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对微循环影响机理的研究
作者:金永娟 朱文云 钱冠清 邢海燕
单位:300020 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关键词:高脂血症;微循环
目的 高脂血症
目的 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功能单位,在心脑血管病中常伴有微循环的异常。本研究试图研究血清胆固醇(TC)水平与微循环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通过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研究了血清TC对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变形性指数(DI)及聚集状态、对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率(SAR)、粘附性及粘附分子CD11/CD18表达率的变化以及对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动物以高脂食物喂养至12周过程中血清TC水平逐渐升高,由1.33±0.64mmol升至38.96±13.23mmol,其血液粘度在自然压积下变化不显著。血浆ηp显著升高,由1.07±0.07mPa.s升至1.31±0.34mPa.s。红细胞DI显著降低,由3.16±0.24降至2.30±0.34。循环白细胞SAR显著增加,由6.93±4.13升至13.40±5.51。白细胞的粘附性增加一倍以上。介导白细胞粘附的粘附分了CD11/CD18的表达增加三倍以上,由17.18±5.41升至55.10±17.42。球结膜微循环观测显示随血清TC升高,微血管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现象逐渐加重,开放毛细血管数减少,管径变得粗细不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显示在第四周时血流量较实验前降低30%以上。血清TC升高可激活补体,引起循环白细胞SAR升高,细胞表面CD11/CD18表达增加,从而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增加,导致白细胞嵌塞在微细血管内。另一方面,活化的白细胞由于呼吸爆发而释放大量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进而引起红细胞氧化损伤,变形性降低。同时O2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抑制PGI2释放和灭活NO,引起血管收缩。由血清TC升高引起的上述变化均为影响微循环灌注异常的因素。结论 由此可见,由于血清TC升高引起的血细胞、血液及血细胞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异常是引起高胆固醇状态下微循环改变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百拇医药
单位:300020 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关键词:高脂血症;微循环
目的 高脂血症
目的 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功能单位,在心脑血管病中常伴有微循环的异常。本研究试图研究血清胆固醇(TC)水平与微循环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通过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研究了血清TC对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变形性指数(DI)及聚集状态、对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率(SAR)、粘附性及粘附分子CD11/CD18表达率的变化以及对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动物以高脂食物喂养至12周过程中血清TC水平逐渐升高,由1.33±0.64mmol升至38.96±13.23mmol,其血液粘度在自然压积下变化不显著。血浆ηp显著升高,由1.07±0.07mPa.s升至1.31±0.34mPa.s。红细胞DI显著降低,由3.16±0.24降至2.30±0.34。循环白细胞SAR显著增加,由6.93±4.13升至13.40±5.51。白细胞的粘附性增加一倍以上。介导白细胞粘附的粘附分了CD11/CD18的表达增加三倍以上,由17.18±5.41升至55.10±17.42。球结膜微循环观测显示随血清TC升高,微血管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现象逐渐加重,开放毛细血管数减少,管径变得粗细不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显示在第四周时血流量较实验前降低30%以上。血清TC升高可激活补体,引起循环白细胞SAR升高,细胞表面CD11/CD18表达增加,从而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增加,导致白细胞嵌塞在微细血管内。另一方面,活化的白细胞由于呼吸爆发而释放大量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进而引起红细胞氧化损伤,变形性降低。同时O2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抑制PGI2释放和灭活NO,引起血管收缩。由血清TC升高引起的上述变化均为影响微循环灌注异常的因素。结论 由此可见,由于血清TC升高引起的血细胞、血液及血细胞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异常是引起高胆固醇状态下微循环改变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