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症的内镜诊断及其微波治疗体会
作者:李国庆 张明亮
单位: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 421001)
关键词:胃粘膜脱垂;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诊断;治疗
湖南医学990516 胃粘膜脱垂症是胃窦粘膜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引起消化道症状的疾病,以往主要依据肠道X线钡剂造影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报道经内镜诊断的1373例胃粘膜脱垂症的镜下形态特点并探讨其内镜的诊断价值及其微波治疗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75年1月至1997年6月本院行消化道内镜检查30395例,诊断胃粘膜脱垂症1373例,检出率为4.52%。其中单纯性101例,占7.36%,与胃窦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疾病并存的1272例;男923例,女450例,年龄以21~50岁者居多,共1098例,占79.97%。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腹痛1054例(76.77%),腹胀700例(50.98%),反酸519例(37.80%),烧心290例(21.12%),黑便222例(16.17%),呕吐218例(15.88%),嗳气132例(9.61%),呕血73例(5.32%),恶心29例(2.11%)。
1.3 病程 1年以内者428例(31.17%),1~3年者349例(25.42%),3~5年166例(12.09%),5~10年163例(11.87%),10年以上267例(19.45%)。
B胃镜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分别使用Olympus GIF-K1,K2,XQ10,XQ20,XQ30型纤维内镜检查。胃镜下若看到以下征象则可考虑胃粘膜脱垂:①幽门前胃粘膜皱襞条索状隆起在之前或蠕动消失时仍不消失;②上述条索状隆起粘膜皱襞在蠕动波接近幽门口时即先脱入十二指肠球部;③蠕动波推进到幽门口时,幽门关闭不全或呈松弛开放状态,条索状粘膜皱襞随蠕动波脱入球部;④幽门变形,关闭不全或闭合迟钝,幽门口一侧或多方位有胃粘膜皱襞脱入与球部粘膜连续;⑤脱入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可臃塞在球腔,造成球腔狭窄或梗阻;⑥部分脱入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皱襞当蠕动波消失时可由球部返回胃窦。
, 百拇医药
1.5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定 本组69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胃镜下所见脱垂粘膜均有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活检亦有程度不等的粘膜浸润性炎症改变。采用MCT-3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前10~15 min肌注654-2针剂10 mg和安定10 mg。用针状微波电极对准脱垂粘膜予以凝固,功率80~100 mA,脚踏开关控制,每次6~12 s,间隔数秒后再凝固,至粘膜变白为止。1月后复查。疗效评定: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无胃粘膜脱垂为显效;症状缓解,胃镜示冗长肥大粘膜缩小50%以上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脱垂粘膜无改变者为无效。
2 结果
1373例病人记录幽门形态者1001例,其中圆形252例(25.2%),椭圆形43例(4.3%),变形(不规则或多角形)705例(70.4%)。幽门开闭自如者240例,关闭不良、关闭迟缓或松弛者137例。全部病列均见条索状胃窦粘膜皱襞脱入球腔,一般以2条粘膜皱襞居多,最多可见6条。脱入的方位以前壁最多见,其次为小弯侧、后壁、大弯侧。本组检出的伴发病以浅表性胃炎最多(81.7%),十二指肠炎次之(21.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17.8%,胃溃疡占6.6%,此外尚有胃下垂、胃息肉、胃憩室、幽门管溃疡和十二指肠息肉等。并发症27例,主要为幽门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
, 百拇医药
经微波治疗的全部病例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64例(92.8%),有效5例(7.2%),均为1次治疗的结果。治疗后在2 d内有上腹灼痛、恶心等,但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胃粘膜脱垂症临床并不少见。国内本病的检出率为1.05%~2.03%。近年来,消化道内镜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3.1 胃粘膜脱垂症的病因与伴发病的关系 胃粘膜脱垂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是胃窦粘膜肥大,粘膜下层组织松弛,其粘膜皱襞在肌层上活动度增大,在胃窦蠕动推进之下将粘膜皱襞推送入幽门及球部。引起胃粘膜脱垂的常见因素有:胃粘膜的浸润性炎症或伴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粘膜及粘膜下水肿,恶性病变的浸润,粘膜中的异位组织(如胰腺组织)等。较多的临床观察认为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和由精神、机械或烟、酒、茶等刺激引起剧烈的蠕动即可使这部分粘膜皱襞卷起并脱入幽门管及球部。
, 百拇医药
3.2 胃粘膜脱垂症内镜与X线钡剂造影诊断的临床评价 以往,胃粘膜脱垂症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发现典型的征象,如幽门扩大,粗大粘膜皱襞通过幽门管、十二指肠蕈状充盈缺损等方能确诊[1]。然而,这些改变常不恒定或是一过性出现,有的因体位不准确或观察时间过短而致阳性率低,故有其局限性。本组有220例内镜诊断为胃粘膜脱垂症同时作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脱垂症者仅15.1%,而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炎者高达62.5%,有19.3% X线所见正常。故X线钡餐检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本文结果显示内镜对胃粘膜脱垂症的诊断更具有直观可靠的优点,对于许多不具特异症状的上消化道疾病则能作出鉴别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作者等建议根据内镜下胃窦粘膜皱襞脱垂的程度将其分为Ⅲ度。Ⅰ度(轻度):脱垂的胃窦条索状粘膜皱襞仅进入幽门管,幽门口轻度变形;Ⅱ度(中度):脱垂的粘膜皱襞进入球部,致球腔变形或狭窄;Ⅲ度(重度):脱垂的粘膜皱襞臃塞球腔造成梗阻,或当胃蠕动波消失时,脱垂的粘膜皱襞可返回胃窦部。
, 百拇医药
3.3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体会 内镜微波凝固治疗是在内镜下集中微波能量于一小的区域产生组织蛋白质凝固的一种治疗方法[2]。根据不同用途可选用接触型或针型电极,它较适用于小的隆起粘膜病变,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大范围的组织凝固,其作用较表浅,因此较适宜治疗狭窄性病变。其效果与微波功率、作用时间以及电极的直径大小与组织的接触面积等均有明显关系。一般而言,电极直径越粗,长度越短,凝固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华西医科大学.X线诊断学(修订本).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300~301
2 马祖胜.经胃镜微波凝固治疗胃粘膜脱垂症61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57
(19980112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 421001)
关键词:胃粘膜脱垂;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诊断;治疗
湖南医学990516 胃粘膜脱垂症是胃窦粘膜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引起消化道症状的疾病,以往主要依据肠道X线钡剂造影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报道经内镜诊断的1373例胃粘膜脱垂症的镜下形态特点并探讨其内镜的诊断价值及其微波治疗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75年1月至1997年6月本院行消化道内镜检查30395例,诊断胃粘膜脱垂症1373例,检出率为4.52%。其中单纯性101例,占7.36%,与胃窦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疾病并存的1272例;男923例,女450例,年龄以21~50岁者居多,共1098例,占79.97%。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腹痛1054例(76.77%),腹胀700例(50.98%),反酸519例(37.80%),烧心290例(21.12%),黑便222例(16.17%),呕吐218例(15.88%),嗳气132例(9.61%),呕血73例(5.32%),恶心29例(2.11%)。
1.3 病程 1年以内者428例(31.17%),1~3年者349例(25.42%),3~5年166例(12.09%),5~10年163例(11.87%),10年以上267例(19.45%)。
B胃镜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分别使用Olympus GIF-K1,K2,XQ10,XQ20,XQ30型纤维内镜检查。胃镜下若看到以下征象则可考虑胃粘膜脱垂:①幽门前胃粘膜皱襞条索状隆起在之前或蠕动消失时仍不消失;②上述条索状隆起粘膜皱襞在蠕动波接近幽门口时即先脱入十二指肠球部;③蠕动波推进到幽门口时,幽门关闭不全或呈松弛开放状态,条索状粘膜皱襞随蠕动波脱入球部;④幽门变形,关闭不全或闭合迟钝,幽门口一侧或多方位有胃粘膜皱襞脱入与球部粘膜连续;⑤脱入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可臃塞在球腔,造成球腔狭窄或梗阻;⑥部分脱入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皱襞当蠕动波消失时可由球部返回胃窦。
, 百拇医药
1.5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定 本组69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胃镜下所见脱垂粘膜均有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活检亦有程度不等的粘膜浸润性炎症改变。采用MCT-3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前10~15 min肌注654-2针剂10 mg和安定10 mg。用针状微波电极对准脱垂粘膜予以凝固,功率80~100 mA,脚踏开关控制,每次6~12 s,间隔数秒后再凝固,至粘膜变白为止。1月后复查。疗效评定: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无胃粘膜脱垂为显效;症状缓解,胃镜示冗长肥大粘膜缩小50%以上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脱垂粘膜无改变者为无效。
2 结果
1373例病人记录幽门形态者1001例,其中圆形252例(25.2%),椭圆形43例(4.3%),变形(不规则或多角形)705例(70.4%)。幽门开闭自如者240例,关闭不良、关闭迟缓或松弛者137例。全部病列均见条索状胃窦粘膜皱襞脱入球腔,一般以2条粘膜皱襞居多,最多可见6条。脱入的方位以前壁最多见,其次为小弯侧、后壁、大弯侧。本组检出的伴发病以浅表性胃炎最多(81.7%),十二指肠炎次之(21.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17.8%,胃溃疡占6.6%,此外尚有胃下垂、胃息肉、胃憩室、幽门管溃疡和十二指肠息肉等。并发症27例,主要为幽门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
, 百拇医药
经微波治疗的全部病例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64例(92.8%),有效5例(7.2%),均为1次治疗的结果。治疗后在2 d内有上腹灼痛、恶心等,但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胃粘膜脱垂症临床并不少见。国内本病的检出率为1.05%~2.03%。近年来,消化道内镜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3.1 胃粘膜脱垂症的病因与伴发病的关系 胃粘膜脱垂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是胃窦粘膜肥大,粘膜下层组织松弛,其粘膜皱襞在肌层上活动度增大,在胃窦蠕动推进之下将粘膜皱襞推送入幽门及球部。引起胃粘膜脱垂的常见因素有:胃粘膜的浸润性炎症或伴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粘膜及粘膜下水肿,恶性病变的浸润,粘膜中的异位组织(如胰腺组织)等。较多的临床观察认为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和由精神、机械或烟、酒、茶等刺激引起剧烈的蠕动即可使这部分粘膜皱襞卷起并脱入幽门管及球部。
, 百拇医药
3.2 胃粘膜脱垂症内镜与X线钡剂造影诊断的临床评价 以往,胃粘膜脱垂症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发现典型的征象,如幽门扩大,粗大粘膜皱襞通过幽门管、十二指肠蕈状充盈缺损等方能确诊[1]。然而,这些改变常不恒定或是一过性出现,有的因体位不准确或观察时间过短而致阳性率低,故有其局限性。本组有220例内镜诊断为胃粘膜脱垂症同时作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脱垂症者仅15.1%,而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炎者高达62.5%,有19.3% X线所见正常。故X线钡餐检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本文结果显示内镜对胃粘膜脱垂症的诊断更具有直观可靠的优点,对于许多不具特异症状的上消化道疾病则能作出鉴别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作者等建议根据内镜下胃窦粘膜皱襞脱垂的程度将其分为Ⅲ度。Ⅰ度(轻度):脱垂的胃窦条索状粘膜皱襞仅进入幽门管,幽门口轻度变形;Ⅱ度(中度):脱垂的粘膜皱襞进入球部,致球腔变形或狭窄;Ⅲ度(重度):脱垂的粘膜皱襞臃塞球腔造成梗阻,或当胃蠕动波消失时,脱垂的粘膜皱襞可返回胃窦部。
, 百拇医药
3.3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体会 内镜微波凝固治疗是在内镜下集中微波能量于一小的区域产生组织蛋白质凝固的一种治疗方法[2]。根据不同用途可选用接触型或针型电极,它较适用于小的隆起粘膜病变,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大范围的组织凝固,其作用较表浅,因此较适宜治疗狭窄性病变。其效果与微波功率、作用时间以及电极的直径大小与组织的接触面积等均有明显关系。一般而言,电极直径越粗,长度越短,凝固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华西医科大学.X线诊断学(修订本).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300~301
2 马祖胜.经胃镜微波凝固治疗胃粘膜脱垂症61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57
(19980112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