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45895
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雪薇 黄英女 姚刚 陈湘霞 陈智敏 卢沃东 邓敏 林志辉 林洁玉 刘晓华 李丽萍

    单位:510224 广东药学院监床医学系

    关键词:大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卫生

    New Page 1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应付方式。方法 用自编的应付方式问卷、EPQ、SCL-90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大部分人采用积极或综合的应付方式,主、客观指标均显示这两种方法较有效,遇心理刺激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显著较短;而消极应付方式较少人采用且效果较次。性别、个性及心理卫生状况与其应付方式关系密切。结论 学校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诱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有效的多元化的应付方式,预防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

    The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 http://www.100md.com
    Huang Xuewei, Huang Yingnu, Yao Gang, et al.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51022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600 college students using a self-develop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EPQ and SCL-90. The related factors have been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udents' coping styles. Results The majority college students tended to use positive and combined coping styles. They have been proved the more effective methods objectively(when being stressed, someone needed significantly less time to recover to the normal status)and subjectively. Negative coping styles were used by the minority students and they have been proved less effective objectively and subjectively. The students' sex, personalitie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coping styles. Conclusion Colleg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hould induct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ping manners according to their individual circumstance, in order to prevent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maintain their good mental health statu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s Mental health

    心理疾患特别是神经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在遇到心理刺激后应付失败而导致的[1],可见,有效地进行心理应对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效果、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应付方法。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97/98年度在读的各系、各专业、各年级的本科和大专大学生共600名进行测试。发出问卷600套,收回589套,有效问卷563套。其中,男生完成269套,女生完成294套;本科生完成298套,大专生完成265套。年龄分布为18~26岁,平均年龄为 20.8±3.6岁。
, 百拇医药
    二、方法:按照各问卷的指导语完成整套共三份问卷,完成后马上收回。应用的测量工具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和自编的“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为半开放式问卷,参考Bond & Gardner等以及姜乾金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内容[3~4]编写而成,共有13个项目,6项为多选题,包括积极、消极应付方式各3项供被试选择,可以选一项或多项,目的是为学生描述自己的应付方式提供例子;其余全部为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描述自己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效果、填写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以及对心理应付的看法。

    应付方式的分类参考赵耕源等[1]和姜乾金等[4]的标准而定,分为三类:1.积极应付—以进取、主动、活跃、向外为特征;2.消极应付—以回避、被动、抑制、向内为特征;3.综合应付—同时或先后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所有回收的定性资料采用Miles & Huberman所描述的定性资料编码归类法[5]进行分析,所有有效问卷均可根据卷面的描述按上述标准作清晰的评判、归类,所得结果与EPQ、SCL-90结果作比较、分析。数据统计采用χ2及t检验。
, 百拇医药
    结 果

    一、我院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自觉效果: 在所有被试学生中, 37.12%采用积极应付方式,18.83%采用消极应付方式, 41.92%则采用综合的应付方式,而12位同学(2.13%)表示遇到心理紧张时“不知怎么办”。

    当出现心理紧张时,采用积极、综合和消极应付方式的同学恢复正常状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0.68±0.33天、0.66±0.38天和 1.68±1.15天。经两两t检验,采用积极及综合方式的学生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 = 0.59 ,P >0.05),而采用消极方式者恢复时间明显较前两者长,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消极组-积极组:t =8.76;消极组-综合组:t =8.91,P 均大于0.01)。

    从表1可见,采用积极或综合应付方式的同学自觉效果较好,与采用消极方式的同学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表1 我院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自觉效果

    自觉效果

    积极方式(P)

    消极方式(N)

    综合方式(C)

    χ2

    P

    n = 209(人)

    n = 106(人)

    n = 236(人)

    很奏效、奏效

    122
, 百拇医药
    37

    143

    51.54

    <0.01

    一般

    78

    43

    82

    无效

    9

    26

    11g0403.gif (146 bytes)=33.75,P<0.01; g0404.gif (152 bytes)=36.54,P<0.01; g0405.gif (146 bytes)=0.33,P>0.05
, http://www.100md.com
    二、不同性别、本科与大专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

    从表2、3可见,男、女生所采用的应付方式在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且较多男生采用积极应付方式,而较多女生采用综合应付方式,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另外,采用消极方式的女生比例明显比男生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本科与大专生所采用的应付方式无明显差异。

    表2 不同性别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

    积极方法(P)

    消极方法(N)

    综合方法(C)

    不知怎办

    χ2
, http://www.100md.com
    P

    男生(n=269)

    120

    43

    103

    3

    14.10

    <0.05

    女生(n=294)

    89

    63

    133

    9g0405.gif (146 bytes)= 8.41,P<0.01; g0403.gif (146 bytes)=7.99 ,P<0.01; g0404.gif (152 bytes)=0.28,P > 0.05
, 百拇医药
    表3 本科与大专生应付方式的比较

    积极方法(P)

    消极方法(N)

    综合方法(C)

    不知怎办

    χ2

    P

    本科生(n=298)

    113

    55

    125

    5
, http://www.100md.com
    0.77

    >0.05

    大专生(n=265)

    96

    51

    111

    7

    三、不同个性及心理卫生状况大学生应付方法的差异: 根据结果一所得,将采用积极与综合应付方式、采用消极应付方式与“不知怎办”的学生分别合成一组,两组进行比较。

    (一)从表4 EPQ结果分析可见,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采用积极或综合应付方式的学生与采用消极方式或"不知怎么办"的学生相比: E 量表分均值较高, N量表分均值较低,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 P<0.01; P<0.05); P 量表分均值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L量表分均值差别不大。
, 百拇医药
    表4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其EPQ结果 ( t0401.gif (101 bytes)±s )

    积极或综合方法

    消极方法或不知怎办

    t

    P

    男:n=223;女:n=222

    男:n=46; 女:n=72

    E

    男

    12.36±9.32
, 百拇医药
    8.18±4.76

    4.45

    <0.01

    女

    9.78±3.99

    7.82±5.05

    3.00

    <0.01

    N

    男

    10.03±4.11

    11.66±3.22

, 百拇医药     2.97

    <0.01

    女

    9.26±3.87

    10.30±3.12

    2.31

    <0.05

    P

    男

    6.69±3.96

    7.62±3.12

    1.75

    >0.05
, 百拇医药
    女

    6.02±2.38

    6.82±3.29

    1.90

    >0.05

    L

    男

    11.33±3.12

    11.88±3.13

    1.07

    >0.05

    女

    12.66 ?3.93
, 百拇医药
    12.60±4.17

    0.11

    >0.05

    (二)从表5SCL-90结果分析可见,“消极”和“不知怎办”组的学生总均分、阳性项目均较“积极”和“综合”组的学生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5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其SCL-90结果 ( t0401.gif (101 bytes)±s )

    积极或综合方法(n=445)

    消极方法或不知怎办(n=118)

, http://www.100md.com     t

    P

    SCL-90总均分

    1.26±1.06

    1.48±0.83

    2.47

    <0.05

    阳性项目

    24.10±17.83

    27.41±15.73

    1.97

    <0.05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遇到心理刺激时均采用积极或综合的应付方式,且无论从客观指标(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平均时间)还是其自觉效果分析,这两种方式均优于消极应付方式,这与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6~7],所不同的是这些研究均把应付方式分为积极、消极,或按具体的应付方式划分,尚未有人将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综合应付方式另立一项并作详细研究,而我们认为,这样分三类实用性较强。综合与积极的应付方式一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并已被广泛应用的方式,以上我们已把学生常用的具体心理应付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类汇总,今后还要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此外,大学生所采用的应付方式与其性别、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男生、外向稳定型者多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女生、偏中向稳定型者多采用综合应付方式;内向不稳定者则多采用消极应付方式。而且,积极或综合应付者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消极应付不利于健康的保持。国内也有研究支持该论点[4,8]。可见,提高心理应付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应与改善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平衡进行。
, 百拇医药
    调查还发现2.13%学生表示遇到心理紧张时“不知怎么办”,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应付能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诱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有效的多元化的应付方法,提倡积极应付,并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情况应用适当的综合应付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专栏宣传、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课外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以使学生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预防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本文承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心理咨询室周迁璋教授指导、广东药学院医学心理学陈秀山副教授审阅,特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赵耕源,黄铎香. 医学心理学概论. 第一版.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2~67.
, 百拇医药
    2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69.

    3 Bond M, Gardner ST, et al. Empirical study of self-rated defense styles. Arch Gen Psychiatry,1983, 40: 333~338.

    4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7(4):145~147.

    5 Miles MB, Huberman AM.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Thousand Oaks: Sage, 1994:180~205.

    6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 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

    7 肖计划,向孟泽,朱昌明. 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00~102.

    8 肖计划,李晶. 青少年学生不同个性的应付行为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2):79~81.

    (收稿日期:1999—02—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