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817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5期
     作者:卿秀平 盛茂地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永州 425100)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性;病例报告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例报告 作者于1997年从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

    1 病历

    例1,男45岁,因头痛呕吐半月入院。体查:体温37 ℃,血压150/105 mmHg,慢性病容,神清合作,肝脾未扪及,心肺正常,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颈有明显抵抗感。头颅CT无病理性改变。血象:白细胞9.6×109/L,嗜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血红蛋白99 g/L。脑脊液:毛玻璃样,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总数700×106/L,白细胞670×106/L,嗜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9,葡萄糖1.01 mmol/L,Cl-93.4 mmol/L,墨汁染色疑似新型隐球菌,同时行血液及脑脊液细菌培养,均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以氟康唑治疗,病情迅速好转。随访20 d,患者痊愈。
, 百拇医药
    例2,男,33岁,因持续性头胀、头痛伴恶心、呕吐5 d入院。体查:体温36.3 ℃,血压120/60 mmHg,重症病容,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扪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颈有抵抗感。头颅CT无病理性改变。血象:白细胞73×109/L,嗜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血红蛋白80 g/L。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细胞总数70×106/L,白细胞60×106/L,分类主要为单叶核细胞。Cl-120.6 mmol/L,葡萄糖5.6 mmol/L,墨汁染色疑似新型隐球菌。血液及脑脊液培养,均有新型隐球菌生长。用氟康唑治疗,病情明显好转。随访15 d,痊愈。

    2 细菌学检查

    2.1 分离培养 两例患者各取静脉血5.0 ml放入葡萄糖肉汤中,37 ℃增菌培养,每天观察肉汤有无混浊或溶血,并转种血平板分离培养。例1血培养到第4天、例2至第5天肉汤微混且红细胞层有微溶血,转血平板37 ℃培养48~72 h后,长有湿润、光滑、凸起、边缘整齐无溶血的奶油色菌落。革兰染色为G+椭圆形球菌,墨汁染色菌体周围有宽厚而发亮的荚膜。脑脊液标本均接种到巧克力平板,经37 ℃培养24 h后长有表面光滑、较干、凸起灰白色细小菌落。革兰染色为G+椭圆形球菌。墨汁染色菌体周围可见发亮荚膜。
, 百拇医药
    2.2 生化反应 两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分离出的菌均表现为:氧化酶阳性、脲酶阳性。淀粉样化合物试验阳性。芽管试验阴性。

    2.3 与相关菌鉴别 利用淀粉酶可与胃隐球菌鉴别;利用尿素和不发酵葡萄糖可与白色假酵母菌鉴别。根据上述染色特征及生化特征,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的菌均鉴定为新型隐球菌。以上细菌鉴定时以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新型隐球菌”质控菌株为对照菌。

    3 讨论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人体皮肤、口腔、肠道内也常存在。本菌可侵犯肺、皮肤及其他组织,尤其对脑膜有显著的侵犯倾向。新型隐球菌在播散性感染时,除脑脊液中可检出外,在尿、血、痰、骨髓等标本中也可检出。因此,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检查血中的新型隐球菌不应忽视。

    (19981212 收稿), http://www.100md.com