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611
葫芦茶化学成分的研究(Ⅰ)Δ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4期
     作者:文东旭 郑学忠 史剑侠 井上谦一郎

    单位:文东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南宁 530021);郑学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史剑侠 中国药科大学;井上谦一郎 日本岐阜药科大学

    关键词:

    990405 葫芦茶系豆科葫芦茶属植物Tadehagi triquetrum(L.) Ohashi (Leguminosae)的全草,全球约6 种,我国有2种,产广西、广东等南方省区〔1〕,为一常用中药,味微苦、涩、凉,能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肾炎、黄疸肝炎、咽喉肿痛、肠炎、细菌性痢疾等〔2〕。文献报道从葫芦茶中分离鉴定了木栓酮、表木栓醇、豆甾醇〔3〕、水杨酸、原儿茶酸〔4〕等5个化合物的结构。为了进一步阐明葫芦茶的化学成分,我们对葫芦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7-二羟基异黄酮(Ⅰ),4,5,7-三羟基黄酮(Ⅱ),4-羟基苯甲酸(Ⅲ),胡萝卜甘(Ⅳ),对甲氧基-反式-肉桂酸(Ⅴ),山柰素-3-O-β-D-葡萄吡喃糖(6→1)-α-L-鼠李吡喃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Ⅶ)和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6→1)-α-L-鼠李吡喃糖苷(Ⅷ),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百拇医药
    1 仪器与试剂

    熔点用Kofler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计未经校正。[α]D用JASCO DIP-370型仪测定。UV用UV-2200岛津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IR用FT-IR Parogor 1000仪测定,KBr压片。1H-NMR和13CNMR用JEOL JNM-EX4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内标TMS,δ值ppm,J值Hz;质谱用JEOL JMS-SX 102型质谱仪测定。柱层析及薄层层析硅胶均为Merck公司产品。

    2 提取与分离

    葫芦茶地上部分20 kg(1996年8月购于广西区医药公司),粉碎,用200 L乙醇(95%)回流提取,浓缩,得乙醇提取物9.47 g,再用30%乙醇1 000 mL溶解,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氯仿部位(39.5 g)、乙酸乙酯部位(97.6 g)、正丁醇部位(330 g)、水部位(390 g)。氯仿部位(39.5 g),经过反复的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Ⅰ(4 mg)、Ⅱ(5 mg)、Ⅲ(6 mg)、Ⅳ(22 mg)。乙酸乙酯部位(97.6 g),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1)洗脱部分Fr.A(13.9 g),再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水(9∶2∶0.1)洗脱,得到fr.A-1(4.4 g)。再通过ODS柱层析甲醇-H2O洗脱;再用Sephoder LH-20纯化,得到化合物Ⅴ(5 mg)。正丁醇部位(330 g),用大孔树脂HP-20处理,所得50%甲醇水洗脱部位(70 g);再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洗脱,得到fr.B(10.5 g),取fr.B(6.9 g)通过ODS柱层析,Sephades LH-20纯化及制备薄层层析等,得到化合物Ⅲ(10 mg)、Ⅶ(22 mg)、Ⅷ(30 mg)。
, 百拇医药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黄色粉末,HR-MS m/z 254.0576,〔M〕+,C15H10O4,分子量254.0589。IR,1H-NMR和13C-NMR及TLC与标准样品4,7-二羟基异黄酮完全一致,故化合物Ⅰ鉴定为4,7-二羟基异黄酮。

    化合物Ⅱ:黄色粉末,HR-MSm/z: 270.0538,〔M〕+,C15H10O5,分子量270.0503与标准样品4,5,7-三羟基黄酮比较,IR、TLC,1H-NMR及13C-NMR数据完全一致,故化合物Ⅱ确定为4,5,7-三羟基黄酮。

    化合物Ⅲ:白色针晶,mp213℃~214℃(MeOH),HR-MS m/z 138.0320,〔M〕+,C7H6O3,分子量138.0295与标准样品对羟基苯甲酸比较,IR、TLC,1H-NMR及13C-NMR数据完全一致,故化合物与确定为对羟基苯甲酸。
, http://www.100md.com
    化合物Ⅳ:白色粒晶,mp285℃~286℃,IR νKBrmaxcm-1:3 000,1 380,1 370,1 640,1 035。经与胡萝卜苷标准样品比较,IR、TLC完全一致,且混合熔点不下降,故化合物Ⅳ确定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Ⅴ:白色粉末,HR-MS m/z 178.0623,〔M〕+,C10H10O3,分子量178.0664,1H-NMR(aceton-d6):3.67(3H,s,OCH3),6.29(1H,d,J=15.6 Hz,C8-H),6.84(2H,d,J=8.8,C3,5-H),7.50(2H,d,J=8.8,C2,6-H),7.55(1H,d,J=15.6,C7-H),以上数据与对甲氧基-反式-肉桂酸标准品完全一致,故化合物与确定为对甲氧基-反式-肉桂酸。
, 百拇医药
    化合物Ⅵ:黄色粉末,〔α〕27D=-35.5°(c,0.23,MeOH)。HR-FAB-MSm/z 595.1654,〔M+H〕+,C27H31O15,分子量595.1669,IR:3 409,1 659,1 608,1 495,1 359,1 180,812。UV:213(4.47),266(4.44),350(4.36)以上数据及1H-NMR、13C-NMR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5〕。故化合物Ⅵ确定为山柰素-3-O-β-D-葡萄吡喃糖(6→1)-α-L-鼠李吡喃糖苷。

    化合物Ⅶ:黄色粉末,HR-FAB-MS,m/z 463.0882,〔M-H〕+,C21H19O12,分子量463.0870,IR:3 360,1 662,1 608,1 497,1 364,1 301,1 200,810。UV:256(4.39),356(4.31)。以上数据及1H-NMR、13C-NMR数据与文献报道〔6〕一致,故化合物Ⅶ确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
, 百拇医药
    化合物Ⅷ:黄色粉末,经与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6→1)-α-L-鼠李吡喃糖苷标准样品比较,IR、TLC、1H、13C-NMR数据完全一致,故化合物Ⅷ确定为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6→1)-α-L-鼠李吡喃糖苷。

    致谢:本研究得到日本安寿元制药株式会社水野昌典会长和日本岐阜药科大学水野瑞夫名誉教授的大力支持。

    *文东旭 女,1965年生,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处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10月-1998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工作,1996-1997年8月在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留学进行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现在广西药品检验所中药室工作。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及其制剂检验、中成药新药开发等研究。在国内

    外发表论文10余篇。
, http://www.100md.com
    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回字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1):62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31

    3 谢 蔷,等.广东医学院学报,1986,(2):78

    4 杨其蕴,等.植物学报,1989,31(2):128

    5 Yasakawa K, et al. Phytochemistry,1987,26:1224

    6 Markham KR, et al. Tetrahedron,1987,34:1389

    (1998-03-19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