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29201
胆囊炎、胆石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http://www.100md.com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荣鸣

    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病;辨证论治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990411 摘 要:胆囊炎、胆石病其病机是由于肝胆功能失调,疏泄失常引起气血郁积胆腑或湿蕴结中焦,胆气郁滞,胆汁逆溢,热积不散而形成。临床按“气滞证,湿热证,脓毒证”3型进行治疗,介绍了治疗的经验及方药。

    中图分类号:R 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1999)04—0031—02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常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管内胆石梗阻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发病率高且易复发,到严重的后期常因反复感染或发生胆汁性肝硬化而死亡。因此掌握其治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祖国医学认为,胆附于肝。《难经.四十二难》云:“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其经脉络肝,与肝相表里,又称为“奇恒之腑”、“中清之腑”。胆有司相火之功能,以确保胆汁正常疏泄,协调脾胃,促进饮食的消化吸收。它以通降和顺为贵,因此无论任何因素影响了它的“中清不浊”、“通降下行”时,即发生疾病。胆性刚直,主决断,精神因素,情绪失常,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或过食油腻肥厚食物,或虫积等均可引起气血郁积,胆腑或湿热瘀结中焦,影响胆的“中清”和“通降”,胆气郁滞不通而疼痛,胆汁逆溢肌肤而发黄,热积不散瘀而成脓。当影响到肝胆的分泌及胆囊和括约肌运动机能时,则胆汁滞留,并可发生感染,加之胆汁的代谢机能改变,便可形成结石。根据胆囊炎、胆石病的病机,结合临床表现,笔者将其治疗归纳为以下3种证型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交流如下:

    1 气滞证

    临床特点:右胁下痛,多为胀痛,痛引腰背,或阵发性串痛,或绞痛。间歇期宛如常人,郁怒后容易诱发。患者多易怒而性急,常口苦咽干,不欲饮食,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或弦紧。此证在临床上多见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及胆囊炎的早期阶段,或慢性胆囊炎,早期泥沙型结石。
, 百拇医药
    治则: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处方:柴胡、黄芩、杭芍、香附、郁金、延胡索、厚朴、枳实、竹茹、鸡内金、甘草。此方有解热、理气、利胆、消炎、止痛等作用。若有早期泥沙型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大黄等利胆排石,荡涤湿热。

    患者张某,女34岁,胸膈及右胁下疼痛2年,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症见胃脘饱闷,右胁下胀痛,时引腰背痛,常发作,郁怒后加重,口干苦,不思饮食,心烦难眠,大便2日1行,小便黄,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此属:肝郁气滞,胆胃失调,心胆郁热。治则:疏肝理气,清胆和胃,宁心安神。处方:柴胡10g,杭芍10g,炒黄芩8g,香附10g,郁金10g,厚朴10g,枳实10g,竹茹6g,延胡索10g,佛手10g,鸡内金10g,酸枣仁15g,白?仁8g,甘草5g。2诊:服上方5剂后,胸膈及右胁下疼痛日渐减轻,心烦口苦消失,能入睡,食欲增加,舌淡红润。此属肝胆湿热渐化,气机转舒。处方:柴胡10g,杭白芍10g,木香6g,砂仁10g,茯苓15g,陈皮10g,竹茹6g,鸡内金10g,佛手10g,酸枣仁15g,当归15g,甘草5g。3诊:服上方4剂后,痛全止,精神好转,二便正常,再服参麦温胆汤调理而愈。
, http://www.100md.com
    2 湿热证

    临床特点:右胁下持续性胀满疼痛,痛引肩背,或绞痛阵发性加剧,拒按,一般起病急,口苦咽干,恶心,头晕,伴寒热往来,或高热,或目黄,身黄,其黄如橘子色,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此证,临床上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梗阻性胆管炎、胆囊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及感染。

    治则:清肝利胆、行气利湿止痛。

    处方:柴胡、黄芩、木香、茵陈蒿、栀子、大黄、茯苓、陈皮、厚朴、枳实、木通、车前子、黄连、甘草、延胡索。此方有利胆、通便、抗菌消炎、利尿退黄、解热等作用。若胸满胁痛加郁金、川楝子。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

    李某,男34岁,1993年11月5日初诊。患者平时喜辛辣厚味及烟酒等物,身体肥胖,湿盛痰多。20天前感午后寒热不适,精神倦怠,胁下痞痛拒按,口苦咽干,不思饮食,面目苍黄,胸闷腹胀,头晕,恶心欲呕,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夜闷烦躁难眠,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西医诊断:胆道结石并感染。证属:肝胆湿热,邪滞三焦,胆胃失调,气机不利。治则:清肝利胆,行气利湿止痛,泻热通腑。处方:柴胡10g,茵陈蒿10g,栀子10g,大黄10g,竹茹6g,金钱草15g,鸡内金10g,滑石15g,黄连6g,甘草5g。2诊:服上方5剂后寒热渐退,口苦咽干、头晕恶心欲呕减轻,仍有胸胁痞痛,腹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属:阳明燥结,湿热中阻。原方再进3剂。3诊:服上方后大便畅通,兼下蚕豆大结石1枚,胸胁痛渐消,精神好转,饮食增进,改用香砂温胆汤调理病愈。
, 百拇医药
    3 脓毒证

    临床特点:右胁下持续性剧烈胀痛,腹胀满绞痛拒按,可触及包块。高热寒战或身目黄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燥结。或见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枯黄有芒刺或黄腻,脉弦滑数或沉细数。此证临床上多见于急性胆囊积脓、胆囊穿孔、胆石并发化脓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并有中毒性休克。

    治则:清热解毒、利胆、通利湿热。

    处方:柴胡、黄芩、茵陈蒿、栀子、龙胆草、郁金、木香、大黄、芒硝、黄连、赤芍、丹皮、蒲公英。此方有利胆通便、抗菌消炎、退黄疸、利尿、清热解毒作用。若兼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为热毒内陷心包,扰乱神明,加生地、犀角粉、金银花,板蓝根、石菖蒲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杨某,男70岁,退休工人。曾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结石并感染。因年老不愿手术,转中医会诊,住我院外科。患者1月前感精神疲倦,午后寒热交作,胸胁痞痛,引痛腰背,不思饮食,面目发黄,腹胀,口苦咽干,欲呕,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夜间烦躁难眠。舌红降,苔干枯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化火,气血郁结胆腑,湿热蕴结中焦。治则:清热解毒,平肝泻火,利胆通腑,通利湿热。处方:柴胡15g,黄芩10g,茵陈蒿12g,栀子8g,龙胆草6g,木香6g,郁金10g,大黄10g,黄连6g,丹皮10g,赤芍10g,鸡内金10g,金钱草15g,木通10g,甘草5g。2诊:服上方3剂后寒热渐退,大便已通,口苦咽干、烦躁及胸胁痞痛减轻,纳呆,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白腻相兼,脉弦数。湿热瘀结渐化,气机转舒。原方去大黄加滑石10g,竹茹8g。3诊:服上方3剂后寒热已退,胸胁痛消失,腹胀消,大小便通畅,观察大便排出蚕豆大结石1枚。改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而病愈出院。

    (收稿日期:1998-10-15)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