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21584
促肝细胞生长素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熊良仕 赵仕第 梅小平 常茂华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 南充 637000

    关键词:促肝细胞生长素;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407摘要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HGF 80——120mg/天静滴,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抽血检测HA、PCIII含量。结果:治疗组HA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为764.2±328.1,599.2±274.6和487.6±204.1ng/ml,PCIII分别为203.2±65.5,156.7±48.9和143.8±38.7ng/ml,治疗前、后比较,HA、PCIII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4-0012-02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肝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多为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HCV感染机体后,通过较为复杂的机制,引起肝细胞反复坏死,同时引起肝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肝内纤维结蹄组织合成大于分解而引起组织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因此可以说,肝纤维化是形成肝硬化的中间必经之路,抗肝纤维化治疗在慢性肝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肝细胞生长素(Promot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pHGF)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是否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尚不清楚。为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我们从1997年3月—1998年10月观察了部分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其HA、PCIII变化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住院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男46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2±9.8)岁,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两组治疗前在年龄、病型、性别、血清HA、PCIII等方面皆有很好可比性,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有关情况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年龄(岁)

    34.6±10.8

    35.3±9.2

    >0.05

    性别(男/女)

    24/10

    22/8

    >0.05
, http://www.100md.com
    病型:慢性肝炎/肝硬化

    22/12

    19/11

    >0.05

    血清:HA(±SD,ng/ml)

    764.2±328.1

    781.7±340.9

    >0.05

    PCIII(±SD,ng/ml)
, 百拇医药
    203.2±65.5

    198.2±70.8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一般保肝疗法进行,如复方益肝灵、联苯双酯口服,肝安250ml,静滴,每日一次,极化液500ml静滴,每日一次,不加用影响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广东阳江制药厂生产)80—120mg静滴,每日一次,四周为一疗程,每两周复查HA、PCIII一次,由检验科专人负责进行操作,HA、PCIII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HA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PCIII购于重庆肿瘤研究所。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 结 果

    2.1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肝炎、肝硬化HA、PCIII变化的影响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肝炎肝硬化HAPCIII变化的影响(单位:ng/ml)

    HA(±SD)

    PCIII(±SD)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治疗前
, http://www.100md.com
    764.2±328.1

    787.7±340.9

    >0.05

    203.2±65.5

    198.2±70.8

    >0.05

    治疗2wk后

    599.2±274.6

    730.1±290.4

    <0.05

    156.7±48.9
, http://www.100md.com
    191.7±64.9

    <0.01

    治疗4wk后

    487.6±204.1

    700.6±287.5

    <0.01

    143.8±38.7

    188.8±62.5

    <0.01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治疗组HA、PCIII变化的相关情况 以HA为自变量,PCIII为因变量,采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其方程为Y=141.3+0.064X,求得其相关系数r值为0.649,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1〕。肝纤维化的形成首先是肝细胞受损释放各种因子,刺激贮脂细胞(lto细胞,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的贮脂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者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产生TGF-β、TGF-α、PDGF,使ECM各成分分泌、沉积而形成纤维化〔2〕。为提高抗纤维化疗效,有不少学者采用中药,如复方861合剂、虫草合剂从基础及临床证实有抗纤维化作用〔3,4〕。先前我们测定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II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HA、PCIII值愈高者,预后愈差(另文发表)。表明HA、PCIII确能反应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HA、PCIII值愈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愈轻,相反,则肝纤维化程度愈重。本研究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使用pHGF治疗2wk后,治疗组血清HA从764.2±328.1降至599.2±274.6ng/ml,PCIII从203.2±65.5降至156.7±48.9 ng/ml,与治疗前比较,HA、PCIII水平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进一步治疗4wk后,HA、PCIII又进一步下降,分别为487.6±204.1,143.8±38.7ng/ml,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2wk时比较,HA亦有显著下降(t=2.37,p<0.05),PCIII有一定程 度下降(t=1.54,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CIII下降并不显著。从二者变化关系看:HA、PCIII变化呈一致性,其相关系数R为0.649,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对照组治疗前后HA、PCIII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2wk后比较,HA分别下降至为599.2±274.6,730.1±290.4ng/ml,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t=2.46,p<0.05),PCIII分别下降至156.7±48.9,191.7±64.9ng/ml(t=2.95,p<0.01),进一步治疗4wk后,治疗组HA下降至487.6±204.1,PCIII下降至143.8±38.7ng/ml,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为HA700.6±287.7,PCIII为188.8±62.5ng/ml,两组比较,P<0.01,表明pHGF确有阻止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其原因在于pHGF能促进肝细胞合成DNA,增加肝内皮细胞对HA、PCIII的摄取、处理功能,同时pHGF能增加贮脂细胞合成HA,而间质细胞合成HA减少,进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4):193

    2 王宝恩.肝纤维化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2):65

    3 王宝恩,等.复方861对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2):77

    4 马雄,等.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预防肝纤维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1998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研究会论文汇编,重庆:1998;89

    收稿日期:1999-05-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