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后效应
作者:孙连春
单位: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24001)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557 近年来,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1990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专门对抗生素的PAE进行了讨论,抗生素PAE已成为评价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一、抗生素PAE系指细菌和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被清除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产生抗生素PAE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系因药物长时间存在于靶细胞,并引起细菌的非死亡性伤害所致。另一种看法是,经抗生素治疗后,白细胞功能增强,而菌体在抗生素作用下变形,更易为吞噬细胞识别,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的协同效应,使细菌修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从而产生抗生素的PAE。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PAE,可能是因为这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起酰化反应,而PBP是细菌合成细胞壁所必须的酶,由此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PAE即为细菌再合成新的PBP进而合成细胞壁所需的时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通过与细菌DNA旋转酶结合成复合物,抑制了细菌DNA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因此这类药物的PAE可能与这种复合物的持续存在相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透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PAE则表示它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被解离,细菌恢复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时间。
, 百拇医药
二、抗生素体外PAE的测试。将抗生素配制成一定浓度(参照临床常用剂量,一般为4~8MIC)并与受试菌短暂接触,消除抗生素,然后与对照组细菌比较其恢复生长的时间,其差值即为该抗生素的PAE。在此过程中,消除抗生素是关键,其方法有:稀释法,冲洗法,酶灭活法等。选择方法时,应考虑各抗生素特点,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用酶灭活法为宜。测试细菌生长的方法有光密度法,生物荧光检测法,菌落计数法等。
三、影响测试的因素。抗生素浓度和与受试菌接触的时间,多数抗生素的体外PAE与药物浓度有着依赖性的关系,文献报道,随着抗菌剂浓度的增加,PAE持续时间也随之延长,但当浓度比MIC高出10倍后,浓度再增加时,PAE持续时间不再明显增加。抗生素与受试菌接触时间的长短,亦是影响PAE长短的重要因素,目前通常采用让抗生素与受试菌接触1~2h的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PA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获得较长的PAE时间,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PAE较短,甚至呈现负值;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影响细菌蛋白质或核糖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都可产生几小时的PAE,特别是氨基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PAE可长达10小时。
, 百拇医药
细菌菌液的浓度也直接关系到抗生素PAE的长短。有报道在分别检测不同抗生素对不同浓度的菌液的PAE表明,菌液浓度越大则PAE越短,可能是菌液浓度越高,残存细菌恢复,增值就越快的缘故。实验表明,采用106cfu.ml-1的菌液为宜。体外的联合用药,实验环境,如温度、pH等都可影响抗生素PAE测 试。
四、抗生素体内PAE的测试。其基本方法是设计不同致病菌的动物感染模型。常用的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鼠股部感染模型、兔感染组织支架模型、兔脑膜感染模型、大鼠心内膜炎模型等,并设置对照组。用抗生素对这些感染模型治疗后,定时测定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菌落数并与对照组同时间的细菌繁殖情况进行比较,然后按公式:PAE=T-C-M求出结果,式中T、C分别代表实验组、对照组细菌cfu生长相同量所需的时间,M代表被测部位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
抗生素在体内的PAE同样受到药物药效特点、药物与受试组织或体液接触的时间,以及pH的影响,同时感染模型的病理生理状况、免疫能力、合并用药等也是抗生素体内PAE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抗生素PAE的临床意义。(1)为评价抗生素药效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参数。由于抗生素PAE的存在,药物被清除后仍存在着对细菌的持续抑制作用,因此当评价某抗生素时,除通常考察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外,还应考虑其PAE。(2)为设计合理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抗生素常规给药方案往往要求药物浓度保持在MIC以上水平,PAE的存在提示抗生素给药模式需综合考虑,对于PAE具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可考虑适当加大剂量以提高峰浓度及高浓度维持时间,以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从而充分发挥其PAE效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
单位: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24001)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557 近年来,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1990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专门对抗生素的PAE进行了讨论,抗生素PAE已成为评价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一、抗生素PAE系指细菌和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被清除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产生抗生素PAE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系因药物长时间存在于靶细胞,并引起细菌的非死亡性伤害所致。另一种看法是,经抗生素治疗后,白细胞功能增强,而菌体在抗生素作用下变形,更易为吞噬细胞识别,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的协同效应,使细菌修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从而产生抗生素的PAE。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PAE,可能是因为这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起酰化反应,而PBP是细菌合成细胞壁所必须的酶,由此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PAE即为细菌再合成新的PBP进而合成细胞壁所需的时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通过与细菌DNA旋转酶结合成复合物,抑制了细菌DNA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因此这类药物的PAE可能与这种复合物的持续存在相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透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PAE则表示它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被解离,细菌恢复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时间。
, 百拇医药
二、抗生素体外PAE的测试。将抗生素配制成一定浓度(参照临床常用剂量,一般为4~8MIC)并与受试菌短暂接触,消除抗生素,然后与对照组细菌比较其恢复生长的时间,其差值即为该抗生素的PAE。在此过程中,消除抗生素是关键,其方法有:稀释法,冲洗法,酶灭活法等。选择方法时,应考虑各抗生素特点,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用酶灭活法为宜。测试细菌生长的方法有光密度法,生物荧光检测法,菌落计数法等。
三、影响测试的因素。抗生素浓度和与受试菌接触的时间,多数抗生素的体外PAE与药物浓度有着依赖性的关系,文献报道,随着抗菌剂浓度的增加,PAE持续时间也随之延长,但当浓度比MIC高出10倍后,浓度再增加时,PAE持续时间不再明显增加。抗生素与受试菌接触时间的长短,亦是影响PAE长短的重要因素,目前通常采用让抗生素与受试菌接触1~2h的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PA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获得较长的PAE时间,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PAE较短,甚至呈现负值;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影响细菌蛋白质或核糖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都可产生几小时的PAE,特别是氨基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PAE可长达10小时。
, 百拇医药
细菌菌液的浓度也直接关系到抗生素PAE的长短。有报道在分别检测不同抗生素对不同浓度的菌液的PAE表明,菌液浓度越大则PAE越短,可能是菌液浓度越高,残存细菌恢复,增值就越快的缘故。实验表明,采用106cfu.ml-1的菌液为宜。体外的联合用药,实验环境,如温度、pH等都可影响抗生素PAE测 试。
四、抗生素体内PAE的测试。其基本方法是设计不同致病菌的动物感染模型。常用的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鼠股部感染模型、兔感染组织支架模型、兔脑膜感染模型、大鼠心内膜炎模型等,并设置对照组。用抗生素对这些感染模型治疗后,定时测定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菌落数并与对照组同时间的细菌繁殖情况进行比较,然后按公式:PAE=T-C-M求出结果,式中T、C分别代表实验组、对照组细菌cfu生长相同量所需的时间,M代表被测部位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
抗生素在体内的PAE同样受到药物药效特点、药物与受试组织或体液接触的时间,以及pH的影响,同时感染模型的病理生理状况、免疫能力、合并用药等也是抗生素体内PAE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抗生素PAE的临床意义。(1)为评价抗生素药效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参数。由于抗生素PAE的存在,药物被清除后仍存在着对细菌的持续抑制作用,因此当评价某抗生素时,除通常考察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外,还应考虑其PAE。(2)为设计合理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抗生素常规给药方案往往要求药物浓度保持在MIC以上水平,PAE的存在提示抗生素给药模式需综合考虑,对于PAE具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可考虑适当加大剂量以提高峰浓度及高浓度维持时间,以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从而充分发挥其PAE效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