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在消渴病治疗中的配伍运用
作者:
单位:孟淑芬(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青岛 266003);王中杰(莱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消渴病;辩证施治;传统医学,中国
齐鲁医学杂志990424 影响消渴病预后的决定因素是微血管病变即“络脉瘀阻”,也是糖尿病并发器官病变的病理基础。“血瘀”贯穿于糖尿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瘀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过程中的变化。这就提示活血化瘀法对本病的治疗与延缓、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方剂配伍学角度探讨治疗消渴病的主要配伍运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掌握补气活血主次
1.1 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气
, http://www.100md.com
适用于消渴病中以血瘀为主兼有气虚者。此类病人的红细胞凝聚力增强,变形能力降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在P50以下;血小板集聚能力增强,血小板PGE2类似物质增加;血浆、全血黏度增加,血液凝固因增高,补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国内活血化瘀的研究表明,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加补气之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等,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软化纤维组织,纠正血液流变学方面异常等作用。
1.2 补气为主,佐以化瘀
适用于消渴病中以气虚为主夹有血瘀者。此类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虽不明显,但却以机体抵抗力下降、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多汗、易感冒为主,“气为精微物质所化生,消渴病一旦发生,食入之物质不能化生气血而多以小便排出,气失之化生基础,日久必虚。久久不治,气极虚,则无能为力矣”。此时治疗当以补气为主,适当配以活血之品,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除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外,尚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消渴病并发症的产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 百拇医药
2 注意消渴病证的兼杂
消渴病的临床证候比较复杂,气虚血瘀常兼有燥热、阴虚、痰湿、阳虚、湿热、出血等证。因此,临床常配伍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燥湿化痰、温补肾阳、凉血止血、清化湿热等治法,择其主要配伍简述如下。
2.1 配清热润燥药
本类治法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兼有燥热者,证见胸闷心烦、烦渴不止、口干舌燥、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数,究其病机皆属燥热结聚,主要由于不节嗜欲,膏粱饱疾,酒酷潼乳,湿热之气浸湟燔灼,郁成燥热。另则不慎喜怒,因五脏、五志之火,皆有真液以濡养,所以凝聚不动,若五志之火内戕,肾胃的水清不继,则五志之火翕然内动,燥热内生,此时当在益气活血之中配清热润燥之品,如麦冬、天冬、花粉、知母、生地、玄参等。有报道将红参、茯苓、白术、黄芪、葛根各5份,黄精10份,大黄、黄连、五味子、甘草各1份组成降糖丸,平均服药57d,治疗后血糖、尿糖均下降,尿糖比血糖降低更为明显。
, 百拇医药
2.2 伍滋阴养血药
本类治法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夹阴血不足者,证见口渴欲饮,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耳鸣,舌红或淡,有瘀点,脉细数,临床检查有血流瘀滞表现者。在这种情况下,益气活血适当配伍滋阴养血之品,常用的滋阴养血药如白芍、生地、熟地、首乌、枸杞、石斛、山萸肉等。根据消渴病的发生是以“五脏元阴不足”为基础而创滋养五脏元阴之五参梅子汤,临床用于治疗阴亏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效果较好。
2.3 兼利水化痰药
消渴病虽以血瘀为基本病理基础,气虚为常见症状,痰水内停亦不乏见。气虚而瘀血阻滞均能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使水津失布,或聚而成湿,或停而为饮,形成气虚血淤兼挟水湿病证。这类病证有如下特点:①病程相对较长,多见于消渴病的中后期;②燥热阴虚已不显著,亦不见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的三多症状,形体偏于肥胖,多合并水肿、胸闷、心悸、中风偏瘫、高脂血症等;③临床表现以口干、乏力、气短、肢体水肿、舌淡胖或齿印质暗为基本特征。而主要的病机在于燥热入血,气阴两虚,血滞浊留,三者互为因果,终致糖尿病酮症发生,治疗当以益气活血、降逆化浊佐清热养阴法,降酮汤即是治疗本类证候的有效方剂之一。
, 百拇医药
2.4 佐清化湿热药
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挟湿热内蕴者,常用的清化湿热药如土茯苓、蛇舌草、银花藤、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本证之发生,或因湿热外侵,或因脾虚运化无权,积湿化而成湿热之证,多是兼发其他疾病,是消渴病的一个变证,临床以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气短乏力,或尿频尿痛,或外阴瘙痒,或外发皮肤疖肿,舌质暗红苔腻,脉滑数或缓,治疗上以益气活血、清化湿热为法。湿热在下者以利为主,在中焦者以化为要,及时祛除湿热,控制并发症。
2.5 合阴阳并补法
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兼阴阳两亏者。此类病证在气虚血瘀基础上出现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面浮虚胖,阳萎早泄,便溏,舌淡胖而有紫气,苔白,脉沉细等,多在本病的后期,临床见于病程较长者,以并发肾病为多见。病程短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的较重病人。阴阳互根,相互化生、互相依存,今阴虚损及于阳,气虚不能助阳,而成阳虚之证,这是本病发展到后期的多见症,此时兼症很多,在益气活血基础上要照顾阴阳双亏的治疗, 可用补阳还五汤合并合匮肾气丸等方加减。
综上所述,消渴病属现代医学糖尿病之范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机以阴虚燥热为发病的关键,血液流变学异常即“络脉瘀阻”是消渴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辩证常用益气活血药为主组方,根据病情或配清热润燥,或伍滋阴养血,或兼化痰利水,或佐清化湿热,或合阴阳并补之品,以标本兼顾、全面治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243
(1999-08-16收稿 1999-10-13修回), http://www.100md.com
单位:孟淑芬(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青岛 266003);王中杰(莱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消渴病;辩证施治;传统医学,中国
齐鲁医学杂志990424 影响消渴病预后的决定因素是微血管病变即“络脉瘀阻”,也是糖尿病并发器官病变的病理基础。“血瘀”贯穿于糖尿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瘀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过程中的变化。这就提示活血化瘀法对本病的治疗与延缓、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方剂配伍学角度探讨治疗消渴病的主要配伍运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掌握补气活血主次
1.1 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气
, http://www.100md.com
适用于消渴病中以血瘀为主兼有气虚者。此类病人的红细胞凝聚力增强,变形能力降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在P50以下;血小板集聚能力增强,血小板PGE2类似物质增加;血浆、全血黏度增加,血液凝固因增高,补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国内活血化瘀的研究表明,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加补气之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等,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软化纤维组织,纠正血液流变学方面异常等作用。
1.2 补气为主,佐以化瘀
适用于消渴病中以气虚为主夹有血瘀者。此类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虽不明显,但却以机体抵抗力下降、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多汗、易感冒为主,“气为精微物质所化生,消渴病一旦发生,食入之物质不能化生气血而多以小便排出,气失之化生基础,日久必虚。久久不治,气极虚,则无能为力矣”。此时治疗当以补气为主,适当配以活血之品,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除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外,尚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消渴病并发症的产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 百拇医药
2 注意消渴病证的兼杂
消渴病的临床证候比较复杂,气虚血瘀常兼有燥热、阴虚、痰湿、阳虚、湿热、出血等证。因此,临床常配伍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燥湿化痰、温补肾阳、凉血止血、清化湿热等治法,择其主要配伍简述如下。
2.1 配清热润燥药
本类治法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兼有燥热者,证见胸闷心烦、烦渴不止、口干舌燥、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数,究其病机皆属燥热结聚,主要由于不节嗜欲,膏粱饱疾,酒酷潼乳,湿热之气浸湟燔灼,郁成燥热。另则不慎喜怒,因五脏、五志之火,皆有真液以濡养,所以凝聚不动,若五志之火内戕,肾胃的水清不继,则五志之火翕然内动,燥热内生,此时当在益气活血之中配清热润燥之品,如麦冬、天冬、花粉、知母、生地、玄参等。有报道将红参、茯苓、白术、黄芪、葛根各5份,黄精10份,大黄、黄连、五味子、甘草各1份组成降糖丸,平均服药57d,治疗后血糖、尿糖均下降,尿糖比血糖降低更为明显。
, 百拇医药
2.2 伍滋阴养血药
本类治法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夹阴血不足者,证见口渴欲饮,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耳鸣,舌红或淡,有瘀点,脉细数,临床检查有血流瘀滞表现者。在这种情况下,益气活血适当配伍滋阴养血之品,常用的滋阴养血药如白芍、生地、熟地、首乌、枸杞、石斛、山萸肉等。根据消渴病的发生是以“五脏元阴不足”为基础而创滋养五脏元阴之五参梅子汤,临床用于治疗阴亏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效果较好。
2.3 兼利水化痰药
消渴病虽以血瘀为基本病理基础,气虚为常见症状,痰水内停亦不乏见。气虚而瘀血阻滞均能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使水津失布,或聚而成湿,或停而为饮,形成气虚血淤兼挟水湿病证。这类病证有如下特点:①病程相对较长,多见于消渴病的中后期;②燥热阴虚已不显著,亦不见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的三多症状,形体偏于肥胖,多合并水肿、胸闷、心悸、中风偏瘫、高脂血症等;③临床表现以口干、乏力、气短、肢体水肿、舌淡胖或齿印质暗为基本特征。而主要的病机在于燥热入血,气阴两虚,血滞浊留,三者互为因果,终致糖尿病酮症发生,治疗当以益气活血、降逆化浊佐清热养阴法,降酮汤即是治疗本类证候的有效方剂之一。
, 百拇医药
2.4 佐清化湿热药
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挟湿热内蕴者,常用的清化湿热药如土茯苓、蛇舌草、银花藤、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本证之发生,或因湿热外侵,或因脾虚运化无权,积湿化而成湿热之证,多是兼发其他疾病,是消渴病的一个变证,临床以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气短乏力,或尿频尿痛,或外阴瘙痒,或外发皮肤疖肿,舌质暗红苔腻,脉滑数或缓,治疗上以益气活血、清化湿热为法。湿热在下者以利为主,在中焦者以化为要,及时祛除湿热,控制并发症。
2.5 合阴阳并补法
适用于消渴病中气虚血瘀兼阴阳两亏者。此类病证在气虚血瘀基础上出现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面浮虚胖,阳萎早泄,便溏,舌淡胖而有紫气,苔白,脉沉细等,多在本病的后期,临床见于病程较长者,以并发肾病为多见。病程短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的较重病人。阴阳互根,相互化生、互相依存,今阴虚损及于阳,气虚不能助阳,而成阳虚之证,这是本病发展到后期的多见症,此时兼症很多,在益气活血基础上要照顾阴阳双亏的治疗, 可用补阳还五汤合并合匮肾气丸等方加减。
综上所述,消渴病属现代医学糖尿病之范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机以阴虚燥热为发病的关键,血液流变学异常即“络脉瘀阻”是消渴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辩证常用益气活血药为主组方,根据病情或配清热润燥,或伍滋阴养血,或兼化痰利水,或佐清化湿热,或合阴阳并补之品,以标本兼顾、全面治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243
(1999-08-16收稿 1999-10-13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