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553
局麻血肿回抽法在上肢骨折手法复位80例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林君平 卞正金 桑井贵

    单位:林君平 卞正金 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19;桑井贵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 200433

    关键词:上肢骨折;局麻;血肿回抽法

    中国中医骨伤科990416 中图分类法: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1999)04-0040-01

    上肢骨折后肢体肿胀,往往造成手法复位、维持对位困难,肿胀严重可造成神经压迫或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短期多次复诊,应用回抽麻药血肿法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短期复诊率,作者于1996年8月份至1999年2月份应用该法治疗上肢骨折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0例,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11岁~73岁,平均23.3岁,骨折部位:掌骨8例,桡骨39例,尺桡骨17例,肱骨16例。

    1.2 方法 骨折部位皮肤碘酒酒精消毒,注射器抽取1%普鲁卡因5~20ml,将针头插进骨折断端并回抽出少量积血后再推注,注射麻药后保留针头在骨折端暂不拔出,待8~10分钟,麻药产生镇痛效果后,再利用空注射器回抽骨折端的血肿与麻药,并反复调整进针的角度与深度,直到回抽不出积血与麻药为止,这时可见到骨折部位软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然后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2 结果

    本组上肢骨折80例中除3例因患者年龄大而发生骨延迟愈合外,其余骨折均正常愈合;因肿胀明显短期复诊(48h以内)8例,占10%,因复位后肿胀消失夹板或石膏宽松而引起继发性移位的5例,占6.25%,无一例因肢体严重肿胀压迫血管神经而致残。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上肢骨折血胀形成机制 骨折发生时,骨与骨周围软组织损伤,骨皮质表面外膜破裂或掀起,骨髓腔内或骨内血管腔隙剥离以及髓组织破裂,邻近软组织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及骨内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端形成血肿,[1]而且损伤后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撕裂伤与挤压伤,血管破裂不断渗血;一般在骨折半小时产生血肿,2~3小时明显肿胀,24~48小时肿胀达到高峰期。

    3.2 回抽血肿麻药法的应用优点

    3.2.1 复位效果好 骨折患者一般在2小时左右就诊医院行手法复位,这时骨折部位软组织肿胀,推注局麻药更加重肿胀,影响复位效果,采用回抽法可明显减轻肿胀,术者“手摸心会”及“复位手感”效果佳,骨折对位更满意。

    3.2.2 并发症少 回抽血肿麻药后肿胀明显减轻,患肢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后,因肿胀高峰消失引起夹板或石膏宽松而导致骨折继发性移位明显减少,并有效防止筋膜间室综合征,避免伏克曼氏缺血性肌挛缩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2.3 促进骨折愈合 根据“血不活则瘀不散,瘀不散则骨不能接”的正骨理论,减少骨折端血肿及肢体肿胀,可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回抽法可明显减少因继发性移位而多次复位的次数,避免医源性反复创伤造成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2.4 患者负担小 应用该法骨折部位肿胀明显减轻,痛苦小,方便患者生活,由于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不易松动,固定牢靠,降低患者复诊率,减轻治疗费用。

    作者简介:林君平(1964-),男(汉族),福建福州人,医学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现代基础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77

    收稿日期:1999-3-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