上腹部存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色素及血球压积可以出现不同程度变化。

    1.3 诊断及治疗情况 诊断依据有:(1)腹部外伤史;(2)临床表现;(3)腹腔穿刺;(4)腹部B超或CT检查。本组诊断单纯性脾损伤12例;肝损伤9例;肝脾联合伤2例;肝和/或脾损伤同时存在伴随损伤21例(颅脑损伤9例、肾挫伤2例,胰包膜血肿1例,四肢骨折9例)。行腹腔穿刺24例,其中抽出不凝固血液20例,4例穿刺阴性。由于本组病例大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故只能根据其B超或CT检查初步对肝脾损伤进行粗略分类:局限性包膜破裂或包膜下血肿24例;包膜及实质破裂17例;3例为多发性脾深层断裂。患儿入院后均采取保守治疗,包括止血药物应用、输液、抗炎及必要的对症处理。15例给予输血,输血量在10ml~30ml/kg以内。治疗同时,根据患儿腹部体征、生命体征的改变及血色素、腹部B超或CT检查的变化,对治疗作出评估及必要调整。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本组44例中41例(占93.1%)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治愈,失败3例改行脾切除术后治愈,无延迟性肝脾破裂发生。

    3 讨 论

    3.1 小儿肝脾脏血管较丰富,受到损伤后愈合能力较强;且肝脾脏小血管断裂后,可因血管收缩及血栓形成而自行止血。本组病例根据其B超或CT所见参照Buntain等人对钝性肝脾损伤分型[1],大部分归入Ⅰ~Ⅱ型。本组病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41例,失败3例为多发性脾深层断裂(应属Ⅲ~Ⅳ型),且有不适宜早期动作。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儿钝性肝脾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肝脾损伤同时存在颅脑,肾脏及胰腺损伤者,是否采用保守治疗仍有争论[2]

    3.2 非手术治疗未延误手术时机或增加输血。临床上对钝性肝脾损伤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严密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动态观察患儿血色素,血球压积及腹部B超或CT的变化,因为它能客观地反映临床保守治疗效果,从而为进一步的处理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本组20例肝损伤保守治疗均获满意疗效;24例脾损伤中21例保守成功,3例经上述处理及非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稳,转行手术治疗而愈。非手术治疗成功41例中,需输血者15例,占36.5%,输血量在10ml~30ml/kg以内,与文献报告基本相同[3]
, http://www.100md.com
    3.3 非手术治疗适应症:(1)单纯肝或脾损伤;(2)B超或CT对损伤分型属Ⅰ~Ⅱ型;(3)生命体征稳定或虽有休克但一经补液、输血血压能迅速回升且保持稳定;(4)不需输血或输血不足40ml/kg;(5)伴有轻度颅脑,肾等脏器损伤,不伴有空腔脏器穿孔。

    3.4 积极防治失血性休克是扩大小儿钝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范围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包括大量快速输液,配合适量输血,保持安静和输氧,改善凝血,防止再出血,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治疗伴随损伤,预防并发症。若经上述处理仍无改善,表示病情危重并有持续出血,应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延令.脾切除术的近展.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5,6:345

    [2] Martin S.Keller et al.The Journal of Trauma 1996,41:471

    [3] Pearl RT,et al:J Pediat Surg 1989,24(5):4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