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将“雌雄”引用于中药名称中的利与弊
作者:陈吉炎 陈黎 童玉玺 安志斌 陈师西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442000)
关键词:中药名称;雌雄
990435摘 要 将“雌雄”引用于中药名称中能够反映多来源中药品种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双重属性,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应用;雌雄的引用属历史范畴,容易产生误解和混淆是其弊端。对多来源中药的命名,不提倡引入“雌雄”,而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规范。
在中药本草学著作中,不少中药名称前冠以“雌”或“雄”,用以区别同类中药,如雌、雄何首乌,雄黄与雌黄等。“雌雄”一词在《辞海》中有三层含义:即指雌性与雄性;犹言胜负、高低;或称成对的物件。前一种解释为字面义,后两种解释为引申义。在中药名称中,用以强调药材有二种来源,外观颜色深浅不同。通常将色浅者称“雌”,色深者称“雄”。如《开宝本草》云:何首乌“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1]。中药雌黄为黄色,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2]。引用“雌雄”的利弊如何?目前尚无专论。为比较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我们通过对雌、雄何首乌品种来源、植物形态、功效应用的分析作一探讨。
, 百拇医药
1 引用“雌雄”的积极性方面
1.1 表示“雌雄”间相互联系
1.1.1 强调来源的成对性:早在唐元和七年(公元813年),李翱作《何首乌录》,首次提出何首乌有“雌雄”两种及雌雄并用的原则,“候晴明日,兼雌雄采之”。《本草纲目》第一版(金陵版)何首乌原植物附图,在块根上特地标明“雌”、“雄”二字(图1),以突出说明何首乌有雌、雄两种。龚树生经多年研究证实:赤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白何首乌主要为萝摩科植物牛皮消G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图1 金陵版《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1.1.2 生长环境相近:牛皮消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与赤首乌相似,均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既可攀援于高山山坡,又可“漫延于竹木墙壁间”,性喜缠绕,尤以赤首乌分布最广。笔者在武当山采集时发现,赤首乌上至金顶,下至武当山镇,均有分布。龚树生等人还在产区见到赤白何首乌相伴生长的情景,并采到“苗蔓相交”的标本。赤白何首乌相似的生态习性与历代本草所强调的“两本异生,苗蔓相交”现象相一致。类似的共生中药还有雌黄与雄黄。《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采无时”[2]。《本草纲目》:雌黄、雄黄同产,但以山阳和山阴受气不同而分别[3]。
, 百拇医药
1.1.3 药物功效相似:如,赤首乌与白首乌均能滋补强壮、补血敛气、乌须黑发、延年益寿。雄黄与雌黄,性味均辛、温,有毒,能燥湿杀虫,解毒,《本草纲目》:“雌黄、雄黄同产,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
1.1.4 合并应用的协同性:明*李时珍很重视赤、白并用的传统经验,常按赤、白各半的原则配伍,例如:“七宝美髯丹”用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首乌丸”用赤、白首乌“各半斤”。明*李中梓也指出:“白色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至今,我国一些地区仍保持赤、白首乌并用的传统。山东著名老中医刘惠民常按赤、白首乌并用的原则处方。江浙一带,一些中药房生产的首乌丸等传统成药,也是按赤、白各半的原则配伍。由此可见,古本草所载何首乌补益功效,乃指赤、白何首乌的共同作用[1]。雄黄与雌黄也有并用的历史。陶弘景认为:“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圣惠方》治咳嗽喘急:雌黄一分,雄黄一钱,杏仁七枚。《济生方》治停痰在胃:雌黄一两,雄黄一钱[2]。
, 百拇医药
1.2 表示“雌雄”间相互区别
1.2.1 植物形态不同:赤、白首乌来源于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根、茎、叶、花、果有各自的特征。清*杨时泰称:“谓药有雌雄,类指花实之有无及形色之相肖,唯何首乌色分赤白”[1]。掌握其特征,是避免混淆的有效途径。
1.2.2 外观颜色不同:根据对原植物和药材观察,白首乌幼苗黄白色,单叶对生,含白色乳汁,块根断面白色。赤何首乌单叶互生,茎紫红色,块根表面和断面红褐色。上述特征与《本草图经》中“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相符。以颜色区分雌雄的类似中药还有雌黄与雄黄。
1.2.3 性味功效各有偏重:白首乌甘、苦,微温,取其“白者入气分”,以滋补强壮、敛精益气为胜,赤首乌苦、甘、涩、温,取其“赤者入血分”,以补肝肾、养阴血见长[1]。
2 引用“雌雄”的消极性方面
, 百拇医药
2.1 品种来源混淆:雌雄何首乌的名称相似,是造成来源混淆的重要原因,根据本草中对何首乌形态的记述和考证结果,其来源不少于以下4种。
白首乌:“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4]。还有《本草纲目》何首乌附图中长角状果等(图1、2),均与萝摩科牛皮消相符。
图2 人卫版《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赤首乌:“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穗)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4]。还有味古斋重校刊本《本草纲目》何首乌附图等(图3),均与蓼科何首乌相符。
, http://www.100md.com
图3 味古斋重校刊本《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西京何首乌:李翱因著方录云:又叙其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图4)[4]。目前对这种具三出复叶的西京何首乌原植物尚无法考证。
宕芋:明州刺史李远附录云:何首乌……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号山翁,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3]。说明如斗栲栳大者也做何首乌使用。据《本草汇言》记载:“如山间偶得如栲栳大,斗大者,苗叶藤茎酷似何首乌,实非何首乌也……,名为宕芋。何首乌之于宕芋良毒,异殊,苗叶形实初难别也”[2]。笔者通过对宕芋的考证表明,古时的宕芋即为现今的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大概是使用历史较久,流传地域最广的何首乌混淆品。
, 百拇医药
图4 《证类本草》何首乌图
2.2 形态描述与附图混淆:根据《本草纲目》对何首乌形态描述,赤、白何首乌为二种来源,而附图仅为一种来源。金陵版何首乌附图虽然在块根上分别标以“雌”、“雄”二字,其形态特征只是反映白首乌;人卫版何首乌附图不同之处,仅仅删除了标在块根上的“雌”、“雄”二字;味古斋重校刊本删除了金陵版何首乌图(白首乌),而改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何首乌图(赤何首乌)。形态描述与附图不一致,附图将赤、白何首乌合二为一,大概是造成何首乌品种混乱的另一原因。
2.3 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一是误将区分雌雄的标准认定为花、果的有无,如《本草纲目》金陵版何首乌附图,将着生花、果的植株块根上标以“雄”,反之,标以“雌”;二是将雌雄错误地理解为雌性与雄性,那些伪造雕刻“人形雌雄何首乌”者,便乘虚而入[5]。
3 克服消极性的办法
, 百拇医药
3.1 “雌雄”的引用属历史范畴:综合上述分析,在中药名称前冠以“雌”或“雄”,用以区别同种药物的不同来源,有利于掌握各自的形态、性味、功效特点,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显突出。对多来源的中药品种的命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规范,尽量避免以“雌”或“雄”来区别同类药物的不同来源品种。
3.2 规范多来源中药名称的办法:根据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手册》(1992年版)中药命名原则,对品种来源比较复杂的中药材命名,既要防止产生混淆、误解,又要考虑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具体办法如下:1)来源为同科、属,不同种者,若性味、功效相同,可采用相同的中药名称,如白首乌来源为萝摩科(Asclepiodaceae)牛皮消属(Cynanchum)3种植物[6];2)来源为非同科、属、种者,无论性味、功效是否相同,均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如五加皮与香加皮,赤、白何首乌,《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首乌”和“白首乌”分别收载;3)来源为同科、属、种,同药用部位者,若加工方法不同,性味、功效不同,亦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别,如赤芍与白芍;4)来源为同科、属、种,不同药用部位者,均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如公丁香与母丁香,首乌与首乌藤等;5)对于沿用历史已久,又不易产生混淆、误解的药名,其传统名称应继续保留,如雄黄与雌黄。
, 百拇医药
*Address:Chen Jiyan ,Shiyan municipal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Shiyan
陈吉炎,男,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副主任药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新制剂开发,中药新资源的鉴定与寻找工作。参编《中药材真伪鉴别彩色图谱大全》一书,获得西南,西北地区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参 考 文 献
1 龚树生,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1):30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337、2551、1138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40
4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04
5 陈吉炎,等.湖北中医杂志,1997,(增刊):190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28
(1998-08-28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442000)
关键词:中药名称;雌雄
990435摘 要 将“雌雄”引用于中药名称中能够反映多来源中药品种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双重属性,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应用;雌雄的引用属历史范畴,容易产生误解和混淆是其弊端。对多来源中药的命名,不提倡引入“雌雄”,而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规范。
在中药本草学著作中,不少中药名称前冠以“雌”或“雄”,用以区别同类中药,如雌、雄何首乌,雄黄与雌黄等。“雌雄”一词在《辞海》中有三层含义:即指雌性与雄性;犹言胜负、高低;或称成对的物件。前一种解释为字面义,后两种解释为引申义。在中药名称中,用以强调药材有二种来源,外观颜色深浅不同。通常将色浅者称“雌”,色深者称“雄”。如《开宝本草》云:何首乌“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1]。中药雌黄为黄色,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2]。引用“雌雄”的利弊如何?目前尚无专论。为比较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我们通过对雌、雄何首乌品种来源、植物形态、功效应用的分析作一探讨。
, 百拇医药
1 引用“雌雄”的积极性方面
1.1 表示“雌雄”间相互联系
1.1.1 强调来源的成对性:早在唐元和七年(公元813年),李翱作《何首乌录》,首次提出何首乌有“雌雄”两种及雌雄并用的原则,“候晴明日,兼雌雄采之”。《本草纲目》第一版(金陵版)何首乌原植物附图,在块根上特地标明“雌”、“雄”二字(图1),以突出说明何首乌有雌、雄两种。龚树生经多年研究证实:赤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白何首乌主要为萝摩科植物牛皮消G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图1 金陵版《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1.1.2 生长环境相近:牛皮消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与赤首乌相似,均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既可攀援于高山山坡,又可“漫延于竹木墙壁间”,性喜缠绕,尤以赤首乌分布最广。笔者在武当山采集时发现,赤首乌上至金顶,下至武当山镇,均有分布。龚树生等人还在产区见到赤白何首乌相伴生长的情景,并采到“苗蔓相交”的标本。赤白何首乌相似的生态习性与历代本草所强调的“两本异生,苗蔓相交”现象相一致。类似的共生中药还有雌黄与雄黄。《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采无时”[2]。《本草纲目》:雌黄、雄黄同产,但以山阳和山阴受气不同而分别[3]。
, 百拇医药
1.1.3 药物功效相似:如,赤首乌与白首乌均能滋补强壮、补血敛气、乌须黑发、延年益寿。雄黄与雌黄,性味均辛、温,有毒,能燥湿杀虫,解毒,《本草纲目》:“雌黄、雄黄同产,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
1.1.4 合并应用的协同性:明*李时珍很重视赤、白并用的传统经验,常按赤、白各半的原则配伍,例如:“七宝美髯丹”用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首乌丸”用赤、白首乌“各半斤”。明*李中梓也指出:“白色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至今,我国一些地区仍保持赤、白首乌并用的传统。山东著名老中医刘惠民常按赤、白首乌并用的原则处方。江浙一带,一些中药房生产的首乌丸等传统成药,也是按赤、白各半的原则配伍。由此可见,古本草所载何首乌补益功效,乃指赤、白何首乌的共同作用[1]。雄黄与雌黄也有并用的历史。陶弘景认为:“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圣惠方》治咳嗽喘急:雌黄一分,雄黄一钱,杏仁七枚。《济生方》治停痰在胃:雌黄一两,雄黄一钱[2]。
, 百拇医药
1.2 表示“雌雄”间相互区别
1.2.1 植物形态不同:赤、白首乌来源于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根、茎、叶、花、果有各自的特征。清*杨时泰称:“谓药有雌雄,类指花实之有无及形色之相肖,唯何首乌色分赤白”[1]。掌握其特征,是避免混淆的有效途径。
1.2.2 外观颜色不同:根据对原植物和药材观察,白首乌幼苗黄白色,单叶对生,含白色乳汁,块根断面白色。赤何首乌单叶互生,茎紫红色,块根表面和断面红褐色。上述特征与《本草图经》中“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相符。以颜色区分雌雄的类似中药还有雌黄与雄黄。
1.2.3 性味功效各有偏重:白首乌甘、苦,微温,取其“白者入气分”,以滋补强壮、敛精益气为胜,赤首乌苦、甘、涩、温,取其“赤者入血分”,以补肝肾、养阴血见长[1]。
2 引用“雌雄”的消极性方面
, 百拇医药
2.1 品种来源混淆:雌雄何首乌的名称相似,是造成来源混淆的重要原因,根据本草中对何首乌形态的记述和考证结果,其来源不少于以下4种。
白首乌:“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4]。还有《本草纲目》何首乌附图中长角状果等(图1、2),均与萝摩科牛皮消相符。
图2 人卫版《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赤首乌:“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穗)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4]。还有味古斋重校刊本《本草纲目》何首乌附图等(图3),均与蓼科何首乌相符。
, http://www.100md.com
图3 味古斋重校刊本《本草纲目》何首乌图
西京何首乌:李翱因著方录云:又叙其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图4)[4]。目前对这种具三出复叶的西京何首乌原植物尚无法考证。
宕芋:明州刺史李远附录云:何首乌……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号山翁,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3]。说明如斗栲栳大者也做何首乌使用。据《本草汇言》记载:“如山间偶得如栲栳大,斗大者,苗叶藤茎酷似何首乌,实非何首乌也……,名为宕芋。何首乌之于宕芋良毒,异殊,苗叶形实初难别也”[2]。笔者通过对宕芋的考证表明,古时的宕芋即为现今的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大概是使用历史较久,流传地域最广的何首乌混淆品。
, 百拇医药
图4 《证类本草》何首乌图
2.2 形态描述与附图混淆:根据《本草纲目》对何首乌形态描述,赤、白何首乌为二种来源,而附图仅为一种来源。金陵版何首乌附图虽然在块根上分别标以“雌”、“雄”二字,其形态特征只是反映白首乌;人卫版何首乌附图不同之处,仅仅删除了标在块根上的“雌”、“雄”二字;味古斋重校刊本删除了金陵版何首乌图(白首乌),而改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何首乌图(赤何首乌)。形态描述与附图不一致,附图将赤、白何首乌合二为一,大概是造成何首乌品种混乱的另一原因。
2.3 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一是误将区分雌雄的标准认定为花、果的有无,如《本草纲目》金陵版何首乌附图,将着生花、果的植株块根上标以“雄”,反之,标以“雌”;二是将雌雄错误地理解为雌性与雄性,那些伪造雕刻“人形雌雄何首乌”者,便乘虚而入[5]。
3 克服消极性的办法
, 百拇医药
3.1 “雌雄”的引用属历史范畴:综合上述分析,在中药名称前冠以“雌”或“雄”,用以区别同种药物的不同来源,有利于掌握各自的形态、性味、功效特点,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显突出。对多来源的中药品种的命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规范,尽量避免以“雌”或“雄”来区别同类药物的不同来源品种。
3.2 规范多来源中药名称的办法:根据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手册》(1992年版)中药命名原则,对品种来源比较复杂的中药材命名,既要防止产生混淆、误解,又要考虑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具体办法如下:1)来源为同科、属,不同种者,若性味、功效相同,可采用相同的中药名称,如白首乌来源为萝摩科(Asclepiodaceae)牛皮消属(Cynanchum)3种植物[6];2)来源为非同科、属、种者,无论性味、功效是否相同,均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如五加皮与香加皮,赤、白何首乌,《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首乌”和“白首乌”分别收载;3)来源为同科、属、种,同药用部位者,若加工方法不同,性味、功效不同,亦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别,如赤芍与白芍;4)来源为同科、属、种,不同药用部位者,均应采用不同的名称,如公丁香与母丁香,首乌与首乌藤等;5)对于沿用历史已久,又不易产生混淆、误解的药名,其传统名称应继续保留,如雄黄与雌黄。
, 百拇医药
*Address:Chen Jiyan ,Shiyan municipal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Shiyan
陈吉炎,男,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副主任药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新制剂开发,中药新资源的鉴定与寻找工作。参编《中药材真伪鉴别彩色图谱大全》一书,获得西南,西北地区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参 考 文 献
1 龚树生,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1):30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337、2551、1138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40
4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04
5 陈吉炎,等.湖北中医杂志,1997,(增刊):190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28
(1998-08-28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