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622
当归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4期
     作者:廖维靖 杨万同 周云峰 Frank Wiegand Ulrich Dirnagl

    单位:廖维靖 杨万同 周云峰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 430071);Frank Wiegand Ulrich Dirnagl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莎丽特医学院神经科

    关键词:脑缺血;当归;脑梗死

    990416 摘 要 探讨当归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阻断大鼠右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90 min后恢复再灌,给予25%当归注射液7.5 mL静脉滴注6 h。术后第8 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显示当归治疗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实验对照组。本实验首次证实当归具有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待深入研究阐明。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Chinese Angelica
, http://www.100md.com
    (Angelica sinensis)on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n Rat

    Liao Weijing, Frank Wiegand, Yang Wantong, et 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Wuhan 430071)

    Abstract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on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n rat was investigated. The right carotid common artery(CCA)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of Wistar rat were temporarily occluded for 90 minutes and reperfused afterwards. 7.5 mL of 25% A.sinensis extract for injection were dripped iv for six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The infarct volume were measured on the eighth day by image process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arct volume of the tre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72±37.46) mm3 vs (123.84±59.31) mm3( P<0.05).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demonstrate by experiment that A.sinensis could decrease cerebral infarct volume,but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cerebral ischemia

    研究脑缺血损伤保护剂是国内外一直关注的课题,有效且无副作用的神经保护剂是中西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医活血化瘀药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引起西医的兴趣,活血化瘀治则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MEDLINE检索迄今未见当归能否作为脑缺血损伤保护剂的系统实验研究报道。为探讨当归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作者在德国洪堡大学莎丽特医学院进行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合作研究时,在德方实验室动物缺血模型的基础上试用当归治疗,同期观察MK-801的作用,旨在探讨当归对脑缺血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为今后从活血化瘀药中筛选脑保护剂及确定单一有效成分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造模: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300 g。所有动物均进行右颈总动脉(Carotid common artery,CCA)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短暂阻断的手术,随机分为2组。一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用作实验对照组(13 只);另一组采用当归治疗(19 只)。动物在Halothane持续麻醉下置于加热垫上,将体温探头插入直肠测体温。切开鼠尾,将塑料导管插入尾动脉后固定,测量术中血压。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左颈静脉,插入导管并固定。在背部皮肤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放置备用。仔细分离肌肉暴露CCA用橡胶细管结扎。切开头颅右MCA体表投影区皮肤,分离肌肉。用颅钻钻孔后,小心刺破硬脑膜并剥离。用弧型丝钩提起MCA,并用固定力量牵拉造成MCA短暂阻断,持续90 min。小心将MCA放回原处恢复再灌,缝合皮肤。松开结扎CCA的橡胶管,缝合皮肤。术中测体温、血压、血糖、血氧、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酸碱度等生理参数,体温维持在(37±0.5)℃。
, http://www.100md.com
    1.2 给药:25%当归注射液,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厂生产,批号分别为940614、970214和970924。将7.5 mL当归注射液加入固定压力注射泵,调定速度,6 h滴注完毕。滴注中每2 h测体温。剪去暴露体表的导管,牢固结扎后胶布固定。

    1.3 取材:术后第一天评定肢体功能,测体温、血糖、血细胞压积,其后每天测体温,第8天再次评定肢体功能并处死动物。麻醉下断头取脑,将脑置于液氮预冷的-30℃异戊烷(isopentan)中固定20 s,然后迅速移入-80℃冰箱储放待处理。-20℃恒冷箱中冠状连续切片,片厚40 μm。将每20片中的第1、2张贴于一张玻璃片。每脑约做20张玻片。切片干燥过夜,酸性复红染色,梯度乙醇脱水,封片。采用德国Polaroid图像处理系统(Sprint Scan 35 Plus)测量每张切片的面积(mm2)。观察有梗死的切片张数可计算出梗死的长度,算出梗死的体积,单位为mm3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输入Excel 7.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实验对照组13 只动物,1 例因梗死灶出血体积显著大而被剔除,1 例因梗死灶体积小于6 mm3剔除。这2 例可能是手术误差所致。治疗组动物死亡5 例,1 例因梗死灶出血被剔除,1 例也因体积小于6 mm3被剔除。统计分析时对照组实际例数是11 只,治疗组12 只。940614批号动物4 只,970214批号7 只,970924批号4 只。术中、术后生理参数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8 天肢体功能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变化见表1。

    表1 脑梗死体积变化(±s) 组 别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梗死体积(mm3)

    梗死缩小(%)

    对照组

    11

    123.84±59.31

    当归治疗组

    12

    74.72±37.46*

    39.7

    与对照相比较:*P<0.05

    结果显示当归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MK-801缩小梗死的结果相比,当归优于MK-801。MK-801的资料将由德方发表在英文期刊。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测定梗死面/体积是观察梗死大小最直接客观的指标,体积指标较面积准确,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更易做到精确量化。深入研究应观察功能、代谢指标以全面反映梗死变化。采用缺血/再灌模型较完全阻断血供的模型更能模拟人体发病的情况。术后第8天是梗死发展成最大的时间,且组织水肿消除,此时测定梗死体积最准确。

    近年研究认为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损伤级联反应,即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4个过程[1]。钙、谷氨酸、氧自由基、NO等涉及这些过程。中医认为缺血是瘀症,其治则为化瘀,活血是化瘀的前提。MEDLINE检索迄今未见当归作脑保护剂的研究。本文结果首次显示当归具有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文献报道当归能够清除自由基[2],本实验可能是当归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结果。当归注射液的成分超过40种[3],当归成分之一的阿魏酸(ferulic acid)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4],本结果是否为阿魏酸的作用有待证实。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预实验时,不同批号(次)的药液缩小梗塞的差异较大,可能与中药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关,也可能是手术本身的原因。本实验所用剂量是通常文献报告剂量的一半,这是依动物实际体重、给药方式及便利而定,并非最适剂量。一次给药方法与传统的每天给药习惯不同,以便跟MK-801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当归潜在的保护作用相当大,同时说明药物疗效不一定是治疗时间越长越好,剂量越大越好。

    Address:Liao Weij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Wuhan

    廖维靖,男,副教授,1984年咸宁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学士。1991年同济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现在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从事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1993-1995年完成湖北省教委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1996-1997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莎丽特医学院访问学者。已发表论文、综述29篇,待发表英文论4篇。1995年12月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青年编委。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廖维靖,等.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4):197

    2 胡永欣,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14(1):48

    3 李家仁.中草药,1983,14(8):41

    4 林迎晖,等.药学学报,1994,29(3):171

    (1998-06-0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