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552
青壮年股骨干骨折126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宏猷 黄少宏 谢楚芳 苏 璇

    单位:潮州医院骨伤科 广东 515600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重量骨牵引;手法;外固定

    中国中医骨伤科990418 中图分类法: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1999)04-0042-02

    成人股骨干骨折,由于强大肌力的作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都较困难,本法用短时间重量骨牵引,在肌肉疲劳之前,恢复肢体长度,使骨折得到基本对位,然后在局麻下,手法矫正侧方移位,棉压垫小夹板外固定,便于骨折早期复位和矫正残余侧方移位,及治疗过程骨折位置的维持。在临床中治疗12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26例,男性86例,女性40例,受伤原因车祸53例,跌伤39例,撞击伤34例;126例均为闭合损伤,损伤部位,上1/338例,中1/347例,下1/341例;骨折类型,横型46例,斜形25例,螺旋形11例,裂纹2例,粉碎42例。

    2 治疗方法

    2.1 短时间重量骨牵引 成人股骨干骨折,先按常规施行骨牵引术,牵引重量1/6至1/5体重,悬重24至48小时后,患肢外观无畸形,力线好,重叠移位已拉开,折端已有部分对位,可复查患肢X线片,从而了解分析断面解剖形态和侧方移位的立位图象,以充分估计骨折预后及把握骨折复位和牵引的重量。

    2.2 复位手法 先按常规用1%的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由助手握住近段向后按压,术者提远段向前,或由术者两前臂挟挤远近骨折段,以矫正前后侧方移位,术者以两手掌从内外用力推挤远近骨折段,以矫正内外侧方移位,复位中,术者感到折端向预期方向移动,并有短而清晰的骨擦音,说明侧方移位已有进一步改善,可递减复位力量,反复整复上下内外侧方移位,直至骨擦音消失或减弱,断端稳定为止。
, 百拇医药
    2.3 牵引重量和时间 骨折复位后,用棉压垫小夹板固定,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摄X线片复查,断端对位对线满意后,即可减牵引重量1~2公斤,以后每天递减0.5~1.5公斤。要注意测量肢体的长度,紧密观察血运,检查杉皮棉压垫位置是否正确,牵引重量减至6公斤时,应复查患肢X线片。根据骨折端接触紧密程度,有无成角和侧方移位,调整牵引重量和局部外固定,如对位情况佳,每天继续递减重量1/2至1公斤,减至维持量2公斤时,再复查X线片,以后每周拍片复查一次,一般牵引日期不超过4至6周。按X线片上骨折愈合程度,定解除牵引日期,去牵引后,患者继续平卧,小腿后侧垫一薄枕,外侧垫一长沙袋,仍保持夹板棉压垫外固定,鼓励患者主动练习髋膝伸屈和直腿抬高运动,开始可在医务人员扶持下进行锻练。伤后6~10周可扶拐步行,10~12周可解除小夹板外固定,弃拐步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优:伤肢等长,膝关节功能正常,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者;良:伤肢缩短小于1厘米,膝伸正常,屈差20°以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尚可:伤肢缩短2厘米以内,膝屈差小于40°,生活和工作能力有所减退者;差:伤肢缩短2厘米以上,膝屈差大于40°生活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者。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本组126例均经临床治疗后,优94例(占74.60%),良22例(占17.46%),优良占92.06%,尚可9例,差1例。随访104例,时间最长3年,最短8个月。优良患者疗效满意,生活和工作完全恢复正常。

    4 体会

    4.1 骨牵引应用 青壮年股干骨折,肌肉层厚,肌张力强,肢体重力大,首先要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在肌肉疲劳之前,24~48小时内牵引复位,使骨折基本对位,因而在治疗上采用略超常规的牵引重量,在短时间内克服断端重叠移位。由于筋有束骨的作用,沿着纵轴有效的牵引,使骨折端间肌肉及肌腱的联结作用得到加强,迫使骨折大致复位。

    4.2 肌张力、牵引力、棉压垫的效应力,协同维持折端的紧密接触。

    骨折在短时间内得到复位,肌张力仍存在,软组织夹板对折端仍有约束力,肌张力的继续保持靠适当地递减牵引重量,以及小夹板棉压垫的固定,三者协同作用,维持折端的紧密接触。
, 百拇医药
    在治疗中要做到适当的减量,必须根据骨折类形、部位、移位程度、肌肉条件,并逐日测量肢体长度,检查肌力强弱。定期X线照片,了解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充分注意分析各个因素,而作出有预见,有步骤,又有灵活性的多次少量递减,把重量减至足以使断端紧密接触在一起,切勿随意大幅度减去和增加悬垂重量,这将造成断端裂隙和肌肉疲劳,大大延缓骨折愈合时间和增加固定的难度。

    4.3 防治股干骨折骨痂形成期折端变位。

    4.3.1 防治侧方移位 骨折重叠和侧方移位基本矫正,骨痂开始形成,牵引重量减到维持量时,骨折端在夹板压垫的固定下,远近段仍会有侧方移位,以近段向外移位,远段向内移位为例。这时应延长内外侧压垫的长度,约过骨折线的1/3,使内外侧压垫发挥直接挤压作用从而防止和矫正远近折端的侧方移位。

    4.3.2 防治折端成角移位 股骨干骨折经短时间超常规重量牵引和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已经对位对线满意,但在解除骨牵引前后,折端在木板和棉压垫的固定下,仍会因肢体的重力和肌力的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成角移位,上1/3易向外向前成角,中1/3易向外向后成角,下1/3易向后成角,在这段时间里,应注意检查棉压垫的准确性,如折端变位成角,应适当减少棉压垫的面积和增加棉压垫的厚度,以充分发挥三点加压的效应力,在棉压垫上覆盖二层厚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避免压迫溃疡。
, http://www.100md.com
    4.3.3 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一般用骨牵引小夹板、棉压垫固定治疗,即疗效满意。早期悬重约1/7~1/6体重,应密切注意及时减量,避免过牵碎骨片靠拢,少许重叠,有利于骨折愈合。上1/3粉碎性骨折,治疗难度较大,折端成角不易控制,有2例上1/3粉碎性骨折,成角移位较大,经骨牵引和手法整复,均未能达到复位目的,故这类骨折大部分转送外科手术治疗。但如果主骨折线走向是从外上方斜行至内下方,或由前上方斜行至后下方者,因肌肉的拮抗作用,断端复位后趋向稳定,因而用上法治疗仍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简介:黄宏猷(1944-),男(汉族),广东潮州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天津医院.临床骨科学(创伤).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1973,339~344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74~1949

    [3] 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2~23

    [4] 王亦聪,孟继懋,郭子恒,等.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2~614

    收稿日期:1998-10-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