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肝脏损害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菊芳 李启富 唐 彪
单位:刘菊芳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内分泌科(400016);唐 彪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肝脏损害2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以肝损害为主要观察指标的文献尚无报道,故现收集我院1993年5月~1998年5月资料完整的DKA住院病例60例,作DKA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DKA病人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8~70岁。DM病程半天~20+年。1型DM12例,2型DM48例。死亡12例。
1.2 DKA伴肝损害按以下标准诊断
, 百拇医药
1.2.1 DM诊断及分型按1985年WHO修定标准。
1.2.2 DKA诊断:血糖增高,尿糖及尿酮均强阳性,血pH<7.35或CO2-CP下降者。伴或不伴昏迷。
1.2.3 肝功能检查至少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①谷丙转氨酶(ALT)升高;②谷草转氨酶(AST)升高;③乳酶脱氢酶(LDH)升高;④碱性磷酸酶(ALP)升高;⑤r—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⑥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⑦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⑧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⑨总胆酸(TBA)升高。
1.2.4 排除其它急慢性肝胆疾病。肝炎病源学检查阴性。A/G及血浆蛋白电泳正常。
同时具备以上四项者,诊断成立。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2.1 60例DKA病人中有肝损害者28例。男、女各14例。DKA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6.7%。死亡6例,死亡率21.43%。DKA伴肝损害与不伴肝损害和死亡的关系见表1。
表1 DKA肝损与否和死亡的关系
肝损情况
例数
死亡
死亡率
有损
28
6
21.43%
无损
, http://www.100md.com
32
6
18.75%
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死亡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DKA伴肝损害与死亡率之间无相关性。
2.2 性别与年龄:男25例DKA中伴有肝损害14例,发生率56%。女性35例中有肝损14例,发生率40%。年龄小于40岁者10例,有肝损3例(30%),40岁及其以上者50例,肝损害者25例(50%),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DKA伴肝脏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
2.3 DM类型与病程:1型DM12例中有肝损者4例(33.33%),2型DM48例中有肝损24例(50%)。DM病程小于5年者23例,伴肝损者13例(56.52%)。5至10年者17例,有肝损7例(41.18%)。10年以上者20例,有肝损者8例(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DKA伴肝损害与患者DM类型、病程无相关性。
, 百拇医药
2.4 DKA病情严重程度与肝损害的关系,按病情分轻、重度。重度指标为:①有重度脱水,酸中毒呼吸和昏迷。②血pH<7.1,CO2-CP<10mmol/L。③血糖>33.3mmol/L伴血浆高渗状态。④电解质紊乱。⑤尿素氮持续升高。
表2 DKP病情程度与肝损害的关系
病情程度
例数
肝损例数
发生率
轻
47
19
40.43%
, 百拇医药
重
13
9
69.23%
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2.5 DKA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厌油10例(35.71%),黄疸6例(21.43%),肝区胀痛16例(57.19%)肝大触痛5例(17.86%),恶心呕吐26例(92.86%),乏力28例(100%)。
2.6 实验室检查:28例肝功能异常中,ALT升高10例(35.71%),AST升高8例(28.56%),ALP升高11例(39.29%),GGT升高10例(35.71%),LDH升高11例(39.29%),TBA升高4例(14.29%),TBIL升高7例(24.99%),IBIL升高3例(10.71%),DBIL升高7例(24.99%)。
, http://www.100md.com
2.7预后:(1)控制DKA,去除诱因: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立即予大剂量补液(约体重的10%左右),小剂量胰岛素(0.1u.kg-1.h-1)持续静脉点滴以控制血糖,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抗感染,去除诱因。三天后症状消失,体征转阴,尿酮阴性,酸中毒纠正。一周后复查肝功能,18例恢复正常,6例因于一周内死亡而未能复查,4例未恢复(18.18%)。(2)保肝治疗:对4例未恢复正常肝功的患者,予以①鼓励积极进食(于DM饮食控制内),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和食物,如戒烟、酒等。②积极保肝治疗。包括食疗和药疗,适当休息。半月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3 讨 论
DKA是DM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而导致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肝脏受损。本组观察其损害程度多为轻、中度,且与DM的类型、病程及发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无相关性。故考虑系DKA的一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本文肝损害发生率为46.7%,提高DKA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其最常见表现为肝区疼痛,其次为厌油和黄疸,肝大触痛再次之。而其恶心呕吐及乏力虽普遍表现,但无特异性。其ALT升高发生率为16.69%,与刘艳报道14.7%相近[1]。DKA伴肝肿大,可能系肝糖原堆积及肝脂肪浸润及肝细胞缺血变性、肿胀所致。
及时有效控制DKA的同时,予保肝治疗: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肝药物;适当休息。肝损多于半月内恢复。
目前DKA合并肝脏损害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由于严重的恶心呕吐,厌油及进食障碍,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加速。同时严重的代谢紊乱及免疫性疾病还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使肝细胞破坏加速[2]。(2)DKA合并感染时,肠源性内毒素增加,激活枯否氏细胞,一方面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使肝细胞直接破坏,另一方面通过活性氧自由基途径,诱导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3]。肝组织中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被肠源性内毒素激活后,可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释放溶酶体酶等方式导致肝细胞损伤。(3)由于在严重失水、休克、脑血管意外以及手术创伤等情况下,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钙膜稳态失调,TNF的增加以及氧自由基产生等一系列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引起肝脏内微循环障碍,肝细胞缺血缺氧,线粒体肿胀坏死,网状内皮质系统机能减退,导致胆红素及各种肝酶的异常[4]。有资料显示,肝血容量减少6%~10%,即可导致肝细胞灶性坏死[1]。
, http://www.100md.com
DKA伴肝损害属消化系统表现,一般为轻至中度受损。但在老年DM患者中,可发生重度肝损并同时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肝脏功能衰竭为其发生的最小频率和最后顺序[5]。故在重度肝功能损害,尤其合并有心、脑、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此,作者强调:DKA伴肝损害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控制DKA,改善肝脏微循环;尽早进食,护肝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肝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本文承蒙张素华教授指导、审阅。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刘艳,刘军,张凤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GPT升高.吉林医学,1992,13(3):144
2 张定凤.肝细胞凋亡.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108
3 刘海.阻塞性黄疸肝脏损伤机理研究的新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3):125
4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28.
5 霍沛艾.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2):9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刘菊芳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内分泌科(400016);唐 彪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肝脏损害2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以肝损害为主要观察指标的文献尚无报道,故现收集我院1993年5月~1998年5月资料完整的DKA住院病例60例,作DKA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DKA病人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8~70岁。DM病程半天~20+年。1型DM12例,2型DM48例。死亡12例。
1.2 DKA伴肝损害按以下标准诊断
, 百拇医药
1.2.1 DM诊断及分型按1985年WHO修定标准。
1.2.2 DKA诊断:血糖增高,尿糖及尿酮均强阳性,血pH<7.35或CO2-CP下降者。伴或不伴昏迷。
1.2.3 肝功能检查至少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①谷丙转氨酶(ALT)升高;②谷草转氨酶(AST)升高;③乳酶脱氢酶(LDH)升高;④碱性磷酸酶(ALP)升高;⑤r—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⑥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⑦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⑧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⑨总胆酸(TBA)升高。
1.2.4 排除其它急慢性肝胆疾病。肝炎病源学检查阴性。A/G及血浆蛋白电泳正常。
同时具备以上四项者,诊断成立。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2.1 60例DKA病人中有肝损害者28例。男、女各14例。DKA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6.7%。死亡6例,死亡率21.43%。DKA伴肝损害与不伴肝损害和死亡的关系见表1。
表1 DKA肝损与否和死亡的关系
肝损情况
例数
死亡
死亡率
有损
28
6
21.43%
无损
, http://www.100md.com
32
6
18.75%
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死亡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DKA伴肝损害与死亡率之间无相关性。
2.2 性别与年龄:男25例DKA中伴有肝损害14例,发生率56%。女性35例中有肝损14例,发生率40%。年龄小于40岁者10例,有肝损3例(30%),40岁及其以上者50例,肝损害者25例(50%),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DKA伴肝脏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
2.3 DM类型与病程:1型DM12例中有肝损者4例(33.33%),2型DM48例中有肝损24例(50%)。DM病程小于5年者23例,伴肝损者13例(56.52%)。5至10年者17例,有肝损7例(41.18%)。10年以上者20例,有肝损者8例(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DKA伴肝损害与患者DM类型、病程无相关性。
, 百拇医药
2.4 DKA病情严重程度与肝损害的关系,按病情分轻、重度。重度指标为:①有重度脱水,酸中毒呼吸和昏迷。②血pH<7.1,CO2-CP<10mmol/L。③血糖>33.3mmol/L伴血浆高渗状态。④电解质紊乱。⑤尿素氮持续升高。
表2 DKP病情程度与肝损害的关系
病情程度
例数
肝损例数
发生率
轻
47
19
40.43%
, 百拇医药
重
13
9
69.23%
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2.5 DKA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厌油10例(35.71%),黄疸6例(21.43%),肝区胀痛16例(57.19%)肝大触痛5例(17.86%),恶心呕吐26例(92.86%),乏力28例(100%)。
2.6 实验室检查:28例肝功能异常中,ALT升高10例(35.71%),AST升高8例(28.56%),ALP升高11例(39.29%),GGT升高10例(35.71%),LDH升高11例(39.29%),TBA升高4例(14.29%),TBIL升高7例(24.99%),IBIL升高3例(10.71%),DBIL升高7例(24.99%)。
, http://www.100md.com
2.7预后:(1)控制DKA,去除诱因: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立即予大剂量补液(约体重的10%左右),小剂量胰岛素(0.1u.kg-1.h-1)持续静脉点滴以控制血糖,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抗感染,去除诱因。三天后症状消失,体征转阴,尿酮阴性,酸中毒纠正。一周后复查肝功能,18例恢复正常,6例因于一周内死亡而未能复查,4例未恢复(18.18%)。(2)保肝治疗:对4例未恢复正常肝功的患者,予以①鼓励积极进食(于DM饮食控制内),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和食物,如戒烟、酒等。②积极保肝治疗。包括食疗和药疗,适当休息。半月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3 讨 论
DKA是DM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而导致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肝脏受损。本组观察其损害程度多为轻、中度,且与DM的类型、病程及发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无相关性。故考虑系DKA的一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本文肝损害发生率为46.7%,提高DKA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其最常见表现为肝区疼痛,其次为厌油和黄疸,肝大触痛再次之。而其恶心呕吐及乏力虽普遍表现,但无特异性。其ALT升高发生率为16.69%,与刘艳报道14.7%相近[1]。DKA伴肝肿大,可能系肝糖原堆积及肝脂肪浸润及肝细胞缺血变性、肿胀所致。
及时有效控制DKA的同时,予保肝治疗: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肝药物;适当休息。肝损多于半月内恢复。
目前DKA合并肝脏损害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由于严重的恶心呕吐,厌油及进食障碍,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加速。同时严重的代谢紊乱及免疫性疾病还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使肝细胞破坏加速[2]。(2)DKA合并感染时,肠源性内毒素增加,激活枯否氏细胞,一方面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使肝细胞直接破坏,另一方面通过活性氧自由基途径,诱导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3]。肝组织中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被肠源性内毒素激活后,可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释放溶酶体酶等方式导致肝细胞损伤。(3)由于在严重失水、休克、脑血管意外以及手术创伤等情况下,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钙膜稳态失调,TNF的增加以及氧自由基产生等一系列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引起肝脏内微循环障碍,肝细胞缺血缺氧,线粒体肿胀坏死,网状内皮质系统机能减退,导致胆红素及各种肝酶的异常[4]。有资料显示,肝血容量减少6%~10%,即可导致肝细胞灶性坏死[1]。
, http://www.100md.com
DKA伴肝损害属消化系统表现,一般为轻至中度受损。但在老年DM患者中,可发生重度肝损并同时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肝脏功能衰竭为其发生的最小频率和最后顺序[5]。故在重度肝功能损害,尤其合并有心、脑、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此,作者强调:DKA伴肝损害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控制DKA,改善肝脏微循环;尽早进食,护肝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肝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本文承蒙张素华教授指导、审阅。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刘艳,刘军,张凤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GPT升高.吉林医学,1992,13(3):144
2 张定凤.肝细胞凋亡.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108
3 刘海.阻塞性黄疸肝脏损伤机理研究的新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3):125
4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28.
5 霍沛艾.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2):9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