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综合临床》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0944
腓骨半关节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的关节病损
http://www.100md.com 《中国综合临床》 1999年第5期
     作者:蒲兴海

    单位:730000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556 腓骨中上部的大段包括其上半关节,由于解剖形态上的特征,加之切除后无碍于原肢体功能等优点,故临床上常作为大段骨或半关节移植,替代多部位骨关节病损。我们用传统的游离骨移植及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两种方法,行腓骨半关节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的关节病损,其疗效多属满意。本文对两种方法的疗效,予以分析及讨论。

    1 临床资料

    1980年1月~1994年11月,我院完成腓骨替代术有随访资料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7~46岁。替代部位、病变及方式: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4例,巨大骨囊肿1例,均行游离腓骨半关节移植;肱骨下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巨细胞瘤各2例,均为游离腓骨半关节移植;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0例(左3例,右7例),其中带血管蒂腓骨半关节移植5例,游离腓骨半关节移植5例。诊断:所有病例均经术前X线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发病时间:肩、肘、腕三处病变发生时间最长3.5年,最短2月余;未及时治疗者,均为Ⅱ级骨巨细胞瘤。临床症状:均表现局部肿胀、疼痛或酸困无力感及慢性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及工作。19例中有外伤史者7例。随访情况:全部病例骨愈合时间带血管蒂骨移植约3个月,游离骨移植4~5个月,有1例腕部游离骨移植,外固定取除较早,7个月后才愈合。功能恢复:肩、肘关节自觉松动感,但无1例完全脱位者,仅恢复原1/3功能,可生活自理或完成较轻工作;腕关节功能尚属满意,外观与健侧相仿,掌屈、背伸、尺桡偏都近于正常,握力无减,仅有腕关节僵硬感。生存情况:19例均健存,其中肱骨上端1例巨大骨囊肿,肱骨下端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余16例均为Ⅱ级以内骨巨细胞瘤,术后10余年,病灶未见复发。取替代骨部位3个月~1年之内麻木不适感者7例,此后逐渐恢复正常;无1例有腓总神经症状,亦无踝关节失稳者。
, http://www.100md.com
    2 手术方法

    2.1 切口 ①肩关节。选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1],从肩锁关节前侧起,沿锁骨外1/3前缘向内,再沿三角肌前缘向远端延伸到三角肌中下1/3交界点止。按需要,切口远端还可延伸。②肘关节选其后侧入路,从鹰咀尖端上6cm~8cm处起向下延伸,绕过鹰咀外侧到鹰咀以下3cm~5cm处止为切口。据需要,切口近端还可延伸。③腕关节。在前臂远端做纵弧形切口[2],根据X线所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可酌情取桡侧切口、桡掌侧切口、桡背侧切口或掌背桡侧切口。切口远端达桡腕关节,近端超过肿瘤近侧缘2cm~3cm处。

    2.2肿瘤切除 ①肱骨上端病变时,进入切口后,于三角肌及胸大肌间找出头静脉加以保护,锁骨下横断三角肌起点,将其肌外翻,暴露肩关节束前侧、喙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附于小结节的肩胛下肌,并切断该肌,亦可在喙突下切断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纵弧形切开关节囊。充分切除肱骨干骺端及至远处瘤病灶。②肱骨下端病变时,进入切口后,游离保护尺神经,肱三头肌肌腱倒“V”形切开并向两侧及骨干深部游离,暴露肱骨下端及肘后关节囊并切开。切除瘤变之肱骨下端。③桡骨远端病变时,进入切口后,暴露保护桡动脉,桡神经皮支及主要静脉。旋前方肌多与肿瘤一并切除,肱桡肌腱根据粘连与否决定去留,显露切开桡腕、下尺桡关节,沿肿瘤表面分离,肿瘤近端约2cm处的正常桡骨上横断[2]。找出桡动脉,暴露适宜部位,备与腓动脉吻合。
, 百拇医药
    2.3 游离带蒂腓骨或游离腓骨及关节囊 取膝关节前外侧Koch切口及延长的小腿外侧切口。切开筋膜,将腓骨长短肌沿骨膜表面分离并拉向外后方。接需要的长度切断腓骨远端(为保证血运,多包括腓骨中段),并切开胫腓关节,游离腓骨小头。沿胫腓之间的前侧,避开腓深神经,分离拇长伸肌及趾总伸肌,并将其拉向外侧。切开骨间膜,腓骨即可任意向前后推动。沿拇长屈肌寻找,结扎并切断腓血管远端,分离血管至其起点[3]。用带蒂骨及关节者,断蒂后与受区血管相吻合;游离骨关节移植,则与受区骨残端固定。

    2.4 植骨及固定 利用切取腓骨超长的2cm做成台阶状,将病缺残端(即肩、肘、桡骨远或近残端)仍然做成台阶互相对合,用螺丝钉固定。修双侧台阶时,在肘部多注意腓骨头关节面之背向与尺骨鹰咀关节面相加后,紧密嵌合的对应关系。在腕部修台阶时,先把腓骨关节面与腕骨关节面对好,再摆正理顺残端,修成台阶,螺丝钉固定。在肩部,亦可用腓骨小头关节面,尽可能对应关节盂,从肩峰纵贯2枚克氏针,残端将横断面嵌合牢靠后固定,针尾外露,骨愈合后拔除。术中多注意:尽可能完整修复关节囊及局部软组织;修残端台阶时防止劈裂骨折;各关节嵌合时,接近理想的对应关系。术后,肩部用肩“U”字石膏固定,至骨大体愈合后功能锻炼;肘、腕部石膏托制动于功能位,2周拆线后改功能位管型石膏固定至骨愈合。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不同关节病损腓骨半关节移植替代的价值 ①肩部肱骨头病缺腓关节替代之优劣:肩关节为一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球窝关节,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关节盂较浅,主要依靠关节附近肌肉维持关节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大范围活动[4]。肱骨头为骨肿瘤好发部位,如骨巨细胞瘤、骨囊肿等。临床上多见病变侵蚀广,保留不可能,段截后重建困难。病缺后其替代骨,需具备肱骨头干之素材,方可完成如上特殊生理功能。而自体腓骨半关节,可达到需用长度,腓骨小头与关节盂对合后,在肩部丰富肌肉的维持下,可完成部份关节功能。替代尚有不足之处,如有难以处理的肩不全脱位下垂可能。但与异体骨代、假体置换、骨水泥重建、瘤段截除再植相比,优点尚多。②肘部肱骨下端病缺后腓骨小头替代的评价:肘关节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咀组成[4]。为一单向关节,伸屈为其主要功能,还配合前臂旋转功能的完成。肱骨下端亦为肿瘤的好发部位,仅次于上端;外伤后残缺者亦多见。故此肱骨下端病缺后,常以腓骨小头替代,长度支撑尚理想,其腓骨小头与尺骨形成关节,仅为方式上的凑合,多靠局部肌群维持残留功能,或关节囊及周围肌群挛缩强直在一定位置上而失去功能。所以,肱骨下端病缺后代以腓骨小头半关节效果差。③桡骨下端病损后腓骨半关节移植替代为理想选择:腕部为前臂及手的联接结构。其中包括桡腕、腕骨间及腕掌三关节。正常的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倾斜10°~15°,向尺倾斜20°~25°[4]。桡骨下端为腕关节组成的重要结构之一,常为肿瘤好发部位,尤其骨巨细胞瘤多见,本组19例中即占17例。瘤变多造成缺损及关节面丢失。替代时“对侧腓骨头的关节面具有桡骨远端关节面类似倾斜度”[2]。本组10例均为对侧腓骨头移植,术中观察关节面对合基本良好,术后外形及X线摄像显示均近似正常桡骨下端,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都比术前有明显的改进,前臂旋转、腕背伸及患手握力基本同健侧,腕掌屈20°~30°,桡偏20°,尺偏30°,手部功能亦如正常,所有患者恢复原工作。观察到腓骨半关节移植代桡骨下端病损为一理想的自体选材。
, 百拇医药
    3.2 带血管蒂的腓骨与游离腓骨移植之比较 活骨移植为时代标新立异之举,成功于70年代初;带血管蒂的腓骨游离移植为首先研究应用之活骨,此后广为临床应用,用其带血运骨段或加其上小头半关节者,效果日趋为临床肯定。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骨连接,保留肢体,以恢复肢体功能,是一有效方法;1977年,Taylor及陈仲伟报告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缺损相继成功。使传统骨移植爬行替代作用的愈合时间大大缩短,使骨移植进入一个新阶段[5]。其优点尚多:①腓骨可供给较长的植骨段,除其下段保留1/4外,可截取20cm以上。②腓骨上3/4截取后,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③腓骨有单独的血管腓动脉供血,便于吻合。④腓骨为密质骨,骨质坚硬,便于固定。⑤带血管腓骨因有血供,受生物力学作用,植骨变应力强,增粗快。⑥因血运好,具有效强的抗感染能力。⑦带腓骨关节。⑧可取带血运腓骨膜移植,修复任何部位组织用。

    游离腓骨移植,明显逊色于带血管者,其愈合过程需“爬行替代”完成。这种植骨实际是“死骨移植”,其替代过程极缓慢,常需数月或更长,或有不可能完全替代而部分吸收者。此其间肢体固定,关节僵硬,并有移植失败而骨不连者。亦有多次植骨致肢体短缩,经久不愈而截肢者。“传统骨移植愈合率为80%左右,有大块自体骨移植失败率超过50%的报道[6]。本组病例肩、肘、腕三处多为游离骨移植,且为大段腓骨移植,经较长时间的随访,均达到正常骨愈合。可以说游离骨移植者,在谨慎、稳妥的基础上,仍大有选用价值,适于一部份不适合用带血管的骨移植治疗病例。
, 百拇医药
    3.3 腓骨半关节移植替代应注意的问题 腓骨半关节移植就其供、受区来说,均有创伤大,解剖细致复杂,操作要求高的特点,故为达到病灶清除彻底,重建成功,必须注意:①肿瘤切除必须彻底,距正常处3.0cm以上,否则使重建失败,骨不愈合,良性者复发,恶性者影响“五年存活率”。②植骨长度适宜,腕部要注意尺偏桡偏的问题。肩肱关节重建,要注意腓骨小头与关节盂“背向”对应,以利相互瓦合而稳定。肘关节重建时亦应注意腓骨小头与尺骨关节面对应,以利肌肉的维持,或Ⅰ期功能位关节融合。③腓骨小头半关节替代桡骨远端时截取部位说法不一,作者主张多选用对侧为妥。④腓骨小头深部有腓总神经,故应熟悉解剖,防止误伤。⑤肿瘤大段切除重建的指征:(1)年龄大,症状明显,病程进展快者;(2)刮除后复发者;(3)X线片上骨皮质破坏明显、范围大,有关节面破坏者;(4)工作性质要求较多的腕关节活动者;(5)保守治疗无效,弃取难定的病例。⑥移植骨固定至关重要,否则引起应力骨折及接合处不愈合等并发症。作者主张两端固定法:即移植骨干端阶梯状固定,关节端克氏针固定。⑦骨干肌袖、骨膜的保护。厚的肌袖可保护带蒂血管,多需1.0cm以上。骨膜与骨干的血运与成骨作用相关,切取时务必完整。⑧腓骨带血管时,宜长短适当,否则易扭曲瘀滞,短则痉挛;必要时可静脉移植延长;要求“无创”操作,务必血运通畅。⑨术后外固定应视为常规,达到内外固定互补,时间为直到临床骨愈合;尤其肩、肘关节移植替代时,外固定更应延长。术中将替代处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力求完整,为维持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切取腓骨长度要足够。腓骨营养血管在小头以远13cm处,故带血管时当顾及此长度。遇病变处残缺较短时,为考虑骨的成活,应折衷其长度。放置角度问题,腓骨小头半关节有类似桡骨远端倾斜角,固定时应恰当摆正。肩、肘关节替代时,同样有尺骨和关节盂与小头“背向”对应问题,应多注意。肿瘤良恶性病变的替代问题,尽管目的效果不同,但腓骨半关节移植常选用;恶性病变多选用游离骨移植,良性者带血管骨移植较好。因条件主客观状况选用适宜术式,带血管腓骨移植与游离腓骨移植应用,临床均有实用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沈冯君,安义贤.骨与关节手术入路图解.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8~28

    2 曹宝珠.腓骨半关节移植治疗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中华骨科杂志,1983,3(4):206

    3 蒲兴海.带血管蒂的腓骨转位修复胫骨平台毁陷性损伤.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4):19

    4 天津医院骨科编.临床骨科学(一)创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123,128,174,224

    5 杨振宽,池麟趾.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3,16(4):268

    6 吴仁秀,董吟林.活骨移植外科解剖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收稿:1998-05-11 修回:1999-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