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 宏
单位:276200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510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儿科并非少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IE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愈率和病死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对40例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4天~12岁。40例中3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82.5%),其中室缺(VSD)28例(84.8%),法洛四联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金葡菌败血症2例,风心病3例,先心病术后2例。出现脑栓塞6例,心力衰竭4例。
1.2 血培养 阳性24例(60.0%),其中金葡菌9例(22.5%),草绿色链球菌7例,白葡菌、产气杆菌各2例,大肠杆菌1例,绿脓杆菌1例,克雷伯菌1例,细球菌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超声心动图(UCG)检查 20例做UCG检查,心内膜有改变14例(70.0%),发现赘生物12例,心内膜增厚粗糙2例,心包积液3例。赘生物以三尖瓣居首,其次二尖瓣、主动脉瓣、心内膜上。
1.4 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UCG检查,诊断IE患儿,采血培养后,即刻给抗生素治疗。如在院外未正规治疗者,首选青霉素20~40万U/(kg。d),氨苄青霉素200~400mg/(kg。d),联合应用,每8~12h一次静脉滴注。选用以上2药治疗30例,治愈21例。如在院外已用上述两种抗生素可选用新青霉素Ⅱ,先锋霉素Ⅴ、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等。以上药物治疗1周若无效,可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改用其它敏感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再继续用药2~3周,停药观察5~7天,如体温不再复升方可停药。疗程28~95天,平均42.7天。
1.5 转归 治愈20例(50.0%),好转10例,无变化4例;死亡6例(15.0%)中,4例死于脑栓塞,2例死于心力衰竭。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发病前基础心脏与本病的关系 IE易发生于原有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本组33例发生于先心病,其中VSD28例(84.84%),比陈源等[1]报告的56.9%为高,提示VSD比其它类型的先心病易患本病。由于心脏内产生不正常的“激流”,经常冲击某部位,而使局部遭受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有血小板的积聚而使血浆纤维蛋白层积聚构成赘生物,其内成为细菌栖息和繁殖的温床,并不断地散落菌簇引起菌血症[2]。其次风心病5例(12.5%),又较陈源[1]等报道的为低,可能与本组发病年龄偏小有关。
2.2 诊断 IE的症状多不典型,故给早期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又甚为重要。故对疑诊IE患者,必须重视血培养;本组血培养阳性24例(60.0%),较国内报道80.0%~90.0%为低[3],可能与本组部分患儿在院外已用过多种抗生素,血培养时间较短及多数未做厌氧菌培养有关。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必须做到:①在用抗生素治疗前24~48h内至少做血培养3次,取血时间以寒战或体温骤升时为佳;②已用过抗生素者,若病情允许可停药至少48~72h再抽血3次或取骨髓或动脉血做培养;③标本与培养基浓度1∶10为宜,采血不得少于5ml;④有条件者应同时做厌氧菌培养;⑤培养时间不应少于4周;⑥用过青霉素或先锋霉素者,培养基中应加青霉素酶或10%蔗糖肉汤,以提高阳性率。[4]
, 百拇医药
UCG检查对IE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那些长期发热,血培养多次阴性难以确诊的患者,UCG检查能探查出心内膜赘生物,给该病的诊断提供充分的证据。本组1例VSD患儿发热达2月余伴心力衰竭、贫血,在当地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来本院经UCG检查,发现三尖瓣前叶有2mm×3mm赘生物数个,确诊本病后,给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治愈。再者对那些无症状的IE患者,通过UCG检查,可以发现赘生物的部位并证明曾患过此病。所以UCG检查对诊断极为重要。
2.3 治疗 一旦疑诊本病,应在取血培养之后,早期用两种有效足量杀菌力强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疗法,疗程6~8周。本组对院外未行正规治疗者,首选大剂量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20例,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较本组用其它抗生素的治愈率明显高。可能与用药剂量大,每8~12h一次静脉滴注,疗程较长有关。对那些长期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有下列指征者应行手术治疗:①瓣膜破坏所致的进行性或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②顽固的感染;③脱落的赘生物栓塞动脉须取出者;④人造瓣膜感染或扩展至瓣膜外的感染;⑤心内赘生物经抗生素治疗后不消失,且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⑥霉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应用抗生素多告失败,必须置换瓣膜[2]。本组1例VSD1年曾3次患IE住院治疗,用多种抗生素难以控制;另1例VSD因患IE致心力衰竭久治不愈。这2例均以手术后加用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随访3年健康生存。
, 百拇医药
2.4 并发症与死因的关系 本组死亡6例,病死率15.0%,与文献报告一致。其中4例死于脑栓塞(66.7%),较秦学文等[5]报道的30.0%明显增高,可能与本组患者先心病占多数有关。本组后5年死亡1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前10年与近年来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并分次静脉用药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 源,钱永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1):37
2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96,383
3 方 圻.现代内科学(上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241
4 江 渔,曹风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1,20(7):407
5 秦学文,郑德裕,王新日.感染性心内膜炎83例.中国循环杂志,1989,4(1):30
[收稿:1998-06-22 修回:1999-01-18], 百拇医药
单位:276200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510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儿科并非少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IE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愈率和病死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对40例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4天~12岁。40例中3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82.5%),其中室缺(VSD)28例(84.8%),法洛四联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金葡菌败血症2例,风心病3例,先心病术后2例。出现脑栓塞6例,心力衰竭4例。
1.2 血培养 阳性24例(60.0%),其中金葡菌9例(22.5%),草绿色链球菌7例,白葡菌、产气杆菌各2例,大肠杆菌1例,绿脓杆菌1例,克雷伯菌1例,细球菌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超声心动图(UCG)检查 20例做UCG检查,心内膜有改变14例(70.0%),发现赘生物12例,心内膜增厚粗糙2例,心包积液3例。赘生物以三尖瓣居首,其次二尖瓣、主动脉瓣、心内膜上。
1.4 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UCG检查,诊断IE患儿,采血培养后,即刻给抗生素治疗。如在院外未正规治疗者,首选青霉素20~40万U/(kg。d),氨苄青霉素200~400mg/(kg。d),联合应用,每8~12h一次静脉滴注。选用以上2药治疗30例,治愈21例。如在院外已用上述两种抗生素可选用新青霉素Ⅱ,先锋霉素Ⅴ、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等。以上药物治疗1周若无效,可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改用其它敏感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再继续用药2~3周,停药观察5~7天,如体温不再复升方可停药。疗程28~95天,平均42.7天。
1.5 转归 治愈20例(50.0%),好转10例,无变化4例;死亡6例(15.0%)中,4例死于脑栓塞,2例死于心力衰竭。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发病前基础心脏与本病的关系 IE易发生于原有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本组33例发生于先心病,其中VSD28例(84.84%),比陈源等[1]报告的56.9%为高,提示VSD比其它类型的先心病易患本病。由于心脏内产生不正常的“激流”,经常冲击某部位,而使局部遭受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有血小板的积聚而使血浆纤维蛋白层积聚构成赘生物,其内成为细菌栖息和繁殖的温床,并不断地散落菌簇引起菌血症[2]。其次风心病5例(12.5%),又较陈源[1]等报道的为低,可能与本组发病年龄偏小有关。
2.2 诊断 IE的症状多不典型,故给早期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又甚为重要。故对疑诊IE患者,必须重视血培养;本组血培养阳性24例(60.0%),较国内报道80.0%~90.0%为低[3],可能与本组部分患儿在院外已用过多种抗生素,血培养时间较短及多数未做厌氧菌培养有关。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必须做到:①在用抗生素治疗前24~48h内至少做血培养3次,取血时间以寒战或体温骤升时为佳;②已用过抗生素者,若病情允许可停药至少48~72h再抽血3次或取骨髓或动脉血做培养;③标本与培养基浓度1∶10为宜,采血不得少于5ml;④有条件者应同时做厌氧菌培养;⑤培养时间不应少于4周;⑥用过青霉素或先锋霉素者,培养基中应加青霉素酶或10%蔗糖肉汤,以提高阳性率。[4]
, 百拇医药
UCG检查对IE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那些长期发热,血培养多次阴性难以确诊的患者,UCG检查能探查出心内膜赘生物,给该病的诊断提供充分的证据。本组1例VSD患儿发热达2月余伴心力衰竭、贫血,在当地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来本院经UCG检查,发现三尖瓣前叶有2mm×3mm赘生物数个,确诊本病后,给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治愈。再者对那些无症状的IE患者,通过UCG检查,可以发现赘生物的部位并证明曾患过此病。所以UCG检查对诊断极为重要。
2.3 治疗 一旦疑诊本病,应在取血培养之后,早期用两种有效足量杀菌力强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疗法,疗程6~8周。本组对院外未行正规治疗者,首选大剂量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20例,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较本组用其它抗生素的治愈率明显高。可能与用药剂量大,每8~12h一次静脉滴注,疗程较长有关。对那些长期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有下列指征者应行手术治疗:①瓣膜破坏所致的进行性或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②顽固的感染;③脱落的赘生物栓塞动脉须取出者;④人造瓣膜感染或扩展至瓣膜外的感染;⑤心内赘生物经抗生素治疗后不消失,且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⑥霉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应用抗生素多告失败,必须置换瓣膜[2]。本组1例VSD1年曾3次患IE住院治疗,用多种抗生素难以控制;另1例VSD因患IE致心力衰竭久治不愈。这2例均以手术后加用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随访3年健康生存。
, 百拇医药
2.4 并发症与死因的关系 本组死亡6例,病死率15.0%,与文献报告一致。其中4例死于脑栓塞(66.7%),较秦学文等[5]报道的30.0%明显增高,可能与本组患者先心病占多数有关。本组后5年死亡1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前10年与近年来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并分次静脉用药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 源,钱永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1):37
2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96,383
3 方 圻.现代内科学(上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241
4 江 渔,曹风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1,20(7):407
5 秦学文,郑德裕,王新日.感染性心内膜炎83例.中国循环杂志,1989,4(1):30
[收稿:1998-06-22 修回:1999-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