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0572
温阳利水活血通窍法治疗内耳眩晕症32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创鹏陈通文

    单位:李创鹏陈通文 广东省珠海市中医院,珠海市景乐路

    关键词:

    新中医990429笔者从1989年8月~1994年6月采用温阳利水活血通窍法治疗内耳眩晕症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1个月,平均3年。

    症状和体征:头晕,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舌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薄白,脉沉缓或弱。音叉检查:呈一侧感性聋,自发性眼震。

    2 治疗方法

    采用温阳利水,活血通窍法。基本药物组成:熟附子5 g,白术、川芎、白芍各12 g,三七(研末)3 g,丹参20 g,泽泻30 g,石菖蒲、桂枝、蜂房各10 g,生姜3片。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2个疗程。加味: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天麻12 g,赭石20 g;胃脘痞闷,痰多者加陈皮8 g,苍术10 g;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者加黄芪30 g,当归10 g;腰膝软者加菟丝子20 g,桑寄生 10 g;心烦易怒,口干,舌苔黄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各12 g。

    3 治疗结果

    痊愈(症状消失,行动自如)21例,好转(头晕减轻但不能随意行动)8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

    4 病案举例

    王某,女,50岁,1992年5月2日就诊。反复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恶心2年,加重7天。2年前每因劳累、精神紧张出现上述症状,曾在某医院诊为内耳眩晕症。平素口服安定、谷维素,静注高渗糖后症状好转未予注意。此次因劳累淋雨而作,经上述治疗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诊见:头晕甚伴恶心乏力,面色暗,舌质暗淡而胖、苔白腻,脉滑。音叉检查呈右侧感性聋,自发性眼震。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阳虚湿瘀内阻。治宜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通窍。处方:熟附子5 g,川芎、白术、石菖蒲、白芍各12 g,桂枝、天麻、蜂房各10 g,三七3 g,泽泻、丹参各20 g,生姜3片。日1剂,水煎服,3剂后诸症大减,继原方服2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内耳眩晕症系内淋巴迷路积水引起,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阳虚水湿内生,痰瘀互结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通窍,选用附子温阳,三七、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窍选用石菖蒲、蜂房,桂枝、白术、泽泻加大温阳利水力度,有利于病理产物消除。诸药合用,使脾肾阳气复常,水湿得以运化,痰化瘀消,故获较好疗效。

    收稿日期:1998-08-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