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2081
原发性膀胱绒毛膜癌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
     作者:孙秀栋 刘元真

    单位:孙秀栋 刘元真 安徽省萧县人民医院 萧县 2352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5108 膀胱原发性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是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本院1993年收治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0岁,未婚。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余,于1993年4月20日收住院。月经史:16(3-5)/(26-28)末次月经:1993年3月26日。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BP11.8/8kPa,心肺正常,腹软,耻骨上区有轻度压痛;经肛门双合诊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均未触及异常。X线胸片及腹部平片均无阳性征发现。实验室检查:Hb88g/L,RBC2.9×1012/L,WBC8.7×109/L,N0.64,L0.36,PLT89×109/L。肝、肾功能正常。
, 百拇医药
    入院后3天行膀胱镜检查:发现位于膀胱前壁稍右侧处有一呈暗紫色乳头状新生物,表面及周围有血块附着,稍触之即出血。钳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膀胱镜检查后,出现尿血不止且血压下降,急诊行手术探查:切开膀胱后见有大量凝色块充塞在膀胱腔内,清除积血块见膀胱前壁稍右侧处有一2.5cm×2cm×1.5cm暗紫红色乳头状质地脆软的新生物,出血不止。行部分膀胱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标本病理诊断:膀胱绒毛膜癌。

    术后经CT扫描:肝、肾、子宫及附件均无阳性发现。测定血HCG:25μg/L。应用5-氟尿嘧啶加更生霉素化疗4疗程后,每年随诊1次,至今未见复发,术后3年结婚并生育一胎,现母子平安。

    2 讨论

    绒毛膜癌是一种来源于胚外层滋养细胞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例与妊娠有关,继发于正常或非正常妊娠,称妊娠性或继发性绒毛膜癌;极少数病例发生于未婚或绝经期妇女称非妊娠性或原发性绒毛膜癌。膀胱原发性绒毛膜癌在形态上与妊娠性绒毛膜癌基本相同,都是由细胞滋养层和合体细胞层两种细胞组成,无绒毛。所不同的是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极少为单纯性,大多数与其他恶性肿瘤并存,但也有例外。最常见的转移为血行转移至肺部,其次为阴道、外阴,脑、肾转移少见。本例发生在未婚未育的成年女性,病史中无妊娠及流产史,经临床、影像检查,均未发现其它部位阳性病灶,故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膀胱绒毛膜癌。
, http://www.100md.com
    绒毛膜癌的确认,常须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HCG的测定,不仅在诊断上而且在监测,指导治疗,评定疗效及随诊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例患者,因肿瘤发生在膀胱,故其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因术前未能确诊,血HCG的测定是在术后病理确诊后追查的,仅25μg/L,稍高于正常。考虑为产生HCG的滋养细胞已被切除之故。

    关于原发性膀胱绒毛膜癌的治疗,与其他原发性绒毛膜癌一样,目前多采用手术和化疗。绒毛膜癌的恶性程度高,在50年代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国内宋鸿钊1958年试用6-巯基嘌呤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取得成功后,多年来经过精心研究,筛选出多种疗效较好,副作用少的化疗药物,并设计了药物优化组合方案,应用于临床,使目前绒毛膜癌的治愈率高达80%。本例应用5-氟尿嘧啶加更生霉素化疗,共4个疗程,每年随访1次血HCG均正常,并结婚生子。

    (1999-05-19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