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任小青
单位: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 梧州 543000
关键词:无排卵性不孕症;人绒毛膜促腺性激素;克罗米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90436
摘要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无排卵性不孕的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治疗30例,Ⅱ组为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hcG治疗54例。结果:Ⅱ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的黄体功能不足(LPD)发生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LUF周期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可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LPD和LUF发生。
, 百拇医药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11.6
克罗米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排卵药物,用于治疗无排卵性不孕,但不少文献报道应用此药后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这可能与该药的抗雌激素作用或黄体不健全及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有关[1,2]。针对克罗米酚这一特点,我们对长期无排卵的不孕患者在应用克罗米酚加少量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恰当配伍hcG,明显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1995年1月至1998年11月来我院妇科不孕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共收治无排卵性不孕症84例,年龄24~38岁,平均28.34岁,不孕年限2~11年,以3~5年居多,其中原发不孕52例,继发不孕32例。继发性Ⅰ度闭经8例,月经不规则28例,月经稀发26例,月经规则22例。每例均常规妇科检查,测基础体温(BBT),宫颈粘液拉丝试验,放射免疫测定血中FSH(促卵泡成熟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PRL(催乳素),部分病人经前2~3 d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最后诊断无排卵。本组病例血中PRL正常,黄体中期血清P值0.3~7.03 nmol/L,平均2.36 nmol/L(本实验室黄体期正常血清P值12.1~89 nmol/L),经输卵管通液试验或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男方精液检查正常。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组(Ⅰ组)30例,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hcG组(Ⅱ组)54例,Ⅰ组均于月经或孕酮(P)撤药出血的第5天起服用克罗米酚50~100 mg/d,连服5 d,月经第7天起加服己烯雌酚0.25 mg/d,连用8~10 d为一治疗周期,Ⅱ组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用法同Ⅰ组,于月经第9天起观察宫颈粘液评分(Insler法)[3]及B超下卵泡发育情况,直到宫颈粘液评分≥8分,B超示卵泡直径18~25 mm,平均23 mm时,肌注hcG 5 000~10 000 IU,每天1次,共用1~2 d,排卵后2 d隔日肌注hcG 1 000~2 000 IU共5次。
1.3 两组用药后进行下列监护排卵效果
1.3.1 基础体温(BBT)测定:基础体温上升0.3~0.5℃持续11 d及以上,示有排卵,若单相型,无后期升高的体温曲线示无排卵。
, 百拇医药
1.3.2 宫颈粘液评分:于月经第9天起取宫颈粘液,观察其性状与结晶改变,每1~2 d 1次,采用Insler法进行评分。
1.3.3 经腹B超检查:与宫颈粘液评分同时进行,由专机专人操作,观察卵泡发育情况。
排卵的依据:①卵泡突然消失或缩小(卵泡破裂,卵泡液溢出);②卵泡边缘模糊,内有稀疏光点(早期黄体),出现于卵泡破裂次日。以后光点逐渐增多,形成一光团(成熟黄体);③卵泡消失或缩小时,直肠子宫陷凹内出现液体。根据①及②或①及③两点我们诊断为排卵。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的依据:①B超示BBT上升前卵泡直径≥15 mm,BBT上升后卵泡持续存在,并继续增大者;②B超示BBT上升前,卵泡直径<15 mm,BBT上升后小卵泡持续存在或继续增大者。
1.3.4 血清孕酮(P)水平测定:放射免疫测定黄体中期(月经第22~24天)血清P值。本实验室P值≥12 nmol/L提示有排卵,12.1~34.5 nmol/L示黄体功能不足,34.5~50 nmol/L示黄体功能尚可,≥50 nmol/L则示黄体功能良好。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判定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Ⅰ组共治疗124个周期,Ⅱ组共治疗248个周期。妊娠率Ⅰ组36.7%(11/30),Ⅱ组77.22%(39/54),排卵率Ⅰ组73.33%(22/30),Ⅱ组94.44%(51/54)。Ⅱ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Ⅰ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按例数计算
按治疗周期计算
组别
n
排卵
, 百拇医药 妊娠
无排卵
排卵率(%)
妊娠率(%)
n
排卵
无排卵
排卵率(%)
Ⅰ组
30
22
11
8
, 百拇医药 73.33
36.7
124
87
37
70.16
Ⅱ组
54
51
39
3
94.44
72.22*
, 百拇医药
248
233
15
93.95*
* P<0.01
2.2 Ⅰ组与Ⅱ组引起黄体功能不足(LPD)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的情况见表2。Ⅰ组有排卵而未妊娠的11例患者中有6例LPD,占20%(6/30),Ⅱ组有排卵而未妊娠的12例患者中有3例LPD,占5.56%(3/5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8例无排卵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LUF,占13.33%(4/30),共治疗18个周期,重复治疗LUF再次发生率为100.0%,LUF周期发生率为14.52%(18/124)。Ⅱ组3例无排卵的患者中有1例发生LUF,占1.85%(1/54),共治疗6个周期,前3个周期发生LUF,后3个周期,当B超提示卵泡成熟时,即肌注hcG 2次后才排卵成功,LUF周期发生率为1.21%(3/248),两组LUF周期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可明显降低LPD和LUF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表2 Ⅰ组与Ⅱ组引起LPD和LUF情况(例) 组别
总数
LPD
LUF
LPD发生
率(%)
LUF发生
率(%)
Ⅰ组
30
6
4
20
, 百拇医药
13.33
Ⅱ组
54
3
1
5.56*
1.85*
* P<0.05
2.3 Ⅰ组妊娠11例,1例孕60 d自然流产,占9.09%(1/11),Ⅱ组妊娠39例,1例孕45 d自然流产,占2.56%(1/39),Ⅱ组自然流产率低于Ⅰ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在本院分娩26例,新生儿体质量1 900~4 500 g,未发现畸形,多胎妊娠两组各1例(双胎),占治疗后妊娠总数4%(2/50),两组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Ⅱ组有2例患者卵巢增大,自觉下腹轻微胀痛不适,停药后症状体征消失。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hcG系从孕妇尿中提取的生物制剂,由于hcG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和LH很相似[4,5],因此不仅用于hcG不足的补充治疗,而且在自然周期或药物诱发排卵周期,若能恰当地掌握时机和剂量,可起类似LH的生物作用,诱发排卵。克罗米酚是一种非甾体激素制剂,结构上类似己烯雌酚,在下丘脑及垂体水平与雌二醇竞争受体,造成这些部位的低雌激素环境,从而解除了循环中雌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增加了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释放。FSH的升高,可启动卵泡发育,此为克罗米酚的效应;而排卵则是继发于卵泡发育后的活动,是发育成熟的卵泡所分泌的雌二醇(E2)对中枢的正反馈——触发排卵前LH峰的结果[6],并非克罗米酚的直接作用,因此克罗米酚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需要其它药物,包括hcG的配伍,才能成功地诱发排卵。本文Ⅱ组在应用克罗米酚基础上加用了hcG协助诱发排卵,排卵率为94.44%,明显高于Ⅰ组单用克罗米酚诱发的排卵率73.33%,较国外文献报道的稍高[7]。
, 百拇医药
3.2 某些病例在应用克罗米酚后并无排卵,是由于患者正反馈缺陷[6],若加用hcG模拟LH峰可诱发排卵。我们的经验hcG诱发排卵剂量为5 000~10 000 IU,一次肌肉注射,可用1~2 d。
如同自然周期,克罗米酚诱发排卵周期可存在LH排卵峰缺如[6],故可影响卵泡破裂,从而导致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中期应用hcG加强内源性LH峰性分泌,理论上可纠正LUF周期这一内分泌缺陷,可能提高排卵率及利于黄体功能。本文Ⅱ组中期应用较大剂量hcG,不但提高了排卵率,而且LPD发生率和LUF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
与自然周期相仿,黄体的形成也与中期LH峰分泌的质与量有关,其功能的维持则靠低脉冲的LH分泌,在正反馈不完全,LH峰性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即使诱发排卵成功,也可因上述缺陷引起黄体不健而影响妊娠率;有时即使受孕,亦可因黄体功能不足而发生自然流产。故本文Ⅱ组采用较大剂量hcG中期注射(5 000~10 000IU)及排卵后低剂量持续用药(hcG 1 000~2 000 IU隔日注射),可起到“健黄体”作用,使Ⅱ组的妊娠率达72.22%,明显高于Ⅰ组妊娠率36.7%,Ⅱ组自然流产率2.56%低于Ⅰ组的自然流产率9.09%。
, 百拇医药
3.3 应用克罗米酚妊娠率低除与黄体功能不足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有关外,还可能与克罗米酚的抗雌激素作用使宫颈粘液变稠影响精子穿透有关。故本组病例均同时加用小剂量雌激素改善宫颈粘液,利于精子穿透。
3.4 如何适时应用hcG才能提高临床效果。60~70年代,应用hcG协同促排卵,各国按经验均在克罗米酚停药的第5~7 d。然而目前已被证明这种用法不能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其原因过早应用hcG反而促使卵泡闭锁而抑制排卵,而延迟用药导致LUF。本文Ⅱ组一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前3个周期均发生LUF,是由于卵泡直径分别达20、22、23 mm时持续2~3 d,宫颈评分>8分持续3~4 d才肌注1次hcG。后3个周期当卵泡达20~22 mm,宫颈评分≥8分时立即肌注hcG 5 000 IU,第2天复查B超仍未排卵再肌注1次hcG 5 000 IU,结果诱发排卵获得成功。这表明适时应用hcG的重要性,同时hcG用量要够足量。我们应用hcG的最佳时机为宫颈评分≥8分和卵泡直径达18~25 mm,平均23 mm,且呈云雾状,提示卵泡成熟时,hcG可起到替代或加强LH峰以诱发排卵和健黄体功能的功效。
, 百拇医药
3.5 本组病例多胎妊娠率4%,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仿[7],而且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这与我们通过综合监护措施,了解药物反应,调整用药剂量有关。当B超显示单个卵泡直径大于25 mm,或3个及3个以上卵泡直径达20~25 mm者,不应使用hcG,以免发生多胎妊娠和OHSS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胡丽娜.氯酚胺诱发排卵及其妊娠.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3(1):19
2 林金芳,郑怀美,杨星星.克罗米酚治疗不育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2):86
3 Insler V.The cervical score.Int J Gynecol Obstet,1972,10:223
, http://www.100md.com
4 陆湘云.绝经后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1):5
5 李美芝.排卵诱发剂的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1):17
6 林金芳.影响克罗米芬促排卵疗效因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5):267~268
7 Gysler M.A decade's experience with an individualized clomiphene treatment regiment including its effent on the postcoital test.Fertil Steril,1982,37(2):16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Aug; 16 (4)
收稿日期:1999-01-14,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 梧州 543000
关键词:无排卵性不孕症;人绒毛膜促腺性激素;克罗米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90436
摘要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无排卵性不孕的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治疗30例,Ⅱ组为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hcG治疗54例。结果:Ⅱ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的黄体功能不足(LPD)发生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LUF周期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可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LPD和LUF发生。
, 百拇医药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11.6
克罗米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排卵药物,用于治疗无排卵性不孕,但不少文献报道应用此药后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这可能与该药的抗雌激素作用或黄体不健全及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有关[1,2]。针对克罗米酚这一特点,我们对长期无排卵的不孕患者在应用克罗米酚加少量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恰当配伍hcG,明显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1995年1月至1998年11月来我院妇科不孕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共收治无排卵性不孕症84例,年龄24~38岁,平均28.34岁,不孕年限2~11年,以3~5年居多,其中原发不孕52例,继发不孕32例。继发性Ⅰ度闭经8例,月经不规则28例,月经稀发26例,月经规则22例。每例均常规妇科检查,测基础体温(BBT),宫颈粘液拉丝试验,放射免疫测定血中FSH(促卵泡成熟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PRL(催乳素),部分病人经前2~3 d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最后诊断无排卵。本组病例血中PRL正常,黄体中期血清P值0.3~7.03 nmol/L,平均2.36 nmol/L(本实验室黄体期正常血清P值12.1~89 nmol/L),经输卵管通液试验或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男方精液检查正常。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组(Ⅰ组)30例,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hcG组(Ⅱ组)54例,Ⅰ组均于月经或孕酮(P)撤药出血的第5天起服用克罗米酚50~100 mg/d,连服5 d,月经第7天起加服己烯雌酚0.25 mg/d,连用8~10 d为一治疗周期,Ⅱ组克罗米酚+少量己烯雌酚用法同Ⅰ组,于月经第9天起观察宫颈粘液评分(Insler法)[3]及B超下卵泡发育情况,直到宫颈粘液评分≥8分,B超示卵泡直径18~25 mm,平均23 mm时,肌注hcG 5 000~10 000 IU,每天1次,共用1~2 d,排卵后2 d隔日肌注hcG 1 000~2 000 IU共5次。
1.3 两组用药后进行下列监护排卵效果
1.3.1 基础体温(BBT)测定:基础体温上升0.3~0.5℃持续11 d及以上,示有排卵,若单相型,无后期升高的体温曲线示无排卵。
, 百拇医药
1.3.2 宫颈粘液评分:于月经第9天起取宫颈粘液,观察其性状与结晶改变,每1~2 d 1次,采用Insler法进行评分。
1.3.3 经腹B超检查:与宫颈粘液评分同时进行,由专机专人操作,观察卵泡发育情况。
排卵的依据:①卵泡突然消失或缩小(卵泡破裂,卵泡液溢出);②卵泡边缘模糊,内有稀疏光点(早期黄体),出现于卵泡破裂次日。以后光点逐渐增多,形成一光团(成熟黄体);③卵泡消失或缩小时,直肠子宫陷凹内出现液体。根据①及②或①及③两点我们诊断为排卵。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的依据:①B超示BBT上升前卵泡直径≥15 mm,BBT上升后卵泡持续存在,并继续增大者;②B超示BBT上升前,卵泡直径<15 mm,BBT上升后小卵泡持续存在或继续增大者。
1.3.4 血清孕酮(P)水平测定:放射免疫测定黄体中期(月经第22~24天)血清P值。本实验室P值≥12 nmol/L提示有排卵,12.1~34.5 nmol/L示黄体功能不足,34.5~50 nmol/L示黄体功能尚可,≥50 nmol/L则示黄体功能良好。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判定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Ⅰ组共治疗124个周期,Ⅱ组共治疗248个周期。妊娠率Ⅰ组36.7%(11/30),Ⅱ组77.22%(39/54),排卵率Ⅰ组73.33%(22/30),Ⅱ组94.44%(51/54)。Ⅱ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Ⅰ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按例数计算
按治疗周期计算
组别
n
排卵
, 百拇医药 妊娠
无排卵
排卵率(%)
妊娠率(%)
n
排卵
无排卵
排卵率(%)
Ⅰ组
30
22
11
8
, 百拇医药 73.33
36.7
124
87
37
70.16
Ⅱ组
54
51
39
3
94.44
72.22*
, 百拇医药
248
233
15
93.95*
* P<0.01
2.2 Ⅰ组与Ⅱ组引起黄体功能不足(LPD)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的情况见表2。Ⅰ组有排卵而未妊娠的11例患者中有6例LPD,占20%(6/30),Ⅱ组有排卵而未妊娠的12例患者中有3例LPD,占5.56%(3/5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8例无排卵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LUF,占13.33%(4/30),共治疗18个周期,重复治疗LUF再次发生率为100.0%,LUF周期发生率为14.52%(18/124)。Ⅱ组3例无排卵的患者中有1例发生LUF,占1.85%(1/54),共治疗6个周期,前3个周期发生LUF,后3个周期,当B超提示卵泡成熟时,即肌注hcG 2次后才排卵成功,LUF周期发生率为1.21%(3/248),两组LUF周期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hcG协同克罗米酚治疗可明显降低LPD和LUF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表2 Ⅰ组与Ⅱ组引起LPD和LUF情况(例) 组别
总数
LPD
LUF
LPD发生
率(%)
LUF发生
率(%)
Ⅰ组
30
6
4
20
, 百拇医药
13.33
Ⅱ组
54
3
1
5.56*
1.85*
* P<0.05
2.3 Ⅰ组妊娠11例,1例孕60 d自然流产,占9.09%(1/11),Ⅱ组妊娠39例,1例孕45 d自然流产,占2.56%(1/39),Ⅱ组自然流产率低于Ⅰ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在本院分娩26例,新生儿体质量1 900~4 500 g,未发现畸形,多胎妊娠两组各1例(双胎),占治疗后妊娠总数4%(2/50),两组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Ⅱ组有2例患者卵巢增大,自觉下腹轻微胀痛不适,停药后症状体征消失。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hcG系从孕妇尿中提取的生物制剂,由于hcG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和LH很相似[4,5],因此不仅用于hcG不足的补充治疗,而且在自然周期或药物诱发排卵周期,若能恰当地掌握时机和剂量,可起类似LH的生物作用,诱发排卵。克罗米酚是一种非甾体激素制剂,结构上类似己烯雌酚,在下丘脑及垂体水平与雌二醇竞争受体,造成这些部位的低雌激素环境,从而解除了循环中雌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增加了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释放。FSH的升高,可启动卵泡发育,此为克罗米酚的效应;而排卵则是继发于卵泡发育后的活动,是发育成熟的卵泡所分泌的雌二醇(E2)对中枢的正反馈——触发排卵前LH峰的结果[6],并非克罗米酚的直接作用,因此克罗米酚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需要其它药物,包括hcG的配伍,才能成功地诱发排卵。本文Ⅱ组在应用克罗米酚基础上加用了hcG协助诱发排卵,排卵率为94.44%,明显高于Ⅰ组单用克罗米酚诱发的排卵率73.33%,较国外文献报道的稍高[7]。
, 百拇医药
3.2 某些病例在应用克罗米酚后并无排卵,是由于患者正反馈缺陷[6],若加用hcG模拟LH峰可诱发排卵。我们的经验hcG诱发排卵剂量为5 000~10 000 IU,一次肌肉注射,可用1~2 d。
如同自然周期,克罗米酚诱发排卵周期可存在LH排卵峰缺如[6],故可影响卵泡破裂,从而导致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中期应用hcG加强内源性LH峰性分泌,理论上可纠正LUF周期这一内分泌缺陷,可能提高排卵率及利于黄体功能。本文Ⅱ组中期应用较大剂量hcG,不但提高了排卵率,而且LPD发生率和LUF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
与自然周期相仿,黄体的形成也与中期LH峰分泌的质与量有关,其功能的维持则靠低脉冲的LH分泌,在正反馈不完全,LH峰性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即使诱发排卵成功,也可因上述缺陷引起黄体不健而影响妊娠率;有时即使受孕,亦可因黄体功能不足而发生自然流产。故本文Ⅱ组采用较大剂量hcG中期注射(5 000~10 000IU)及排卵后低剂量持续用药(hcG 1 000~2 000 IU隔日注射),可起到“健黄体”作用,使Ⅱ组的妊娠率达72.22%,明显高于Ⅰ组妊娠率36.7%,Ⅱ组自然流产率2.56%低于Ⅰ组的自然流产率9.09%。
, 百拇医药
3.3 应用克罗米酚妊娠率低除与黄体功能不足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有关外,还可能与克罗米酚的抗雌激素作用使宫颈粘液变稠影响精子穿透有关。故本组病例均同时加用小剂量雌激素改善宫颈粘液,利于精子穿透。
3.4 如何适时应用hcG才能提高临床效果。60~70年代,应用hcG协同促排卵,各国按经验均在克罗米酚停药的第5~7 d。然而目前已被证明这种用法不能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其原因过早应用hcG反而促使卵泡闭锁而抑制排卵,而延迟用药导致LUF。本文Ⅱ组一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前3个周期均发生LUF,是由于卵泡直径分别达20、22、23 mm时持续2~3 d,宫颈评分>8分持续3~4 d才肌注1次hcG。后3个周期当卵泡达20~22 mm,宫颈评分≥8分时立即肌注hcG 5 000 IU,第2天复查B超仍未排卵再肌注1次hcG 5 000 IU,结果诱发排卵获得成功。这表明适时应用hcG的重要性,同时hcG用量要够足量。我们应用hcG的最佳时机为宫颈评分≥8分和卵泡直径达18~25 mm,平均23 mm,且呈云雾状,提示卵泡成熟时,hcG可起到替代或加强LH峰以诱发排卵和健黄体功能的功效。
, 百拇医药
3.5 本组病例多胎妊娠率4%,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仿[7],而且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这与我们通过综合监护措施,了解药物反应,调整用药剂量有关。当B超显示单个卵泡直径大于25 mm,或3个及3个以上卵泡直径达20~25 mm者,不应使用hcG,以免发生多胎妊娠和OHSS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胡丽娜.氯酚胺诱发排卵及其妊娠.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3(1):19
2 林金芳,郑怀美,杨星星.克罗米酚治疗不育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2):86
3 Insler V.The cervical score.Int J Gynecol Obstet,1972,10:223
, http://www.100md.com
4 陆湘云.绝经后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1):5
5 李美芝.排卵诱发剂的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1):17
6 林金芳.影响克罗米芬促排卵疗效因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5):267~268
7 Gysler M.A decade's experience with an individualized clomiphene treatment regiment including its effent on the postcoital test.Fertil Steril,1982,37(2):16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Aug; 16 (4)
收稿日期:1999-01-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