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49771
脑室—腹腔分流导管的选择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姜成山 陈克福

    单位:姜成山 黑河市第二医院(164300);陈克福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446 我们1976~1991年选择33例不同原因的脑积水病人,应用无瓣膜硅胶管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3例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5~48岁,平均25岁。

    手术方法:患者取左半侧卧位,在局麻下行右侧脑室三角区钻孔、穿刺,刺入脑室后,勿使脑脊液流失过多。用一根备好的长约70厘米、内径2毫米的硅胶管,一端插入脑室内,脑室端导管的末端予以堵塞或结扎,只留数个小侧孔,以便防止脑组织堵塞管腔。骨孔下缘咬成斜坡状,避免使导管打折。骨孔处将导管缝合固定一针。用金属探子逐段将导管从颈、胸骨、剑突下缘从皮下引出,观察脑脊液从导管内流出通畅后,在剑突下缘作一5厘米长的直切口,将导管远端在直视下送入腹腔约10厘米长,剪除过长的导管,腹腔内导管末端亦剪数个小侧孔,腹膜处缝合固定导管。缝合全部创口后术毕。

    2 结果

    本组应用无瓣膜硅胶管为33例不同原因脑积水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导管发生堵塞9例次(26%)。其中脑室端阻塞7例次,腹腔端阻塞2例次。导管滑脱出原位置6例次(18%)。其中脑室端导管滑脱至颅外1例,腹腔导管脱出至皮下4例次,全导管滑入腹腔内1例。伤口感染1例(3%)。以上并发症均经调整导管等治疗而恢复其功能。

    出院后随访期1月~9年。死亡14例,其中11例死于疾病本身,1例死于椎—基底动脉血栓,1例死于无自发性气胸,1例死因不明,死亡病例中无1例与导管有关,6例失去联系。现仍存活13例,其中2例来医院复查时,经试行夹闭导管,观察颅内压已恢复正常,故拔除了导管。存活的13例平均随访期33.5月。

    3 讨论

    我们选用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的无瓣膜硅胶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合并症的总发生率为47%,其中导管梗阻的发生率26%,导管滑脱的发生率18%,感染3%。

    本组只有7例术后复查了腰穿,其中6例颅内压在正常范围,1例压力偏低(40~60毫米水柱),但无低颅压不适症状。综上所述,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脑脊液分流导管,而且带瓣膜的分流导管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其使用效果并不优于本报告的无瓣膜硅胶管,我们认为选用无瓣膜硅胶管作脑脊液颅外体内分流术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也是满意的。

    本组手术方法是将导管的远端放入腹腔内10厘米即可。至于分流导管的远端是否要固定在肝园韧带上,众所周知,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腹腔端梗阻,主要是腹腔内的感染,或者既往有腹腔内感染史,形成腹腔内导管末端的纤维包埋、假性囊肿而致导管梗阻或发生脑脊液腹水。

    (收稿:1998-02-21,修回:1998-08-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