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2869
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覃桂成

    单位: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广西梧州市 543001

    关键词:肺心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

    华夏医学990517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指在肺心病的病程发展中合并有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渐进性衰竭,是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我科收治肺心病合并MOF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在38~78岁。病程最长为30年,最短为6年。

    1.2 衰竭器官情况 本组36例中,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和呼衰。单纯心衰和呼衰者5例,在心衰和呼衰基础上合并其它器官衰竭者31例,其中肺性脑病者12例,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者10例,肝功能衰竭,包括低蛋白血症及心原性肝硬化者6例,消化道出血者3例,死亡13例,占本组病死率36.1%,其余病情缓解出院。
, 百拇医药
    2 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

    2.1 本组36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促、肺部罗音,胸透或胸片示肺部感染。应注意病室空气清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1]。加强对氧气管、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等的消毒,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准确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2 肺心病单纯合并心衰和呼衰者本组5例,占13.8%。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颜面、四肢末端发绀、脉搏细速不规则、大汗、颈静脉怒张,可有突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持续低流量给氧(1~3L/min),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测定,如患者呼吸困难不能改善,PaO2不回升,而PaCO2继续升高者,应配合使用高频通气呼吸抢救机(EDP)供氧,以防止动脉血内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如有急性肺水肿者,在湿化瓶盛20%~30%酒精,以降低肺泡沫表面张力。氧疗中密切观察,详细记录病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注意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2.3 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者本组12例,占33.3%。患者可有头痛、失眠、乱语、嗜睡等意识障碍的表现,以及眼底乳头水肿、球结膜充血。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确实抓好氧疗的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2]。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加强安全防护,有精神异常、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档,输液肢体予适当约束,备好急救物品便于抢救。

    2.4 肺心病合并肾功能衰竭者本组10例,占27.8%。患者表现为水肿、尿少、无尿、尿素氮升高、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应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特别是尿量,要认真测量并记录,用有刻度透明的量杯进行测量,每班进行登记,24h作全量统计。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酌情利尿消肿,以减轻心脏负担。注意血电解质的测定,以防过分利尿而加重电解质的紊乱。

    2.5 肺心病合并肝功能衰竭者本组6例,占16.7%。患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懒言、反应迟钝或兴奋、躁动、谵妄等,以及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水、双下肢水肿。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及黄疸情况,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以防止感染及褥疮的形成。
, http://www.100md.com
    2.6 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者本组3例,占8.3%。患者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应密切观察呕吐及腹部情况,注意呕吐及大便的次数、颜色及其性状等,认真记录呕血和便血量。做好配血及输血准备。急性出血期,嘱患者禁食,密切观察,注意有无头晕、口干、心悸、出冷汗、脉速及血压下降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MOF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组36例患者中,死亡13例均为合并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占本组病死率36.1%。笔者通过对3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认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各合并症的早期症状,严密观察,加强监护,注意各重要器官的变化。一旦发现某一器官功能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以防止MOF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方燮韵,沈丽娜.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观察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10):12~13

    2 彭莉萍,杨海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7

    (收稿 1998-11-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