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09045
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49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梁昌华

    单位:博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37600)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599 脑室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亡率高达40%(1)。1996年9月~1998年9月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脑室出血,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3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9例,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16~78岁,平均53.9岁。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系统44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即π/6×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cm=出血量ml),出血量10~30ml者12例,31~50ml者27例,51ml以上者10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6~72岁,平均54.7岁。全部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10~30ml者7例,31~50ml者12例,51ml以上者5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采取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高血压,保护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措施。(2)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内科方法基础上,加作脑脊液置换。先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250ml后,取L3-4或L2-3椎间隙作腰穿并测压,退出测压管,迅速插入针芯。用针芯控制脑脊液滴速,使滴速控制在每分钟8~12滴,缓慢放出脑脊液5ml,再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ml,片刻后再放出脑脊液5ml,然后再注入生理盐水5ml。如此反复6~10次,致脑脊液较清为止,最后注入地塞米松5mg,拔针。整个过程至少30分钟以上。每日一次,直至放出脑脊液颜色清晰或压力<200mmH2O为上。最少4次,最多9次。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时,每日观察头痛、呕吐消失时间及意识障碍程度。意识状态判断按水上公宏氏分类:I级为清醒,Ⅱ级为嗜睡,Ⅲ级为浅昏迷,Ⅳ级为昏迷,Ⅴ级为深昏迷。改善Ⅰ级为好转,改善Ⅱ级以上为明显好转,无改善为无效。瘫痪程度按肌力判断,肌力提高Ⅰ级为好转,提高Ⅱ级以上为明显好转,无提高为无效。
, 百拇医药
    1.4 结果:(1)两组头痛、呕吐缓解时间:治疗组为2~7天,平均2.91±1.30天;对照组为5~12天,平均6.67±2.69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t=8.00,P<0.01)。(2)治疗后72小时意识状态:治疗组明显好转19例(38.8%),好转24例(49%),无效6例(14.3%),总好转率85.7%;对照组明显好转3例(12.5%),好转13例(54.2%),无效8例(33.3%),总好转率66.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明显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28,P<0.05),总好转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4.81,P<0.05)。(3)治疗后3W±5d瘫痪情况:治疗组明显好转25例(51%),好转19例(38.8%),无效5例(10.2%),总好转率89.8%。对照组明显好转6例(25%),好转11例(45.8%),无效7例(29.2%),总好转率70.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46,P<0.05)。治疗组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对照组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两组无显著差异(x2=1.04,P>0.05)。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颅内压取决于脑脊液量、脑血流量和脑组织容量。当脑室部分被血液填充使脑脊液与血液混合时,其容量必然增加,结果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压迫周围脑组织而使病情加重。另外,脑脊液内的血液直接刺激脑室周围脑组织(包括脑干及下丘脑),或/和血细胞破坏后释放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促使局部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而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由于脑室与脊髓蛛网膜下腔是一个密闭相连的系统,通过脑脊液置换,可以使脑脊液得到稀释,减轻脑室系统周围脑组织的刺激,减轻脑缺血、脑水肿,防止凝固的血液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梗阻性脑积水。脑水肿消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脑脊液代谢(2),由于腰穿刺破硬脊膜,脑脊液持续外溢,起到持续引流减压的作用(3),使颅内压降低,脑水肿减轻,脑代谢改善,从而使脑功能得到恢复。治疗组49例,因放脑脊液滴速过快致脑疝死亡1例,无诱发新的出血,与同期保守治疗比较,在意识障碍改善,头痛、呕吐消失,瘫痪程度改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传统治疗方法认为,脑出血有高颅压者不宜进行腰穿,因其可导致脑疝和加速死亡(4)。我们体会,只要控制好脑脊液的滴速,使颅内与脊髓蛛网膜下腔不形成明显的压力差,脑疝的发生将能够避免。脑脊液置换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不需复杂的医疗设备,不失为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隋邦森主编.脑血管疾病—MR、CT、DSA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3~204

    2 杨于嘉(译).脑水肿.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87;(6):314

    3 石海明,韩 燕,李迎春,等.腰穿注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国急救医学 1998;18(3):27

    4 张沅昌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7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