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 莉 宋卫青 孔繁荣
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青岛 266011)
关键词:败血病;婴儿,新生;细菌感染
1996年1月~1998年9月 1996年1月~1998年9月,我们对我院小儿科的27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病儿的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例病儿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h~13d.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
1.2 方法
1.2.1 标本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静脉血2mL,加入血液增菌培养基及L型增菌培养基内,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增菌培养,按文献〔1,2〕鉴定菌种。血液增菌培养基购自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L型增菌培养基则在血液增菌培养基基础上,加入150g/L蔗糖,35g/L NaCl和体积分数为0.20的血浆自配而成。
, 百拇医药
1.2.2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B法,用时以标准菌株作质控对照。药敏纸片购自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1.3 检测结果
1.3.1 病原菌分布 27例新生儿败血症均为细菌感染,共检出31株细菌,以葡萄球菌属为最多,占77.6%.见表1.复数细菌感染4例,均同时检出两种细菌;检出L型细菌8株,占25.8%,其中7株为葡萄球菌属,占87.5%.
表1 31株病原菌菌种分布 病 原 菌
株
构成比(%)
葡萄球菌属
24
77.6
, 百拇医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6
19.4
模仿葡萄球菌
4
13.0
人葡萄球菌
4
13.0
表皮葡萄球菌
4
13.0
腐生葡萄球菌
, http://www.100md.com
2
6.4
华氏葡萄球菌
1
3.2
松鼠葡萄球菌
1
3.2
木糖葡萄球菌
1
3.2
头葡萄球菌
1
, 百拇医药
3.2
链球菌属
2
6.4
肠球菌
1
3.2
草绿色链球菌
1
3.2
微球菌属
2
6.4
, 百拇医药 腾黄微球菌
2
6.4
非发酵菌
3
9.6
洋葱假单胞菌
1
3.2
荧光假单胞菌
1
3.2
黄杆菌
, http://www.100md.com 1
3.2
1.3.2 药敏试验结果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对先锋霉素Ⅴ,环丙沙星等较为敏感,而对复方磺胺甲唑、青霉素敏感性较低。见表2.表2 31株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株) 药 物
敏感菌株数
中介菌株数
耐药菌株数
羧苄霉素
16
3
12
, http://www.100md.com
氨苄青霉素
14
1
16
妥布霉素
20
7
4
先锋霉素Ⅴ
27
1
3
庆大霉素
18
, http://www.100md.com
4
9
万古霉素
17
9
5
多黏菌素B
21
6
4
链霉素
21
8
2
, http://www.100md.com
环丙沙星
29
5
2
复方磺胺甲唑
11
1
15
青霉素
0
1
30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在国外主要是B组链球菌,国内以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多见〔3〕。本文结果显示,葡萄球菌感染为24株,占77.6%,其中18株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较多。非发酵菌感染比例上升,占9.6%.新生儿免疫力来自母亲抗体和自身尚未发育完善的免疫系统〔3〕,早产儿T细胞数量少于正常新生儿,对丝裂原刺激的转化率降低〔4〕,从而使其免疫力降低。27例病儿中4例为早产儿,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其免疫功能低下,皮肤、脐带、上呼吸道及泌尿道等黏膜抗御细菌能力不完善,感染疾病发病率高,且常危及生命〔5〕。故推广无菌接生法,及对新生儿进行必要的皮肤黏膜消毒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本组27例中,因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感染细菌或插管引起败血症者共10例,占37%;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应用产钳助产等引起感染者8例,占29.6%.此18例中,17例对先锋霉素Ⅴ和环丙沙星敏感,占94.4%.故对于有皮肤黏膜损伤、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应用产钳等情况的新生儿,可应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达到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22.13+1参考文献
1 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主编.诊断细菌学.香港:黄河出版社,1992.174~414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474~530
3 郭履州.新生儿的免疫特点与感染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89,27:51
4 Avery ME,Taeusch HW. Schaffer's diseases of new borned. Philadephia: Saunders,1984.720~725
5 宋秀珍.新生儿与未成熟儿的化学疗法注意事项.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6,13:99
(1999-07-23收稿 1999-10-04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青岛 266011)
关键词:败血病;婴儿,新生;细菌感染
1996年1月~1998年9月 1996年1月~1998年9月,我们对我院小儿科的27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病儿的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例病儿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h~13d.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
1.2 方法
1.2.1 标本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静脉血2mL,加入血液增菌培养基及L型增菌培养基内,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增菌培养,按文献〔1,2〕鉴定菌种。血液增菌培养基购自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L型增菌培养基则在血液增菌培养基基础上,加入150g/L蔗糖,35g/L NaCl和体积分数为0.20的血浆自配而成。
, 百拇医药
1.2.2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B法,用时以标准菌株作质控对照。药敏纸片购自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1.3 检测结果
1.3.1 病原菌分布 27例新生儿败血症均为细菌感染,共检出31株细菌,以葡萄球菌属为最多,占77.6%.见表1.复数细菌感染4例,均同时检出两种细菌;检出L型细菌8株,占25.8%,其中7株为葡萄球菌属,占87.5%.
表1 31株病原菌菌种分布 病 原 菌
株
构成比(%)
葡萄球菌属
24
77.6
, 百拇医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6
19.4
模仿葡萄球菌
4
13.0
人葡萄球菌
4
13.0
表皮葡萄球菌
4
13.0
腐生葡萄球菌
, http://www.100md.com
2
6.4
华氏葡萄球菌
1
3.2
松鼠葡萄球菌
1
3.2
木糖葡萄球菌
1
3.2
头葡萄球菌
1
, 百拇医药
3.2
链球菌属
2
6.4
肠球菌
1
3.2
草绿色链球菌
1
3.2
微球菌属
2
6.4
, 百拇医药 腾黄微球菌
2
6.4
非发酵菌
3
9.6
洋葱假单胞菌
1
3.2
荧光假单胞菌
1
3.2
黄杆菌
, http://www.100md.com 1
3.2
1.3.2 药敏试验结果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对先锋霉素Ⅴ,环丙沙星等较为敏感,而对复方磺胺甲唑、青霉素敏感性较低。见表2.表2 31株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株) 药 物
敏感菌株数
中介菌株数
耐药菌株数
羧苄霉素
16
3
12
, http://www.100md.com
氨苄青霉素
14
1
16
妥布霉素
20
7
4
先锋霉素Ⅴ
27
1
3
庆大霉素
18
, http://www.100md.com
4
9
万古霉素
17
9
5
多黏菌素B
21
6
4
链霉素
21
8
2
, http://www.100md.com
环丙沙星
29
5
2
复方磺胺甲唑
11
1
15
青霉素
0
1
30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在国外主要是B组链球菌,国内以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多见〔3〕。本文结果显示,葡萄球菌感染为24株,占77.6%,其中18株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较多。非发酵菌感染比例上升,占9.6%.新生儿免疫力来自母亲抗体和自身尚未发育完善的免疫系统〔3〕,早产儿T细胞数量少于正常新生儿,对丝裂原刺激的转化率降低〔4〕,从而使其免疫力降低。27例病儿中4例为早产儿,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其免疫功能低下,皮肤、脐带、上呼吸道及泌尿道等黏膜抗御细菌能力不完善,感染疾病发病率高,且常危及生命〔5〕。故推广无菌接生法,及对新生儿进行必要的皮肤黏膜消毒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本组27例中,因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感染细菌或插管引起败血症者共10例,占37%;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应用产钳助产等引起感染者8例,占29.6%.此18例中,17例对先锋霉素Ⅴ和环丙沙星敏感,占94.4%.故对于有皮肤黏膜损伤、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应用产钳等情况的新生儿,可应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达到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22.13+1参考文献
1 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主编.诊断细菌学.香港:黄河出版社,1992.174~414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474~530
3 郭履州.新生儿的免疫特点与感染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89,27:51
4 Avery ME,Taeusch HW. Schaffer's diseases of new borned. Philadephia: Saunders,1984.720~725
5 宋秀珍.新生儿与未成熟儿的化学疗法注意事项.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6,13:99
(1999-07-23收稿 1999-10-04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