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7804
原发性腹膜后膀胱直肠窝肿瘤12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徐波 魏鸿霭 马磊

    单位:徐波 魏鸿霭(广州医学院附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广州 510180);马磊(广州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膀胱直肠窝;肿瘤;腹主动脉阻断

    广州医学院学报990421 中图分类号 R735.4

    原发于膀胱直肠窝处的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与广州市肿瘤医院在1976~1996年间共收治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全部为男性,年龄56~70岁,平均年龄64岁。

    1.2 主要临床表现

    尿频、排尿困难9例,便秘、排便困难3例(排尿、排便双重困难3例);腹部包块3例,腹痛3例,胃纳减退、消瘦11例,臀部会阴疼痛1例;右腹股沟肿物1例,肛门指检触及直肠前肿物7例,无尿1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直肠窝占位病变11例,CT和MRI发现膀胱直肠窝占位病变8例(肿物最小约3.8×4.4×5.6cm,最大约7.6×12.8×1.68cm,其中边界清楚3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4例,IVP检查膀胱形态改变6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手术治疗

    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沿包膜完整切除肿瘤4例,包膜内切除肿瘤4例,肿瘤减少术3例,1例因广泛浸润与右髂总静脉粘连形成冰冻骨盆仅行活检;其中4例浸润至膀胱,行膀胱部分切除,3例浸润至直肠,行直肠切除、乙状结肠造口。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出现无尿,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1.4 术后病理

    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肉瘤2例,神经鞘瘤2例,畸胎瘤1例,化学感受器瘤1例。

    1.5 治疗效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内复发6例,失访2例,1年生存率50%(5/10),3年生存率20%(2/10)。

    2 讨论

, 百拇医药     2.1 此处肿瘤由于发生率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医生认识不足,难于早期确诊。从我们的统计来看,此类疾病又多发于老年人,患者多并发前列腺增生(BPH),故早期排尿方面的改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本组病例中9例有排尿方面的改变,其中7例曾在门诊以BPH治疗过一段时间,4例是以BPH收入院后才确诊的。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我们的体会是:由于此类肿瘤的解剖位置特殊,其临床症状多与肿瘤压迫或浸润周围器官、组织(膀胱、尿道、直肠、髂底神经丛等)有关,我们不能满足或偏执于符合其一项临床表现的诊断,尤其对老年患者不要局限于BPH的诊断,另外结合全面的体检,尤其是腹部检查和肛门指检(多可在直肠前触及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固定于骶前并向前方凸出的肿块)。腹部B超多数能发现病变,有条件的可通过CT、MRI显示肿瘤与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关系,对设计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2.2 此处肿瘤来源于后腹膜,多数恶性,本组病例以平滑肌肉瘤多见。治疗以广泛切除病变为主,但实际上往往由于瘤体太大、广泛浸润而难以完全切除,且很快复发[1]。晚期治疗多采用姑息或减压手术,着重改善症状。针对手术中情况(如浸润范围程度、冰冻病理切片结果等)决定具体手术方式。我们的体会是:术前要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备足血源,术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以保证术中输液与监测中心静脉压。切口要满意暴露,视肿瘤边界位置,根据需要针对性阻断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髂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由于下肢和盆腔器官有耐受缺血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腹主动脉阻断后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从容操作[2]。如考虑可能浸润至输尿管,可插入输尿管导管作辨别标志。找到肿瘤的假包膜尽可能将包膜一并切除。如肿瘤巨大或与周围大血管间关系不明时,包膜内切除更为重要。当肿瘤基部无法触及或严重粘连时,可先分块切下大部分肿瘤,待视野扩大后再切除残存肿瘤。确实无法切除的部分可留置金属夹作为术后放疗的标志。瘤床应妥善止血,置引流管腹膜外引流。止血不能奏效时,可用长纱条压迫、填塞止血,另一端连作切口于腹膜外,待术后根据情况逐渐拔出。
, 百拇医药
    2.3 放疗、化疗等其他辅助治疗对此类肿瘤多数无显著效果,术后易早期复发,但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定期复诊、随诊对提高1年和3年生存率的效果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华积德.肿瘤外科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908

    [2]Nypaver TJ,Shepard AD,Reddy DJ.Supraceliac aortic crossclamping.determinants of outcome in elective abdominal aortic reconstruction.J Vasc Surg,1993;17:868~70

    (收稿:1999-07-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