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珍香 刘翠莲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 422000)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计数;预后
湖南医学99051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梗塞的部位、范围、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53例白细胞增高及49例白细胞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进行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02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且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为除外其他可造成白细胞计数改变的影响因素,入选病例条件为发病后3 d内入院者,且无感染、血液病等。102例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42~90岁,平均(62.9±14.8)岁。
, 百拇医药
1.2 试验分组与分型 根据病人的白细胞数分为高白细胞组(白细胞数>10×109/L)及非高白细胞组(白细胞数为4×109~10×109/L)。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高白细胞组53例中,轻型31例,中型17例,重型5例,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6±9.6)岁;非高白细胞组49例,轻型28例,中型17例,重型4例,男28人,女21 ,平均年龄(62.1±11.1)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且两组病人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1.3 疗效评定 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变化(包括病情恶化及死亡)。以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之和计算总有效。
1.4 方法 所有病人均于入院后24 h内采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由检验科采用美国CELL-DYN 1700血球全自动计数仪完成。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附表,两组患者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总有效率差异呈非常显著性。
附表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例,%)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总有效数
高白细胞组
, 百拇医药
53
6(11.3)
11(20.8)
18(34.0)
18(33.9)
35(66.1)
非高白细胞组
49
14(28.6)
17(34.7)
12(24.5)
6(12.2)
, 百拇医药
43(87.8)
χ2
4.81
2.48
1.10
6.67
6.67
P
<0.05
>0.05
>0.05
<0.01
<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白细胞增高组预后差,白细胞正常组治愈率高。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增高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白细胞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缺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白细胞进入缺血性脑组织是一个连锁过程,其过程的起始是内皮细胞表达选择素吸引白细胞、白细胞表达整合素,随后内皮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整合素结合,造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最后白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进入缺血性脑组织[2]。在脑缺血时,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白细胞被病变组织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激活,并加强表达粘附分子,加上缺血后局部灌注压力下降,结果白细胞牢固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继而引起或加重缺血组织损伤[3]。其机制可能是: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阻塞了脑循环,引起灌注不足甚至无复流。②进入脑组织的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和细胞因子造成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2]。许多学者认为白细胞数的增加与病情和预后不良有关,本组结果支持此观点。因此,在脑梗死急性期通过测定患者早期白细胞数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基层医院和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文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12(1):29
2 韩恩吉,李义召,李大年.缺血性卒中与炎症反应.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26(2):61~63
3 姜亚军,何家声,丁德云.脑缺血再灌流时白细胞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与临床分册,1996,16(1):283~285
(19990108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 422000)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计数;预后
湖南医学99051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梗塞的部位、范围、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53例白细胞增高及49例白细胞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进行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02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且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为除外其他可造成白细胞计数改变的影响因素,入选病例条件为发病后3 d内入院者,且无感染、血液病等。102例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42~90岁,平均(62.9±14.8)岁。
, 百拇医药
1.2 试验分组与分型 根据病人的白细胞数分为高白细胞组(白细胞数>10×109/L)及非高白细胞组(白细胞数为4×109~10×109/L)。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高白细胞组53例中,轻型31例,中型17例,重型5例,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6±9.6)岁;非高白细胞组49例,轻型28例,中型17例,重型4例,男28人,女21 ,平均年龄(62.1±11.1)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且两组病人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1.3 疗效评定 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变化(包括病情恶化及死亡)。以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之和计算总有效。
1.4 方法 所有病人均于入院后24 h内采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由检验科采用美国CELL-DYN 1700血球全自动计数仪完成。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附表,两组患者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总有效率差异呈非常显著性。
附表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例,%)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总有效数
高白细胞组
, 百拇医药
53
6(11.3)
11(20.8)
18(34.0)
18(33.9)
35(66.1)
非高白细胞组
49
14(28.6)
17(34.7)
12(24.5)
6(12.2)
, 百拇医药
43(87.8)
χ2
4.81
2.48
1.10
6.67
6.67
P
<0.05
>0.05
>0.05
<0.01
<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白细胞增高组预后差,白细胞正常组治愈率高。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增高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白细胞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缺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白细胞进入缺血性脑组织是一个连锁过程,其过程的起始是内皮细胞表达选择素吸引白细胞、白细胞表达整合素,随后内皮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整合素结合,造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最后白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进入缺血性脑组织[2]。在脑缺血时,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白细胞被病变组织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激活,并加强表达粘附分子,加上缺血后局部灌注压力下降,结果白细胞牢固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继而引起或加重缺血组织损伤[3]。其机制可能是: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阻塞了脑循环,引起灌注不足甚至无复流。②进入脑组织的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和细胞因子造成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2]。许多学者认为白细胞数的增加与病情和预后不良有关,本组结果支持此观点。因此,在脑梗死急性期通过测定患者早期白细胞数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基层医院和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文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12(1):29
2 韩恩吉,李义召,李大年.缺血性卒中与炎症反应.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26(2):61~63
3 姜亚军,何家声,丁德云.脑缺血再灌流时白细胞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与临床分册,1996,16(1):283~285
(19990108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