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张伟 杨爱清 林琳
单位:张伟 杨爱清 林琳(山东省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病理科 277608)
关键词:胃肿瘤;恶性间质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543
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5-0413-01
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病理检查 胃大部切除标本,胃体前壁可见一巨大蕈伞型肿物,直径9.5 cm,表面大部为胃粘膜被覆,部分有溃疡形成,切面灰白色,质硬,细腻。幽门下查见淋巴结2枚,大者直径2 cm。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弱嗜酸性,核内染色质致密,深染,异型性较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核分裂象10~16个/10 HPF,上皮样细胞弥漫排列或呈小巢状与梭形细胞混杂在一起,部分区域有移行;梭形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或杆状,深染,核仁多不明显,少部分核纤细,扭曲,似神经纤维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瘤组织内可见局灶性坏死,瘤细胞浸润胃壁至深肌层。免疫组化:keratin,desmin,S-100,LCA阴性,vimentin及CD34阳性。
病理诊断:胃恶性间质瘤,幽门下淋巴结(2/2)转移。
术后随访1年患者健在。
讨论 胃间质瘤可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恶性者较良性少见。判断良恶性的指标包括瘤体大小、细胞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有无坏死及粘膜侵犯等,转移是诊断恶性的最重要依据。本例瘤体巨大,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且已发生转移,故诊断为恶性。恶性间质瘤预后多较差,易发生肝、肺及骨转移。
收稿日期:1999-07-07, http://www.100md.com
单位:张伟 杨爱清 林琳(山东省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病理科 277608)
关键词:胃肿瘤;恶性间质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543
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5-0413-01
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病理检查 胃大部切除标本,胃体前壁可见一巨大蕈伞型肿物,直径9.5 cm,表面大部为胃粘膜被覆,部分有溃疡形成,切面灰白色,质硬,细腻。幽门下查见淋巴结2枚,大者直径2 cm。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弱嗜酸性,核内染色质致密,深染,异型性较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核分裂象10~16个/10 HPF,上皮样细胞弥漫排列或呈小巢状与梭形细胞混杂在一起,部分区域有移行;梭形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或杆状,深染,核仁多不明显,少部分核纤细,扭曲,似神经纤维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瘤组织内可见局灶性坏死,瘤细胞浸润胃壁至深肌层。免疫组化:keratin,desmin,S-100,LCA阴性,vimentin及CD34阳性。
病理诊断:胃恶性间质瘤,幽门下淋巴结(2/2)转移。
术后随访1年患者健在。
讨论 胃间质瘤可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恶性者较良性少见。判断良恶性的指标包括瘤体大小、细胞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有无坏死及粘膜侵犯等,转移是诊断恶性的最重要依据。本例瘤体巨大,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且已发生转移,故诊断为恶性。恶性间质瘤预后多较差,易发生肝、肺及骨转移。
收稿日期:1999-07-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