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29329
归芪二乌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胡学义

    单位:巴东县中医医院(巴东444300)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04191 临床资料

    本组205例中,男90例,女115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30~59岁为该病的多发年龄段;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0年。多数病例都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过程。

    症状:膝、肘、腕、踝、肩、髋等大关节疼痛或红肿热痛显著,并有游走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不遗留关节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现风湿性环性红斑和皮下结节。检查:ESR正常或增高,ASO>1∶500。

    2 治疗方法

    均用自拟归芪二乌汤加减治疗,1剂/d,水煎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慢性久病者可服2~3个疗程。方药:当归、黄芪各20g,制川乌、制草乌、皂角刺、制没药、灸甘草各10g。全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临证使用尚需灵活加减。行痹以风邪偏胜,加防风10g,秦艽、威灵仙各15g;痛痹以寒邪偏胜,加细辛3g,蜈蚣3条;着痹以湿邪偏胜,加苍术10g,生苡仁30g,汉防己15g;热痹以热邪偏胜,减量为当归6g,黄芪10g,制川乌、草乌各5g,重用石膏60g,知母20g,桑枝、忍冬藤各30g,黄柏10g。痹以本虚标实为主,加大当归、黄芪用量,另加川续断15g,桑寄生30g,补骨脂20g,蜈蚣3条,全蝎10g。浑身关节疼痛者加羌活10g。腰痛者加桑寄生30g,炒杜仲15g。下肢疼痛者加怀牛膝、独活、木瓜各10g。下肢湿盛者加汉防己、苍术、木瓜各15g。指(趾)关节痛者加松节15g,青风藤30g。足不任地者加五加皮20g。关节肿大者加白芥子10g,瘀阻甚者加制乳香、地鳖虫各10g。日久肝肾亏损,腰酸腿软,筋骨拘急者加白芍、补骨脂各20g,炒杜仲、川续断各15g。痛甚者加全蝎10g,蜈蚣3条。另外,根据不同的发病情况给予外敷,如关节肿胀,寒湿内盛者用白芥子30g,川乌、草乌、桃仁各20g,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敷(切勿入口),有散寒去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 百拇医药
    3 治疗效果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135例,占65.9%;好转(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基本消失,部分实验室检查尚未恢复正常)67例,占32.7%;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3例,占1.4%。总有效率达98.6%。治愈病例中,服药1个疗程(含不足1个月者)治愈者59例,2个疗程治愈者67例,3个疗程治愈者9例。

    4 典型病例

    谭某,43岁,农民,1995年4月7日初诊。患者诉两膝、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3年,曾服用消炎痛等,并肌注青霉素,症状时轻时重。4天前膝踝关节肿痛加剧,故来我院求治。查:体温36.5℃,两膝、踝关节漫肿痛不能屈伸,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濡。化验血沉110mm/h,抗O 1250U,类风湿因子阴性。中医诊断:痹证,属寒湿入络,痹阻不通。治疗:温经散寒,利湿通络。处方:当归、黄芪各18g,制川乌、草乌(先煎30分钟)、木瓜、苍术、白芥子、独活、羌活各10g,萆、汉防己各20g,皂角刺、制没药各12g,甘草6g。5剂,水煎分2次温服。外敷:白芥子、生川乌、草乌各30g,桃仁20g,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以加强散寒去湿,消肿止痛的作用。二诊:两膝、踝关节明显消肿,疼痛锐减,膝部可弯曲活动,照上方,再进10剂。三诊:查血沉下降为正常,抗O<1∶500。膝、踝关节肿胀消失,但两膝还有轻度疼痛,活动无障碍,胃纳欠佳,大便溏,乏力身困,舌苔薄,脉沉细。停用外敷,内服以益气和胃,散寒除湿为法,继守原方,加重当归、黄芪用量,去白芥子、羌活、独活,加党参、茯苓各10g,白术12g,炒苡仁30g。5剂,水煎温服,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1)笔者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之病机,以虚、邪、瘀为主。所谓“虚”即是正气虚,包括气血、精、津液等物质不足及人体调节功能低下,这是引起痹证的先决条件;“邪”即外来病邪,具体指风、寒、湿、热之邪气。其中“风邪不能独伤人”,湿性粘腻,风湿之邪往往易和它邪相合。寒、热二者互相对立,一般不会同时伤之,但皆可与风、湿之邪相合,使经脉凝滞或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证;所谓“瘀”即血瘀,凡因血液流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消散者均属之。血瘀是痹证必然的病机转归,又是痹证的致病因素。

    (2)痹证的成因离不开正虚,尤其久痹反复发作,往往致气血之虚,脏腑损伤,因此扶正在痹证的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要。笔者紧扣虚、瘀的病理特点,拟定扶正、祛邪、活血定痛的法则,以归芪二乌汤为基本方。方中当归、黄芪实为当归补血汤的成分,能补益气血,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功能;制川乌、草乌长于散寒除湿,疏痼阴冱寒,善于止痛;制没药疏通经络间的气血凝滞,消肿定痛,皂角刺可行药直达病所,以增强药力;甘草调和诸药并擅解二乌之毒。诸药配合具有益气养血,散寒除湿,化瘀止痛的功效,正合痹证之治。
, 百拇医药
    (3)一般而言,疼痛呈游走性、放射性、闪电样者多属风邪偏胜;痛有定处,疼痛剧烈 ,局部欠温,遇暖则舒,多属寒邪偏胜;疼痛重着漫肿者属湿。从部位而言,腰部冷痛多属寒邪偏胜,疼痛固定不移则为瘀血之征。使用归芪二乌汤时,常以邪之偏胜或正气的强弱进行加减,力求方证相符。

    对于关节湿盛漫肿者,常取白芥子30g,生二乌各20g,桃仁20g,共碾细末用蛋清调敷患处,2日一换,消肿止痛作用显著,且无明显皮肤损害。服药时间一般以早晚饭后为宜,但痛痹、痹患者疼痛多是昼轻夜重,故晚饭后的服药时间改为晚上睡觉前,以集中药力缓解夜间疼痛,经使用效果明显。

    (4)痹证证候演变一般较慢,尤其是久病患者,治疗时即使方药对证,初服也不一定见效。因此,要注意守方,切勿轻易改弦易辙。

    (收稿日期:1998-08-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